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四种执着
若执着此生,则非修行者,若执着世间,则无出离心,
若执己目的,则失菩提心,若执取生起,则非正知见。
上师的重要性
“上师”是指善知识,简单来说,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上师是带领我们进入佛门,并在我们修行的过程中,教导我们舍取因果的教授者。
第二种是进入密续后,给予密续的完整口传及灌顶的上师。“口传”是由上师念颂法本仪轨,将经典授与弟子,不一定逐一解释所传授的经典,但会以“灌顶”的方法传授修行的;“灌顶”具有“授权”与“成熟”。“授权”是指让我们在实践佛法时,不仅明白理论,还能真正理解此法门的修行方法。“成熟”是由“果”找“因”,“果”是明白自己是具备佛性的佛,学习以佛的角度,找出自己业力的来源,尔后透过观想,或依靠持咒的定力,逐步破除凡夫的“业因”,让自己“成熟”开显本具的佛性,把凡夫的身语意转换成佛的身语意。“口传”和“灌顶”通常会配合一起传授,而密续要经过“口传”或“灌顶”才能修行。
第三种是“具恩德的根本上师”。除了教导弟子如何转化烦恼而解脱的方法之外,还传授直指心性的诀窍。我们依照这个诀窍实修,到最后可以证悟自己心性的本来面貌,例如,传授大圆满正行的上师,就称为“具恩德根本上师”。只要具备上面所说的三种恩德之一,都是真正的上师,也就是密法中所说的“不可违背的上师”
不只在密法,其实在所有佛法的宗派里,上师都很重要。释迦牟尼佛时代的罗汉们,若是没有释迦牟尼佛的教导,不可能成就。即使是菩萨,没有上师的教导,也不可能成就。而对我们来说,佛陀已经涅槃两千五百多年了,如此遥远的佛陀对我们直接的影响,除了他所传下的佛经以外,其实少之又少。而浩瀚广大的佛经,仅大藏经就有一百零三部,即使翻而不阅,就须耗费相当长的时间,更遑论要真正理解个中涵义。而且,佛陀教导的八万四千种法门,是针对不同根器的众生而宣说讲解,内涵是非常深奥广大的。所以,一介凡夫如果想透过大藏经,依靠自己来正确理解佛陀教法的涵义,难上加难啊。尤其是密法,更非依赖理论性的思维研讨便能获益的,必须要有上师在修行的路上引领着我们,教导我们,再配合弟子虔诚的修持,才能有所成就。
不仅学习佛法需要上师,要学习世间法也是如此。一个人想学习任何技能,即使是最简单的走路、讲话,如果没有老师从旁协助指导,也很难学会。因此,在目前的时代,真正能够让我们对佛陀的教育产生信仰,并经由教义感受到佛陀的加持,再经由修行而有所成就的来源,只有上师。当然,上师慈悲地传授了修行诀窍,但要真正有所成就,还得配合自己的虔诚心,如法修持上师所教导的佛法。
所以,对个人而言,上师的恩德绝对比佛陀的恩德更大,也比佛陀更重要,因为佛陀已经涅槃了,而上师是我们还有机会可以亲近和依赖的。
所以在密法中,上师非常重要。
全然信任上师是相当困难的
我知道你们之中有许多人是老修行,一定反复听说过这样的事情。我想说的是,全然信任上师是相当困难的。我要谈一些我自己的经验。
最近我在修上师相应法时,完全照着法本观修,观想上师在面前和其他种种情况。到了祈求加持的部分,则可以祈请殊胜或不共的加持,也可以祈请一般的加持。
当然,殊胜的加持祈请是为了成佛、增长智慧、去除无明等,这是修持上师相应法的究竟目的。而为了助益人类,也可以祈求一般加持,这是长寿、不生病和种种世俗利益的加持。
我注意到,我对胜义性加持的追求远远少于对世俗性加持的追求,我并没有如祈求长寿、计划的成功那般真诚地祈求除掉自我。
于是我明白了,我依然执着于这世间的生活,事实上我把上师当成了神祇,请他赐予特定的报酬。当我意识到这并不是很好的想法时,我觉得,能体察到这种过失也得自上师的加持。
有时,当我设法了解自己的过失时,心里不知又打哪儿冒出傲慢的、不知不觉混进来的自我,想着:“哦,我设法了解我的过失,这很好。”情况总是这样。
然后我又开始自责起来,对自己说道:“不行,我不能有这样的自我。”你们知道,我对写剧本、拍电影这些事情很感兴趣。
于是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对上师这般祈请:“请加持我,让我顺利写完剧本,让我的拍片计划成功。”随即却想:“不行,至尊顶果钦哲仁波切根本不知道怎么拍电影,我怎么可以这样要求他呢?”
那时我正在读蒋扬钦哲旺波和钦哲确吉罗卓的传记,其中屡屡提到他们对上师所持的虔诚心是如何的深厚,以及他们如何向上师祈求证悟成佛、饶益众生等一切成佛特质的加持。
我觉得很惭愧,因为我所祈求的是如此世俗的东西。但因为我读了足够多的佛教书籍,也因为我的心、我的自我、我的自私是这么的聪明。
所以能找到很巧妙的借口,会想自己祈求写好剧本的加持,是为了利益众生的缘故。然而我又告诉自己:“不行,我利用各种大乘的借口,只不过是在助长我的自我和自私而已,这是不对的。”
再想到我向上师祈请拍好电影的加持,同时却认为:“不对,不对,他不知道如何写剧本,他不知道如何掌镜头,这类事情他都不清楚。”
于是我明白了:“看吧,这表示我对他没有信心。他是佛,他应该知道一切事情,我却把他看成不知道掌镜之类简单的世俗事物的凡夫,而那些事只要花上两天或顶多一个礼拜就能学会了。”我看出自己对他没有信心,这表示我还需要培养我的虔诚心和信心。
愿诸众生
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
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
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愿诸众生
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精彩开示
佛法就是人生的地图。。。
《远离四种执着》简释。。。
你是否会远离佛法。。。。
道果法的殊胜处。。。。。
2018菩提妙音。。。。。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有海诸有情。
注:以上全部内容均摘自网络,只随喜分享,不代表本平台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