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四种执着
若执着此生,则非修行者,若执着世间,则无出离心,
若执己目的,则失菩提心,若执取生起,则非正知见。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具体的修法是相当重要的。
要达到了脱生死的目标,就必须实实在在地修行:
通过念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通过修出离心、菩提心与空性等等,则可以逐步断除烦恼,并最终获得解脱。
念佛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但在念佛的同时,也应当修学相应的见解与修法,要作好两手准备。也就是说,在兼顾念佛的情况下,同时还要选择修密宗,或者是修显宗的中观修法等等,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如果能证悟空性,则自不待言;退一步说,即使没有证悟空性,如果念佛念得好,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二者要同步进行,这也是法王如意宝的教言。同时,闻思对修行与念佛都有一定的帮助,所以,闻思与修行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样的修行方式才是保险的。
如果没有修行,则不会有了脱生死的把握。比如说,在我们活着的几十年当中,只要肯付出劳动,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生存问题,生活都会有保障。但死亡这个不速之客,却通常是在我们毫无预料的前提下来临的。在生死更替的关键时刻,如何去面对死亡,如何将死亡转为道用,我们却没有什么准备,死亡的到来总是让我们感到措手不及,所以,生老病死是比生存更重要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比生存的问题更可怕;如果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就比解决了生存的问题更有意义,所以,修行是十分关键的。
修行之前,应该有相应的见解。如果没有正知正见,又如何修行呢?连方向都搞不清楚,修行就更谈不上了。现在的很多人就会说一句“要实修,不要闻思”,虽然实修是最终的工作,但前面的闻思也是必不可少的。当闻思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可以进一步实修。
所谓“达到一定程度”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意思是指,如果想听完八万四千法门的所有内容,是不现实的,但最低的限度,是要知道自己所修的修法,自己为什么要这样修,以及这样修的最终结果等等。要了解这些内容,就需要适当的闻思。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凡夫的价值取向都是颠倒的。大家都认为挣钱、过好日子才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是究竟的生存目标,对生死问题反而显得不够重视。事实上,虽然生存的问题很重要,但修行却更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修行,包括我自己,也同样需要修行,因为我和你们一样,都没有断除烦恼,都同样是在轮回中流转不息的凡夫,既然这一世我们获得了宝贵的人身,就要倍加珍惜,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恐怕就是错过了多世累劫当中唯一的机会。
当然,我不能说以后完全没有机会,但究竟什么时候还有这样的机会,就很难说了,也许是一世,也许是一百世,还有可能是一千世、一万世,那就是很遥远的事情了。不仅如此,在那个时候,我们能不能清醒过来,想方设法抓住机会呢?这也说不清楚,也许还是像今世一样,在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之间,便不知轻重地耗费了难得的人身,再次把大好的时机错过了,这样等于是没有机会。
现在有的人十分可怜,不仅眼光狭窄,思维也很简单,总是满足于现状,认为自己该有的都有了,没有必要修行,去操不必要的心。这是一种愚蠢的想法,因为这种人只看到了眼前短短的一段时间,没有放眼于更长远的前景。要知道,虽然他们现在该有的都有了——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家庭美满,但谁能保证自己会永远这样呢?不要说下一世,仅仅在今生,也不会有人敢给予肯定的回答,所以,即使是有权有势、家财万贯的人,也没有资格说自己不必修行。反之,有些家境贫寒的人又认为,我现在连温饱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哪儿有什么精力和功夫去修行、去学佛呢?等到衣食无忧的时候再说吧!这种观念也是不对的,即使没有吃的,可以想办法,哪怕借贷或乞讨,也可以讨碗饭吃,无论如何,总是有办法解决的.但在生老病死的大问题上面,我们却无法去借贷或者乞讨,如果自己没有修行,就根本没有办法解决,所以,贫穷的人也不能说自己不需要修行。
总而言之,尽管是否修行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但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同样需要修行。
愿诸众生
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
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
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愿诸众生
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精彩开示
佛法就是人生的地图(上)
佛法就是人生的地图(下)
懂你...懂佛...懂自己。。。
慈悲不是不管。。。。。。
我找到了您。。。。。。。
你是否会远离佛法。。。。
道果法的殊胜处。。。。。
闻思修常见的三个问题。。
如何修十善业。。。。。。
何为“道”,何为“果”。。。
什么叫灌顶。。。。。。
如何将过患转化成功德。。
2018菩提妙音。。。。。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有海诸有情。
注:以上全部内容均摘自网络,只随喜分享,不代表本平台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