上海:员工迟到多次竟被扣了20多万工资,没想到最后争取回来了19.6万多。法院:扣的不合理。


采用扣工资的方式惩罚员工,是企业常用的手段。
但是因为迟到,在一年内被扣了20万确实有点离谱。
不过这名员工的工资也确实高,扣了20万还能剩。
到底是怎么回事?一起来了解下吧。
01 案例回顾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已使用化名)
张某在2019年9月17日入职上海某医疗公司,担任内勤一职。
该公司有较为严格的考勤制度,上下班都需要打卡,对于迟到、早退、旷工的惩罚力度较大,离岗超过60分钟的视为旷工一天。
如果每月累计迟到或早退时间在10分钟到30分钟的,当月工资扣除1%。
当每月迟到次数超过3次,从第4次开始将变得更为严格。每迟到1次视为旷工1天,旷工1天将从当月工资中扣除8%。
2020年11月30日至2021年11月30日,在1年的时间里,公司依据考勤制度及张某的打卡记录共扣除了20.9万元的公司。
张某对于扣除的金额感到震惊,遂提起了劳动仲裁,主张公司多次以旷工为由扣除工资根本没有法律依据,应当返还全年的工资差额。

仲裁委支持了张某的主张,但公司不服该裁决,又进一步起诉至上海市浦江区人民法院,要求不予支付。
02 法律分析
公司作为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设定《规章管理制度》,但是不能过于离谱,要合情合理,对于旷工的员工,可以扣除员工未提供劳动期间的工资。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明显扩大劳动者的违纪结果,扣除多倍工资明显与法律相悖,也和情理不符。
最终法院支持了张某的主张,按照全年实际考勤情况扣除1.2万余元,剩余19.6万余元退还张某。
03 经验教训
尽管法律对于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障较为完善,但作为员工确实也需要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
但当劳动者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也要积极的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近年来,劳动纠纷案不断增加,但仿佛公司对此有恃无恐。公司为什么不担心劳动仲裁?
成本原因,仲裁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对于大部分员工来说,失业后第一想法就是尽快再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没有太多时间来与公司抗争。
同时因对相关法律规定或程序不熟悉,找律师就需要承担一定的金钱成本,最终就算维权成功,可能也得不偿失。
企业通常有自己的法务或外聘顾问律师,就算没有案子也是正常付钱,所以相等于没有时间和金钱成本。
不仅是法律,在实践中仲裁委员会和法院都倾向于保护劳动者。
在遭遇辞退时要积极留取证据,赔偿金较高的话,花点钱委托律师处理,自己先工作也未尝不可。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