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酷评]赌片 江湖片 黑社会片 人生无常 宿命 规律

     就是说 经验判断性的人即使是深思熟虑,由于知识的限制,无论多么理性还是有局限性的

  比如说 地球中心说是经过了多少人的深思熟虑得出的结论,现代的人们都知道是错的,

  可惜的是,为否定这个结论,哥白尼甚至搭上了性命;、、问题在于,为什么与哥白尼同时代的很多人还是坚持这个错误的结论?

  因为哥白尼的观点还没有得到普及

  知识才是扩大视野的根本原因,知识的深入研究是因为经济发展导致的社会分工导致的---比如说哥白尼穷其一生研究地球,

  而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行业都研究,哥白尼研究了地球,就不可能研究人文

  所以,你要知道人文知识,你只有从传播媒介(书 上课 现在的报纸 网络)上学,或者是直接使用知识分子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人的帮助,谁也不可能成就伟大的事业,任何成功人士---不论你是雇员、个体户、小老板、大老板甚至一国元首、皇帝---只要你成功,你肯定有支撑你成功的基础,这个基础在商场上就是核心客户群,在政治上就是社会基础

  一个成功的政治家最重要的就是要清楚他所处时代的政治力量对比,以及那个时代绝大多数人的政治诉求,任何藐视民意或试图依靠个人的政治权力来改变社会政治力量格局的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所以,任何人,无论你个人能力多强,只要你失去了权力基础,你的权力就是空中楼阁;

  载沣不明白这个道理,不知道自己的权力基础是老百姓,而非是满族,所以,下台了;

  东汉 西晋的权力基础就是门阀士族,谁抓住了这个阶层,谁就可以成为主宰一方的霸主---遗憾的是,无论是曹操 刘备 还是孙权都没抓住

  董卓根本就没有这个意识,以为只要依靠自己的武力,就可以控制皇位---结果自己反倒被士族门阀联合起来给灭掉了
  董卓相信暴力 采取逆取的办法控制皇位,前面说了三个原因:救驾导致的锚定效应 军人身份 与平民出身

  现在说说董卓采取逆取的办法的第五个原因:出身西部

  由于西部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形成了其别具一格的西部文化:个人英雄主义;

  即使到今天,西部的人还是崇拜英雄---崇拜胜利者,即使这种胜利采用了暴力或者流氓的手段.这里不是歧视西部,是在客观地描述事实
  前面我说过,心智模式是人们理解世界的参照系,是过往经历所形成的一些泛化的模型,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所以,智模式会成为我们的心智牢笼,有些心智模式干脆就是心智黑洞,什么都无法从中逃逸

  而跳出以往经历所形成的心智模式的唯一办法就是知识---广泛阅读,或者是重用知识分子

  董卓的三个出身要素

  第一 西部

  第二 平民

  第三 军人

  决定了董卓的思维模式是崇拜暴力的军人思维,而董卓基本上是个没有多少知识的武夫,所以,根本就难以跳出既往的心智模式的黑洞
  其实曹操也出身低微,宦官家庭,被世家门阀看不起,所以,曹操不是正宗英雄,所以他出生时,他娘并没有梦见一条龙横空出世,或者看见霞光万丈等等征兆--这些征兆是给偶像派准备的。


  但是为什么曹操能跳出底层的心智模式呢?

  因为教育,曹操的家庭条件不错,尽管被世家大族瞧不起,但是自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而且有地域优势,曹操生活在京城,甚至有机会跟世家大族的子弟在一起玩儿啊--曹操跟袁绍在一起抢新娘啊

  这两点,使得曹操的见识大涨
  那么我们就明白,司马懿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还是他的出身--世家门阀啊

  那么 袁绍 袁术 也是出身于世家门阀啊,四世三公,但是为什么失败了呢?

  这点我前面说过,正因为出身于贵族家庭,所以,很少有机会做事,尤其凭借自己的能力做事---即使做事,都是凭借家族势力,就如李泽楷做生意,无论你做的如何出色,都逃不出家族势力的幕后操作

  曹操跟他们比较,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没有父母的管教,变成了一个野孩子
  曹操尽管出生在豪门,但是却经常饿肚子

  曹操的生母丁氏应该在曹操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而曹操的父亲曹嵩又在外地为官

  母亲去世了,父亲也不在身边,生活在一个豪门大族里,且不说豪门里的恩怨是非和勾心斗角,仅生活就可以把他折磨癫狂。

  这样的孩子谁待见?
  曹操尽管出身在豪门家族,但小时候却经常饿肚子,因为生母丁氏早逝,而曹操的父亲曹嵩又在外地为官,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所以,即使在豪门大族,且不说豪门里的恩怨是非和勾心斗角,仅生活就可以把他折磨癫狂。这样的孩子谁待见呢?

  曹操自己就说过:“其穷如抽裂,自以思所怙。”意思是说,每当饿的肚子疼痛难耐和冻的皮肤发裂的时候,就独自一个人思念自己的父母

  童年是奠定人生基础最重要时期,佛洛伊德就说过“六岁定一生”,童年的遭遇在曹操的心理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可以说这一切直接影响了曹操以后的性格、人生和成就


  闪了 去觅食也


  
  我还是想用楼主的结论回答自己,环境成就了人。这三者都处于当时环境
  ——门阀制度下。袁氏,司马氏出身大致,但是时代不同,环境影响程度不同。


  =======================

  本来想慢慢回答的

  先提醒你一下

  司马家族其实是政变 袁绍家族其实是军阀

  对于 世家大族来说,政变比打天下更擅长
  明天接着写

  关键的是 东西太深 一下子不能写的太多

  不然的话 大家理解不了

  闪了 明天继续
  估计 曹操从小寄养在叔叔家的,不然的话,很难解释曹操的报复叔父行为---因为父亲外出做生意,母亲早逝--而叔叔一个大男人,不善于照顾孩子,而叔母本来就不喜欢侄儿---所以,曹操小时候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

  小时候没有得到照顾的人一生都没有安全感,甚至会得精神病---这点,我在《午夜凶铃。。。。。。》里面说过,曹操后来的多疑与这段经历不无关系

  大概就是这段寄人篱下的日子,让曹操知道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尽管曹操很小

  由于小时候父母不再身边,独自一人生活,加上长相不好,小时候的曹操难免备受冷落,

  熟悉儿童心理的人,都知道,越是被冷落的儿童,就越想引起人们的注意。

  为了引起注意,他们往往会做出超乎大人想象的事情来,故而长期受冷落的儿童容易走极端。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曹操开始走向了叛逆、顽劣……

  再就是,可能他本身就很顽劣,因而就会让人无法接受
  曹操小时候做了两件事,大概就是极端的表现---一个是跟袁绍偷新娘,一个是报复手法

  手法都很老到,这是一般的孩子做不到的---即使是成年人也做不到

  大家看看,这两件 有两个特点

  第一 是巧 就是不漏痕迹地保护自己

  第二 是狠 就是下得了手

  叔叔是自己的亲叔叔啊,还有抢新娘本身就是抢啊,只不过被追出来了,
  抢新娘的事情肯定是曹操的主谋,因为袁绍本身就是个多谋少断的人---这个已经被公认了的

  那么 为什么袁绍多谋少断呢?

  关键的原因还是教育

  曹操所受的教育与一般人的教育都是反的

  比如我等,按照正常的成长和教育规律,一般都是先接受象牙塔式教育,然后接受大酱缸社会生存法则教育,

  象牙塔式教育总是尽力给人描绘一个乌托邦社会,给人希望和向往,主要教育人们社会是美好的,人性是善良的,社会法则可以用公式来计算的;

  而社会生存法则教育则很现实很残酷,那里是丛林法则,有些时候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人性虽然不一定是恶的,但人们在做一件事总会有一定的目的,利益在有些时候是第一位的。
  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的教育是脱节的---比如说我毕业后的第一次买火车票就受骗了

  当时的车票非常不好买,结果一个票贩子好心地要给我买车票---我答应了,居然将钱给他了,结果,他拿到钱之后 跑了

  所以,刚毕业的女孩非常容易被小混混搭上手---或者说,小混混跟大学生竞争女孩的时候,往往是大学生吃亏

  关键的原因是:小混混了解人情世故
  袁绍从小就在象牙塔里面读书,毕业之后,其实没有机会接触社会,比如他就根本不可能去买火车票、他家里有劳斯莱斯啊

  这个买火车票事件,一下子颠覆了社会给我的印象---当然,一次上当不容易5让人长记性,所以,后来多次上当---人生在世,不可能不上当的---使得我对骗子的概念非常清晰

  我不排除我以后不会上当,但是,我肯定比刚出校门的人不容易上当

  原因就是 我的生存环境要比刚出校门的人要多,经历的要多
  袁绍就是这样的人,从小在象牙塔接受“社会是美好的“教育---即使接受的不是“美好”教育,袁绍也没任何机会接触社会---因为袁绍的生存环境是贵族环境

  这就如现在的官二代,根本没机会与骗子接触,根本不可能被人抢劫的滋味---无论是做生意 还是办事 都很顺,所以没有任何机会 接触社会

  换句话说,袁绍长期生活在顺境之中,这点与司马懿不同---司马懿也是出生于贵族,但是必须时时提防被曹操暗算---要知道,曹操刚刚起兵的时候,是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的,而司马懿是大地主 大资产阶级,曹操时时刻刻都可能斗地主,或者是打土豪的


  直到18路大军反董卓的时候,袁绍都很顺,因为几乎所有的优质资源都掌握在手里--所以,当袁绍跟曹操对战的时候,就吃了大亏

  这种人不吃亏则已,一吃亏就是大亏---因为他们太顺了,项羽其实也是这样的人

  几乎没有输过,一旦输的话,就根本没有翻身的可能

  为什么会这样呢?

  顺利的境遇,优越的地位,富足的资财,舒适的生活,似乎应该是个人、家庭以至民族发展的有利条件。

  但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却一再告诉我们:一个处在优越地位的人,一旦处于乱世,往往要为他享有的诸种优越条件付出沉重的代价

  原因是什么?


  曾国藩就认为:处境太顺,无困横激发之时,本难期其长进、

  客观看,他们缺少的是适当的压力--压力太小导致刺激太弱,因而也便削弱了当事者适应和进取的动力。

  早年的优越条件无疑会释去沉重的压力,不利于当事者坚强性格的形成---这就是袁绍为什么会多谋少断的根本原因

  那么,司马懿为什么避免了呢?

  司马懿最关键的是,当他成年的时候,已经有了环境压力,这个压力就是曹操带来的,而且司马懿没有直接而公开的敌人,这给司马懿适应环境的时间

  处在这种环境下,求生存是第一需要----此时的司马懿就跟小时候寄养在叔叔家里的曹操一样,寄人篱下

  而寄人篱下的第一反应就是:忍
  这就是司马懿与袁绍的根本区别---袁绍根本没有训练自己坚定的任何机会,尤其是没经受过任何挫折,这样的人是长不大的

  我们看看曹操---六岁之前是没人管的,而且经常饿肚子---估计是寄养在叔叔家里

  这段经历对曹操的性格的形成导致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有人做了心理学实验之后,得出结论:“那些用来经受电击和夹趾威胁试验的幼兽,长大以后似乎比早年没受过压力的同窝动物更能应付压力情境。”

  曹操从小就面临着生存压力,当然对于环境的压力反应更为敏感
  就是说,曹操 袁绍 司马懿 三人比较

  司马懿的出身与性格都符合夺权的需要

  曹操的出身不利,但是性格符合---这是曹魏政权能坚持几代的原因

  袁绍出身有利 但是性格不利--这是袁绍跟曹操不对对仗的原因


  一般说来,天时》地利》人和;对于一个人来说,一个人的出身相当于天时,地利相当于性格,人和 相当于自己的生活环境

  这就是 算命上所说的一命 二运三风水

  司马懿的命好 运也好,但风水不好,所以,自己没有直接称帝

  袁绍有命无运---就是命中注定当皇帝的,可惜运不好

  曹操有运无命---所以,曹魏政权只能支撑几代,而且自己也没有称帝

  换句话说,曹操的天下基本上是靠个人能力打下来的,不过还是没有摆脱不能完全得天下的宿命
  那么 曹操为什么如此聪明,还有一个原因,曹操长得极为难看,这点生活中好像非常常见---比如说,我遇到了两个老师,都是瘸子--一个是大学的放射科老师,一个是中学的生物学老师,奇怪的是,他们都不高--奇怪的是,他们的课都讲得非常好

  我们可以用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理论来解释。阿德勒认为:一切人在生命之初都是自卑的;自卑感是所有人成就背后的主要推动力。

  他最初把自卑感与身体的缺陷联系起来,有缺陷的人可能会努力加强该器官或通过发展其他器官的机能来补偿缺陷。

  一种过度补偿使他获得超水平的发展。比如古希腊的德谟斯梯尼战胜了口吃成为伟大的演说家;凯撒、亚历山大、罗斯福都在战胜生理缺陷时获得了惊人的发展。

  阿德勒当然也指出,当自卑成为一种情结时会阻碍一个人的发展。以后阿德勒扩展了自卑的基础条件,不仅将之与身体,而且与精神的、社会的障碍相联系。这就是曹操聪明的原因之一
  克服自卑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优越;所以,一个自卑的人过度补偿的动力有两个

  第一 克服自卑

  第二 追求优越。

  于是我们可以理解,优越的环境有可能削弱动力;加上优越的条件较少产生一般性的自卑及为克服它进行的“过度补偿”,因此难于造就非凡的人

  换句话说在优越的环境下的人生存的人,是很难产生优秀人才的,

  无论是家庭条件还是本身的条件,袁绍都很好(袁绍还是个帅哥啊),命中注定 袁绍必然要为这个条件付出代价
  那么 董卓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呢?

  董卓的命不好,出生于平民,运也不好,性格暴戾(就是我所说的相信暴力),董卓好的是风水---就是当时的环境

  董卓本来是没有任何机会进京的,这点我前面说过,他最多是个执金吾,连进京都难,更不用说控制环境了

  所以,董卓进京完全是因为当时的机缘巧合

  当何进招董卓进京的时候,当即就遭到三个人---丁原 卢植与曹操--的反对
  曹操反对的原因是不能用外兵解决内政问题--这是战略上的考虑

  我们看看第四个人的反对,皇帝身边的监察官(侍御史)郑泰,劝阻何进说:“董卓生性要强,残忍而不讲仁义,加上他还贪得无厌。假如借他的势力来安定朝政,授以重权,他将会恣意放荡,凶残地为所欲为,这样必然会危害朝廷。您作为皇帝的国舅,掌握阿衡(商代官名,师保之官)大权,可以根据您的意愿独断专行;诛杀有罪之人,实在不应该依靠董卓作为外援!况且事久生变,不久前窦武的教训可以说是前车之鉴。鉴于这一历史的教训,大将军应该速决。”

  这段话其实是从人品的角度来否决董卓的--残忍 贪得无厌

  换句话说,董卓几乎没有进京的机会---如果不是袁绍与何进两个没脑子的人,董卓可以终身都没有机会

  所以 董卓进京到控制皇帝,其实环境给了他机会---就是人们所说的运气好,注意 这里的运气 不是性格,就是幸运的意思
  换句话说,董卓获取控制皇帝的机会其实是暴发户的行为---不然的话,很难解释董卓进京后的行为,比如说淫乱后宫 夜宿龙床,纵兵抢劫

  这些都是治国的大忌---显然,董卓进京之前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没有任何控制皇帝之后的治国方略

  所以,董卓的章法几乎都是错的

  本来是可以控制皇权的,为什么董卓被人点了天灯呢?

  就是东西来的太容易了

  这点与袁绍差不多,袁绍的东西也来的太容易,所以,不知道人情世故;

  董卓与袁绍的区别是,董卓没想到这个东西会归我,而袁绍认为 这个东西本来就该归我;

  所以,两人都缺乏运作资源的能力,因为都没有历练

  用现代术语比喻是:袁绍相当于富二代 一个纨绔子弟,而董卓相当于一个暴发户
  《富爸爸商学院》中写到:在美国凡中彩票超一百万的,五年后他们的生活还不如以前。为什么中彩票得大奖的人通常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按照算命的说法,就是受不起;

  所以,越是天生掉下的馅饼,越要为获取的地位付出惨痛的代价。原因有三个

  第一 心态的改变;地位的变化太大,无力抵抗各种享乐诱惑,比如说董卓的淫乱后宫,董卓之死的直接原因,居然就是因为一个女人:貂蝉

  其次也因为他们与传统文化缺乏联系,未能从中学到修身齐家治国之道;董卓几乎没有任何治国方略;对于获取大奖的人来说,没有处理一大笔财富的能力,没有操控资本的能力
  
  董卓没有治国 夺权的方略的第一点 我前面说过,他不应该逆取,而是顺取---最好的办法跟曹操一样,清洗官员,而非是更换皇帝

  更换皇帝不仅仅是引起众怒,而且将一个懦弱的皇帝更换为一个有脑子的皇帝本身就是错误的决策--汉献帝就不止一次地试图整倒曹操,跟曹操相比,董卓可是小巫见大巫

  第二点是军纪败坏,这是暴发户一朝得志的简明体现,掘墓抄家之类,比起刘备进成都以及曹操和黄巾军的手段也不过是半斤八两.而淫乱后宫罪名虽然大,但其实对老百姓并没多大损害.

  屠杀平民抢掠充当军赏,这是凉州大兵暴虐本性的体现,董因此失去了下层百姓的支持,而他试图与士族对抗,没有下层支持如何继续?

  特别指出,毁坏五株钱铸小钱,这是历史性的事件.小钱必然是不足值的货币,加上滥发造成了通货膨胀,东汉稳定的货币体系就此崩解,

  由于此后币值的混乱,曹丕不得不宣布废除货币采用谷帛充当实物货币,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倒退.董卓毁坏的货币体系,直到北周南陈才得以稳定恢复.这是董卓对中国历史做出的最大负面影响之一. 还是一个原因,凉州大兵不懂经济,看到货币可以不足值随便发就高兴的忙不过来.

  所以,将一个国家交到一个暴发户手里,只能祸国
  此后的迁都,更加是歇斯底里的总动员,董卓迁都,是考虑到洛阳所处的盆地周旋余地太小,四面受敌,因此迁都关中平原的长安战略收缩,实在不行还可以退回陇上羌边的老家,从战略上考虑,他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

  他只是简单地忽略了一个问题:失去民心,到了什么地方也不可能支持很久.

  至于屠杀张温等百官,就更不必说了.

  总的来说,董卓的暴行,是无心治国专心放纵的暴发户劣根的集中体现.

  提起暴发户,我不由得想起一个场景:我家隔壁那个杀猪的,突然开了辆加长林肯,车里装的全是美女.

  没有文化底蕴,导致了董卓送命的根本原因,所以,董卓之死也是命中注定的
  明白了 董卓失败的根本原因:暴发户;我们具体来分析董卓送命的直接原因:被吕布所杀

  暴发户的重要特征就是资源丰富了,但是心理素质不足以支撑这些资源,所以,他们不能不能长期占有这些资源,而且还会招祸

  具体体现就是做任何事情都是按照人的本能,与动物没有区别,主要是体现在两点

  第一 小气,本来他们占有优质资源,必然招来隐患---无数人的觊觎与虎视眈眈;所以,他们要做的是笼络人心,就是广结善缘;问题在于 这样的人非常贪婪,占有之后,还要占有,占有之后还要炫耀

  第二 就是相信暴力;这点也是人的低级属性---动物性--的体现
  董卓本来就色胆包天,淫乱后宫还不满足,还想占尽天下美女--这就是招致灾祸的根本原因 跟自己的儿子争美眉貂蝉

  一般说来,一个人要成事,必须做好三件事:定战略 建班子 带队伍

  董卓的战略明显是错误的:关键的是不能逆取;最明显的错误是两个 更换皇帝与毁坏货币体系--刚好一个是政治行为 一个是经济行为

  而最关键的一个战略却没有做:清洗百官---董卓杀了不少的官员,但是杀的其实都是公开的敌人,真正的潜伏的敌人:王允居然没有进入自己的法眼

  还有 董卓最应该做的是:拉拢士族门阀---或许他们最终会夺走皇权,但是,至少董卓能得善终,至少不会点天灯,或许能跟曹操一样,寿终正寝
  任何一个军阀都有自己的班子,而班子的建设直接牵涉到团队的战斗力与竞争力;刘邦的班子---狗头军师张良 打手韩信,伙食团--就比刘备的班子--打手张飞 关羽--强上百倍,注意 早期的诸葛亮并没有进入班子里面;

  我们看看董卓的班子---狗头军师李儒,打手李肃与打手兼保镖吕布---除了李儒没有背叛外,另外两个都在算计董卓

  而李儒没有背叛的根本原因还是一个:李儒是董卓的女婿

  其实,董卓之死是死于内讧,而非是外患
  至于李傕与郭汜 不过是董卓的下属而已

  闪了 去咪细
  作者:kaka1899 回复日期:2012-09-20 12:10:23 
  回复
  地利是环境,人和才勉强是性格吧
  ============

  对我说反了 地利是环境 性格是人和
  天时 也是机会 就是天机啊 还有出身包括出身的环境 家庭 等等 相当于命中注定的

  地利是环境 相当于 风水

  人和是性格 ,就是运了--注意 这里的运其实也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因为运气跟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天时 地利 人和 相当于命 风水 运 毋庸置疑 命最重要

  但是 运气与风水 各有各的说法,这就是我前面混淆的原因

  一句话先天条件最重要,后天是环境与性格

  我倾向于 天时》地利》人和 所以 跟一命二运三风水有点区别

  就是 一命二风水 三运

  大家 明白了吧

  曲高和寡的意思就是,越是水平高的,越没有人看 而流行的,水平未必很高

  让子弹飞 很受大众欢迎 但是水平并不高,没有分析的价值

  其实我根本就没看完---看了几分钟,就看不下去了

  下线了 回见
  咱们 继续说董卓,董卓为什么会掉进王允的陷阱里?


  
  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董卓没有清晰而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到京城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人说,董卓不是为了控制皇帝吗?

  确实 董卓控制了皇帝,但是却没有治理好天下---天下都治理不好,怎么控制天下

  正因为董卓没有治理国家的意识,所以,他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在不知道要干什么的情况下,人的本能就发挥了作用
  前面我说过,人的本能关键是两个,物质与女色,就是孔老二所说的食色性也

  所以,贪婪变成了董卓的第一需要

  有贪婪,就有人给你设局,这是赌场上亘古不变的真理,生活中也是如此
  
  官场上也是如此,尤其是你占有优质资源的时候---董卓控制了资源,必然会招来无数眼睛的虎视眈眈

  但是 董卓却没有任何防备之心,任由色心泛滥

  人就怕贪欲,因为,当你有爱好的时候,就等于你被爱好奴役--有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很能说明问题

  在印度南部的马哈尔丛林里,人们捕捉猴子的狩猎工具很简单:一个牢固但透明的盒子里装有猴子特别爱吃的核桃,盒子上方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但前爪抓住核桃后就抽不出来了。

  聪明的猴子常常中计,而被猎人 抓获。

  其实,猴子很容易就可以逃生,那就是松开前爪、放下核桃!

  为什么猴子不放下核桃以至于被抓?

  原因是猴子有一种习性:不肯放弃已经到手的东西
  不肯放弃已经到手的东西,其实不仅仅是猴子的习性,而是所有动物的属性---就是生本能在动物身上的体现

  既然是生本能,所以 人也有这个属性---不过,这个属性在人的身上的体现有个专门的心理学术语:损失厌恶

  这个术语是说,损失对人们造成负的刺激度显著地高于同等收益对人们正的刺激度,如人们失去10万元的难受度是得到10万元的欢喜度的若干倍----这个若干倍其实就是我在《午夜凶铃。。。。》这个帖子里所说的五倍定律

  比如说你丢了五元钱,人家给你五元,你仍然不舒服,给十元也不会舒服;除非别人给你二十五元(五元的五倍)
  因此,与获得相比,人们更加厌恶损失;具体体现在两点

  第一点:面对“获得”,人们倾向于“风险规避”;这点无需解释

  第二点 面对“损失”,人们倾向于“追求风险”;

  这点倒是需要解释;我曾经有一个女同事,本来有个男友,但是却找了一个新的男友,新的男友是个混混

  前男友痛心疾首,告诉女孩,你可以不跟我结婚,但是你绝对不能跟这个混混结婚

  前男友怎么劝这个女孩,女孩根本不听
  结果 女孩结婚之后经常被混混打得鼻青脸肿;那么 为什么女孩做出如此的选择呢?

  其实 几乎所有的同事都劝她,这个新男友是个混混,这个女孩也知道新男友也是个混混 为什么她会心甘情愿嫁给这个混混呢?

  关键的原因是:女孩特别讨厌男孩没有阳刚之气,而混混恰恰具有这种阳刚之气

  这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放弃一个已知的恶,去追求未知的不确定性的恶”---就是说 前男友没有阳刚之气,这是已知的‘恶’,而新男友具有阳刚之气,但是却有未知的恶习;

  女孩为了放弃前男孩已知的恶,就将有没有阳刚之气作为选择新男友的标准,结果选中了具有阳刚之气的小混混,尽管这个小混混有很多的风险;但是,女孩为了规避前男友的恶,不惜追求小混混这个风险
  这个原理可以解释为什么国民党失败了

  就是因为人们了解了国民党的恶,所以,就放弃这个已知的恶,去追求风险--至于这个风险是谁 我就不明说了

  所以,谈恋爱时间太长的恋人十有八九都会分手,关键的原因是对方知道自己的缺点了,因为厌恶自己的缺点而放弃自己,从而去追求风险

  谈恋爱的谨记:恋爱不要超过两年 否则你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分手的
  董卓对于 貂蝉就是这种损失厌恶,就是说 貂蝉已经到手了,就舍不得给吕布---那么 我就要问了 为什么董卓为什么舍得将赤兔马给吕布呢?

  这个我在前面说过,人有两种思维模式---就是经验判断与深思熟虑

  一般的情况下,人们都说经验判断,只有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才会深思熟虑

  而董卓在吕布争夺貂蝉的时候,根本没想到吕布是一个潜在的危机,所以,就根据经验直接拒绝了,董卓以为吕布是自己的干儿子,自己拒绝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而董卓送吕布赤兔马时,是因为与丁原发生争斗的时候,连连败北,逼得董卓不得不深思熟虑

  所以 ,危机是采取哪种思维模式的关键,问题在于未必人人都能准确地判断出危机 尤其是潜在的危机
  闪了 去觅食

  
  前面说到 董卓之所以与吕布产生了矛盾,是因为争夺貂蝉,是经验判断;而送给董卓赤兔马,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换句话说,董卓算不上是完全小气的人---只不过,董卓没有引起重视而已

  这点 我也有切身体会

  我曾经在一个小单位负点责任,这个单位每年都有下乡的任务,因为在夏天的时候有高温费---是下乡所在的农村单位支出的,但是由于我们单位的人员是轮流的,就是每个人只去一个月,无法直接具体给到人,所以 高温费就交到我们单位手里,由我们单位分发;其实就是由我来分发

  当时有一笔费用交到我们单位,我顺手交给了单位的财务---这是习惯性动作,不是充公了,是临时存放,我还没想好怎么分配
  按照道理说,对这笔钱有份的人完全可以提醒我分了----而我之所以没有分,是因为这笔钱并不多,这点钱与董卓的貂蝉不一样啊,董卓是舍不得,而我是因为钱太少,总共不到一百元,一个季度,分到每个人手上 ,三十元而已

  但是,我没想到的是,我遇到的是质问---你打算将这笔钱怎么处理?

  我当时顺嘴就说,放在财务那里---记住,顺嘴,其实就是经验判断

  但是,我没想到的是,又是一个质问:为什么要放在财务那里?

  这时,我就火了;

  我反问“为什么不能放在财务?”
  我发火的关键原因其实是两个

  第一,我的原因;我没弄明白他们‘想立即分钱’的动机---这个动机我当时并没明白---因为钱是小钱,没引起重视,打算先放在这里,等夏天过了一起处理;而他们是想马上分,就是到一笔钱,分一笔钱;

  第二,就是他们的原因了;不知道大家看出来没有?

  他们沟通的方式有问题----你想分钱就直接告诉我,而非是质问

  质问,就意味着居高临下,而这是沟通的大忌

  假设他们给我建设性的意见:早晚是分,干脆早点分了,让大家安心---我也不至于如此窝火
  结果,我面临两难;

  假设我直接分钱的话,我将来就说话不顶用了,因为这给大家一个心理暗示:发火可以让我服从,我将来就面临这样一个困局:只要有问题,就会经常有人在我面前发火(质问其实就是发火的方式之一),而非是和平协商

  但是假设我不分钱的话,就在跟大家对抗,最终失去了威信,因为办事不公,还是说话不顶用

  我最终选择的是不分钱(充公),目的是打击发脾气的人---尽管我知道这样做是错的

  原因很简单,无论我是否分钱,都是一个结果:说话不顶用----这对于一个领导来说,是大忌

  与其这样,我还不如打击一下带头发脾气的人,不然的话,以后遇到问题,他们会故技重施---反倒会树立自己的威信
  所以 在当时的情况下,在道义上说,我是错的

  但是 从维持单位秩序的角度来说,我是对的---本来我想说,从维持权力的角度来说,我是对的---我之所以没有这样说,是因为担心引起误会,以为我非常在乎权力

  其实,我对权力根本不感兴趣,我对权力的理解是:上面信任我,安排我做事而已;再说,一个小单位,能有多少权力?

  我不想争夺权力,并不意味着我可以失去权力---道理很简单,没有权力,我怎么做事?

  因为最终负责的是我--不是这几个闹事的人

  单位管理不好,承担责任的是我们,不是这几个闹事的人(注意,我将对发火的人的指称发生了改变---前面是用发火来指称,现在是闹事)
  后来的事情越闹越大-----拍桌子,上访

  我当时的处境就比较微妙了,假设息事宁人,就是让步了,以后说话不顶用了;

  假设我强硬下去,我的职位不保---因为你不会管事,单位出了乱子

  本来一个小事,因为沟通不畅,一下子变成了大事---而且根本没有和解的可能

  后来,眼看压不住了,

  我干脆采取暴力手段:直接告诉他们待岗三个月;如果还坚持闹事的话,就直接下岗
  后面的镇压手段(下岗与待岗)其实就是董卓的手段,逆取---目的就是威信、

  前面的争夺跟董卓与吕布争夺貂蝉差不多---区别是 董卓想私人占有貂蝉,而我是将这笔钱充公了

  这次争斗,对我来说,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再闹下去,我非被撤职不可;但是假设我退一步,将来我说话根本没人听

  我最终压下去,其实还是赢在人品---就事论事而言,我本来就不是想私吞这笔钱

  还有,其实是单位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争夺
  为什么说是单位的利益(单位利益,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大家的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争夺呢?

  表面上看,这几个人是在争取合法利益,其实是在争取分配上的话语权---就是 在分配的时候 谁做主,只不过这次他们占了道义上的制高点

  假设我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就意味着我失去了话语权

  而我是单位的最终负责人,我失去了话语权,就意味着以后分配的时候,谁闹得最凶,谁就得利越多,就会导致更多的矛盾---因为没有闹事的人 或者相对讲道理的人就会吃亏,这就是逆淘汰,最终损害的是所有的人
  我失去了话语权,就等于 这几个闹事的得到了分配权---他们的分配肯定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为他们没必要为单位的将来负责,更不会考虑公平的问题

  假设考虑公平的话,他们根本就用不着跟我闹事---首先是提醒,然后是协商,而我本来就没想充公,只不过是延后分配而已

  假设,提醒 协商之后,我还不采纳他们的意见, 上访 闹事 可以理解为是争取真正的公平

  而他们不是这么做的,他们这样做,起初就充满了火药味

  所以,尽管他们闹得很凶,但是没有社会基础---就是响应的人不多,因为大多数人觉得为几十元闹事,不值得

  何况这笔钱最终还是用在单位里面的 ,用在单位里面,差不多就是发给大家了
  这就是我跟董卓之间的区别,因为我在道义上是输的,但是我的社会基础是厚实的,因为我最终的动机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大家;而他们其实就是为了自己

  更重要的是,单位的人都了解这几个闹事的人---所以 尽管我输理了,但是我的职位并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反倒是被巩固了

  假设我对这几个人妥协了,就意味着我的社会基础丧失了,因为以后分配的时候,就可能有意无意地偏向他们

  最终,我就被他们绑架与操纵了
  换句话说 这几个人懂得煽动 懂得道义 懂得宣传,但是他们唯独不懂的是 社会基础

  社会基础,懂的人真不多--即使是曹操这样的人都不懂

  何况是这几个生活在最底层的普通职员呢?

  不知道大家明白没?

  懂宣传未必能赢,站在道德制高点也未必会赢---关键的是社会基础,假设我在单位里面的社会基础不厚实的话,估计跟董卓一样,被大家轰下台了,这次就是最好的机会啊
  所以 当你有充足的社会基础的时候,采取暴力手段不是错误的手段,反倒会得到大家的支持---因为这是为大家被迫采取的
  、
  但是,当你的社会基础非常薄弱的时候,就不能采取暴力,何况董卓是为了一己之私;比如说,董卓抢到貂蝉之后是自己享用,而非是嫁给貂蝉自己愿意嫁的人

  当然,如果董卓让貂蝉自己选择的话,貂蝉未必愿意选择吕布,哪怕貂蝉喜欢吕布

  因为,吕布本来是王允布局中的一个棋子,假设嫁给了吕布,哪怕是自愿的,还是摆脱不掉貂蝉自己也是棋子的嫌疑

  何况貂蝉未必喜欢吕布
  关于“厌恶损失”,我感觉没说到位, 我这里再次解释一下

  前面我说到‘厌恶损失’;具体体现在两点

  第一点:面对“获得”,人们倾向于“风险规避”;这点无需解释

  第二点 面对“损失”,人们倾向于“追求风险”;

  我具体解释就是,比如说,你生活的环境比较满意,你就不想改变现状;比如说你生活在小镇上,有一个工作,工资不高,但是很稳定,而且舒适;所以,有人劝你到大城市打工,你根本不为所动,因为 这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风险,除非你的同学 同学衣锦还乡,你不甘心才到大城市


  有人的单位并不好,为什么不愿意跳槽,也是这个原因--风险规避
  但是 如果你在单位得罪人了,有人看你不顺眼,你就呆的不舒服---你就想跳槽,其实 跳槽出来的单位或许更差

  但是 你还是执意要跳,这是追求风险


  无论是风险规避还是风险追求,都与原来的环境有关,比如说人们都认为某个女孩的老公窝囊,劝她离婚,但是 他就是不离---这是风险规避

  但是,有的女孩嫁入豪门 非要离婚,哪怕后面的老公很差---这点很多人都遇到过啊,比如说 戴安娜就不愿意做查尔斯的王妃,莎拉·弗格森也是

  所以,一切都是跟原来的环境相关--做出决策的时候,都是根据自己对环境的感觉,而非是社会对环境的评价;

  假设你认为环境很好,无论人们怎么说不好,你都不会离开,哪怕你原来的环境确实很差

  但是 假设你认为环境很差,无论人们认为怎么好,都都会离开,哪怕你后来的环境更差


  就是说 人们很奇怪于你好环境不呆,却心甘情愿于呆在差的环境里面

  根本原因还是 损失厌恶---所以 损失厌恶是非常不理性的

  闪了 去咪西
  唉 三国演义 就是黑社会---真正能对自己的人生有用的是两部电影

  三国演义与 水浒

  三国演义 是努尔哈赤 打天下的主要依据--做老大的人是一定要研究三国演义的

  水浒 是毛泽东 打天下的主要依据---做英雄的人 还有普通人 都喜欢研究水浒的


  非常优秀的小说 几乎很少人读懂的,何况关于 这两部小说的电影与连续剧 浩如烟海

  假设大家不愿意谈这两部,其实是底蕴不够 看不懂

  看懂了这两部 后面的 周润发系列---赌片 江湖片 监狱片 一说就明白了

  不愿意谈 三国 的本身 就是经验判断
  人做决定的时候,一般都是舒适原则---就是我所说的经验判断

  所以,而舒适具体体现在两点

  第一 对环境的舒适,假设感觉不满意,就有逃离环境的倾向;人们就潜意识的不愿意跟不喜欢的人打交道;这就是损失厌恶的关键点

  第二 对手段的舒适,比如说 人们就潜意识地不喜欢吃苦

  至于舒适本身是带有非常强的主观性的,有人觉得只要舒服,吃糠也是甜;有人觉得人再好,没钱用还是不舒服、

  这里 说说周润发的两个电影
  周润发的两个电影《义盖云天》与《老虎出更》里面的人物里面 都涉及到一类人

  逃港的大陆人---《义盖云天》里面的王祖贤,《老虎出更》里面的那对毒贩兄妹

  还有 《监狱风云2》里面的大圈仔

  背井离乡,寄人篱下,这都是一般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换句话说,他们如果在大陆的环境很舒适的话,就不会偷渡了

  而能成功偷渡的人,其实都是社会的精英---这句话也是《监狱风云2》里面的一句台词

  道理很简单,能偷渡本身就不简单

  第一 他们有胆子

  第二 他们活了下来---有胆子偷渡的,却未必能活下来;而能活下来的,必定是 有勇有谋的人

  第三 他们能在香港生存下去---一个不被社会所承认 并且是黑户口的人不但生存下来了,而且还成家立业
  按照舒适原则,偷渡的人或许不知道偷渡之后的生存困难,但是他们之所以愿意偷渡,肯定是生活环境对他们不利

  这点让我一直在反思 是什么让他们背井离乡的呢?


  。。。。。。。。。。
  
  一般说来,偷渡的人都是将原来的生存环境视为恶劣环境的人,而生存在恶劣环境的人,我前面说过,都是具有狼性的人

  他们什么都肯干---比如说 贩毒 卖淫,《老虎出更》里面的兄妹,哥哥贩毒,妹妹尽管没有卖淫,估计距离卖淫不远了,因为是哥哥在养活她---后来 妹妹不也是在贩毒吗?

  贩毒的女人没有不卖淫的---只不过因为周润发的卷入,这个女孩才幸免于难

  正因为这些人的生存非常困难,所以,他们只能干本地人不愿意干的活儿,就如大城市刚刚开放的时候的农村人进城,干的基本上都是体力活

  所以,遭到本地人的歧视,就如创始人歧视民工一样
  在分析董卓的时候,不由得想起《监狱风云》里面的阿正(周润发主演)---为什么阿正当不了老大?

  这个问题 我专门百度,而且 在群里多次讨论 其实很多人没明白

  因为 大部分人不懂政治---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

  黑社会其实也是说政治,只不过是丛林法则之下的政治


  那么 周润发为什么当不了老大呢?


  为什么那么多人要抢着做大哥,不惜拼得你死我活?

  威风,能满足人类虚荣的天性

  这里有一个问题,很多人,比如袁绍 袁术 后来的李自成 洪秀全 甚至袁世凯,都是因为想当老大或者是因为当老大而被毙命的,为什么有人的结局那么好,比如 刘邦 朱元璋,有的结局如此差,比如宋江?

  其实,老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想当就能当上的,哪怕是势力强大的袁世凯,你有通天的本事 但是你未必有逆天的能耐
  这里就要说到老大的第一个性质:煞气

  老大这个职位是有煞气的,不能承受之重的人就会被反噬----老大这个职位本身带有的煞气之浓烈让人为之震惊,别说是凡人承受不了这份煞气,即使是曾国藩 袁世凯 这类非常有底蕴的人也承受不起--所以,曾国藩与曹操就不敢称帝,袁世凯称帝都被拉了下来,袁绍因为彻底结果被人宰了

  隋炀帝杨广,就是因为承受不了 而被人给勒死了
  正因为 老大这个职位有煞气,所以 必须道行很深的人才能承担---道行不行的人,不但不能承受,反而会被碾为齑粉


  那么 一个老大需要什么样的道行呢?

  闪了 去觅食 咪西咪西
  有老大,就有黑帮;有黑帮就有社会基础

  那么 黑帮的社会基础是什么呢?

  一般说来 是两个

  第一 政治上的原因;比如执法不公,受害人被迫自行了断,挺而走险, 私下以暴力解决,初试成功,之后渐成气候,拉起一帮,还要替人复仇消灾;比如《水浒》里面的武松,上海的大流氓杜月笙 张啸林;

  这点的关键点是执法不公,黑社会的出现就是对政府职能--维护社会秩序--的补充

  第二 经济上的原因 是无业自由者在发现社会正气不足,麻木不仁盛行,加上执法不利,乘机拉起一帮,强霸一方,谋取利益;这点的关键点是无业游民;

  根本原因是 政府职能的缺失
  所以 黑社会存在的基础不在于它拥有多少暴力——再多的暴力也无法与国家力量相抗衡

  从政治学 社会学的角度来说,黑社会存在的原因是两个

  一是黑社会的社会认可度。

  二是腐蚀国家权力部门的能力;

  第一点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黑社会存在的土壤;
  黑社会在多大程度上被人们所认同和需要取决于最根本的一点:正义是否存在。

  比如说意大利黑手党长久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它能够提供一种最基本最原始的正义,甚至司法!

  当司法系统处于腐败不堪的状态中时,人们的诉求总是得不到来自政治体系的支持,反而这个体系变成了压制民众、违反正义原则的工具。

  但人们对正义的需求仍然存在,于是黑社会的作用就凸显出来。

  这点就是周润发主要的两部《监狱风云》拎的监狱出现帮派的根本原因--监狱出于管制与经济的需要,执法不公,挑拨离间,导致了帮派的出现
  黑社会的存现并非是对社会有破坏性的,比如说大流氓杜月笙控制的区域,社会治安不比其他地方差

  在普佐的名著《教父》中,凡黑帮首脑的驻地,其社会治安水平都堪称模范。

  所以 社会的支持要比官员(保护伞)更重要;比如说,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意大利黑手党的信用要超过司法机关,复仇愿望、基本的利益公平都可以在黑社会所创造的社会秩序中得以实现,所以人们投靠黑社会以得到生活、交往、从事经济活动等方面的保障。

  所以,黑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正是用自己的一套秩序来取代现有的秩序,甚至使整个国家都“黑社会化”。
  黑社会化的生活是悲惨的,其权威是靠强权专制和暴力维系。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但凡有一线生机,人们绝不会走上支持黑社会这条道路。

  然而,当国家政权败坏不堪,不能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正义时,参加黑社会就成为了帕累托最优。

  《教父》中的许多人物不就是在司法解决失败之后,才转而乞灵于教父,从而沦为黑帮奴仆的吗?

  还有,旧社会的上海,很多人失窃之后,人们不是报警而是找杜月笙
  至于 第二点就不用说了,谁的保护伞越大,谁的地盘就越大---最明显的是 黄金荣,本身就是个警察(巡捕)

  这点在《监狱风云》里面不同---在《监狱风云》里面,谁勾结警察,谁就会被打死

  换句话说,警察反倒保护不了自己的‘黑手’
  总之,黑社会存在的社会基础是一个民心

  如果政治不清明,就导致不公平

  如果政治不清明,就会出现经济衰退

  咱们具体分析一下 当老大需要哪些条件

  《监狱风云》里面不典型,我用另外一个经典电影《省港旗兵》来讲述 当老大的条件
  当老大的第一个素质是:社会基础,就是你的权力基础

  比如说宋江的权力基础就是招安,所以,宋江招进来大批的降将---而晁盖根本就没有权力基础的概念,所以,任由宋江找人,结果 晁盖被架空了

  王伦有这个概念,就是有选择性地招人---知道放弃优秀的人才;

  王伦拒绝晁盖,有两个可能

  第一 胆小,王伦知道晁盖他们上山的目的肯定是为了闹大,因为连花石纲都敢抢,所以,后面来的肯定是自己驾驭不了的悍匪


  第二 是蛰伏 就是梁山现在还不是闹大的时候,需要蛰伏,晁盖这批人肯定不甘于平庸的

  无论哪种目的,都不能让晁盖上山
  但是 为什么王伦最终被林冲干掉了,其实还是权力基础的问题---既然王伦不想将梁山闹大,起初根本就不能招林冲进来

  问题在于 梁山是个好位置,你可以聚聚林冲他们进来,但是你拒绝不了他们武力攻打。或者是阴谋使诈、

  所以,王伦犯了第二个错误---不该过早地占据战略要地

  换句话说,从根子上来说,王伦犯了三个错误
  第一 目标不明确

  成功仅仅是众多选择之一,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所以,目标就成为指南----制定计划的标准和依据,

  所以,目标必须明确,否则计划无从下手。

  王伦在行为上是相互矛盾的:占据了战略要地梁山,但是却不招收有实力的人

  战略要地是优质资源,必须要有能力的人才能占有---你不招收有能力的人,怎么持有梁山?
  所以 假设你不招收有能力的人,你就干脆退出梁山

  所以 第一个矛盾 占据战略要地与招收有能力的人的矛盾

  第二个矛盾是:究竟找不找有能力的人?

  假设你招收的话,就干脆连晁盖他们一起招进来,假设不招的话,就连林冲也拒绝


  第三个矛盾是 王伦不想闹大,那就别占据战略要地---战略要地本身就是跟不闹大冲突的

  所以说,王伦的目标非常不清晰---甚至相互矛盾 混乱

  可以说 王伦根本就没有任何战略思维 被林冲所杀是必然
  晁盖其实也是一个没有目标的人,但是他的很多行为避免了灭顶之灾

  就是他占据了梁山,但是却没有拒绝宋江他们---否则就是被杀

  这就是说 梁山是个锚定

  什么是锚定?

  在自由市场,当我们不知道菜价的时候,对方给予的价钱就是一种锚定,我们如果在对方给的报价基础上变化,基本是偏向对方的报价有利的一面。除非我们自己给出一个独立的价格,那么这个时候相当于我们再给对方一个锚定值。

  另外在工资谈判、工会谈判方面,实际上,我们都在给对方一个锚定的定价范围,使得最后自己所在的一方更有价值。
  所以,锚定就是当人们需要对某个对象做出定量估计时,会受某些特定的起始值(好象锚)的影响。

  如果这些“锚”定的方向有误,那么估计值就会发生偏差


  梁山的锚定作用是:跟老大这个职位一样,梁山这个地理位置是有煞气的

  梁山本身是个战略要地,所以煞气很重---无论是朝廷还是竞争对手都在虎视眈眈

  这就决定了下列两点
  第一 梁山是个优质资源,这点决定了梁山上的人不可能安宁,因为被很多人盯住了,这就决定了 第二点

  第二点 就是因为梁山是个优质资源,所以,必须有道行的人才能持有---而道行,就是能力,所以王伦不能不招收有能力的人---假设不被道行很深的人持有,你早晚会有灭顶之灾

  王伦违背了这个锚定,结果惨死在梁山,

  晁盖无意中遵循了这个锚定,所以,死于敌人之手,

  宋江有意地遵循了这个锚定,所以,没有死在梁山上,而是死在家里
  假设 王伦的目标非常清晰的话,比如说你不想闹大,你就别占据梁山;你占据梁山的话,就必须闹大

  目标不清晰,就意味着很多的变数--包括失去权力基础

  我们看看比较著名的经典,《省港旗兵1》里面的老大阿东

  第一个错误就是目标清晰

  或许大家会质问,他们不是很清晰吗,就是去抢劫啊?



  炒股的人都知道,任何一个庄家或机构,要炒作一个股票,先对股票公司基本面进行深入调研,做出可行性分析报告,然后制定一份严密的操作计划,才进入建仓、震荡、拉升、派发等必经环节,期间利用公司的各种消息配合。

  其实,做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必先制订一个方案,尤其是高风险投资,更加需要制订一份详细的操作计划。

  抢劫显然是远远高于任何经济活动的高风险投资,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否则就会有人送命
  我们看看 这个团伙的目标

  第一 抢劫

  第二 会老情人---八中会见阿娥

  第三 嫖娼

  第四 购物,尤其是出发之前,无蝇头的老婆要求无蝇头带洗发水

  还有 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将抢来的珠宝兑换为港币
  目标过多,就不能集中精力做好本来应该做好的重要事情

  这点是基本常识

  而这个团伙的失败恰恰是这五个无关的目标导致的,而本来的事情却做得很成功

  抢劫,最关键的一点是速战速决

  不能在案发现场逗留---最好的方案是,抢到东西之后,马上离开香港,一分钟都不停留

  抢劫之前,除非是熟悉地形,绝对不允许团伙露面---更不能允许团伙的任何人会见其他的人,包括自己的老情人

  这些次要的目标,完全可以延后,等风声过了之后,再执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