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酷评]赌片 江湖片 黑社会片 人生无常 宿命 规律

  为什么两个片子的老大都要求解散队伍?

  这里牵涉到两个问题

  一个是性格问题

  一个是环境问题

  就是究竟是老大的性格问题还是环境要求队伍必须解散?
  作者:曾开贵 回复日期:2012-09-27 10:14:46 
  回复
  @沈雅涵 2012-09-26 12:44:19
  咱们 再次复习一下 小市民的定义
  ==============================
  生活方式的简单决定了“小市民”这一类人的行为的简单。
  他们行为缺乏周密的、理智的考虑,有时还表现出一种“天真的幼稚”和“可笑的诚实”。
  社会行为,不分地点、时间、场合,也不考虑后果,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
  这个不对,正如你前面说的,性格决定命运,这不是没脑子,而是性格决定他如此,如果让何家驹来写你这个帖子,说不定他写的更详细更冷静,但写贴和实际处理完全不同

  ==============================

  分析老大的时候 顺便回答 你这个回复


  一个人做事出发点有三个

  第一 性格决定命运。说白了就是任性 所以坏事

  第二 从环境 现实出发,这会委屈自己

  第三 从环境出发 兼顾性格 这是首选

  我是从第三点写帖子的,你是从第一点来考虑的

  哈哈 欢迎商榷
  《江湖最后一个大佬》里面的解散队伍很好解释,就是大家自愿解散的,老大入狱的时候,队伍就已经解散了

  但是,《义本无言》里面的老大可是一个老奸巨猾的人---他为什么也要解散队伍呢?

  这个问题 我看了很多的书籍,而且 百度了很多,结果发觉,没人说到点子上
  
  这个老大解散队伍(包括转型,洗白)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就是年龄对于人的行为的影响

  一句话, 就是人老了


  看看 这个剧照上的老大,都已经是四世同堂了
  
  那么 年龄对于决策 究竟有什么影响呢?

  有人做过研究,不过是对企业的研究---当然可以适用于团队与帮派

  第一 年轻的董事长倾向于大的战略变革,更愿意承担风险尝试冒险活动

  第二 然而 一旦年龄增加到一定程度,处于职业生涯后期的他们变得更加沉稳,小心谨慎,认为财务安全才是硬道理;从而不愿意从事开拓性的或者是冒险活动,他们更愿意依靠自己的社会关系与资源,保守地去看待公司业务与战略决策,结果就是影响了公司的投资增长率

  一句话 就是年轻人敢冒险,所以,黑帮大多是年轻人,老年人保守而且不思进取
  所以 ,有一句俗语--年少无为,人老无志,年富力强最适宜!

  电影《义本无言》里面的矛盾主要是两对矛盾

  第一 老家伙跟中年人的矛盾

  第二 家庭责任与团队责任的矛盾

  具体体现在价值观:忠义--对谁忠,对谁义?
  所以 一个黑帮刚刚兴起的时候 大多是年轻人,而且都是“一人吃饱 全家不饿”的单身汉

  这个规律也适合革命,我们看看我党创建时候的年龄,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董必武36岁,毛泽东只有28岁,正好是出席会议13位代表的平均年龄。、

  红军长征时 中共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年龄

  中央政治局委员、临时中央负责人 博 古 27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 张闻天 34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 毛泽东 41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红军总司令 朱 德 48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红军总政委 周恩来 36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 陈 云 29岁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红军总政治部主任 王稼祥 28岁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刘少奇 36岁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邓 发 28岁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凯 丰 28岁
  红军总参谋长 刘伯乘 42岁

  注意 这都是领导人的年龄,绝大多数是18岁左右的军人啊

  我们再来看看,几个重要人物的年龄--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在红军中担任军团长,年龄最小的是林彪,他25岁(1932年)担任了红一军团的军团长。其实,红军早期著名战将寻淮洲担任军团长时年龄更小,才21岁。

  21岁当军团长说明什么?

  不是能力问题,是因为当时的精英都在政府机构---所以 矮子里面拔高子

  山中无老虎 猴子称大王
  所以 年轻的时候 大多将心思花在事业上,根本就没心思照顾家庭,不能不能照顾,反倒受连累

  《义本无言》《江湖最后一个大佬》两个电影都说的一个主题:老大年轻的时候,没有照顾家庭;结果连累一家人

  《义本无言》里面的周润发因为姐姐的死而对父亲埋怨不已---最终导致了父亲的自杀,而且连带自己的马仔被抓、

  《江湖最后一个大佬》里面的周星驰的姐姐就是因为仇恨自己的黑帮老大的父亲,而被新的黑帮俘获,最终为了解救自己的女儿,也连带四个弟兄被杀,一个残废,自己也重新入狱
  应该说人的一生中最好的年纪莫过于中年时代,中年时代年富力强、老练达成。既有能力和水平,又有阅历和资质,更有雄心和壮志。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哪个不是中年“打基业、兴国邦、成霸才”?

  唯有中年时代才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一个单位的希望!一个国家的希望!

  因为中年时代是有责任的时代,也是有压力的时代,更是有一展雄心和报负的时代。这个时代可以避免人生中的两个生理期,即“少年时代的叛逆期”和“步入老年时代的更年期”。

  少年时代的叛逆期由于逆反心理在作怪,因此就显得不成熟,处处找事而碰壁;而刚刚步入老年时代的人由于更年期的影响,就显得力不从心、思想混沌、没有主见,总是朝令夕改!
  最好的队伍是,大多是年轻人,但是带队的是中年人---这点其实从红军队伍就可以看出来啊

  我们再来看看长征时候,红军领导班子的年龄,

  中央政治局委员、临时中央负责人 博 古 27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 张闻天 34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 毛泽东 41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红军总司令 朱 德 48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红军总政委 周恩来 36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 陈 云 29岁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红军总政治部主任 王稼祥 28岁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刘少奇 36岁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邓 发 28岁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凯 丰 28岁
  红军总参谋长 刘伯乘 42岁

  博古只有二十七岁,而毛泽东41岁 刚好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所以 博古根本不是毛泽东的对手,更不是蒋介石的对手

  博古跟蒋介石干的时候,老是吃败仗,首先是被迫长征,后来一直吃败仗;直到遵义会议之后
  再来看看 《义本无言》里面的老大,在十多年前,跺跺脚,地球都要抖三抖---那时候多大年龄:中年,最多五十多岁

  《江湖最后一个大佬》里面的老大的中年是在监狱度过的,所以 从成就上来说,这个老大比不上《义本无言》里面的老大


  按照,管理学原理,董事长的年龄与投资决策存在着倒U字形的二次曲线关系
  倒U字形的二次曲线关系 其实就是抛物线
  

  即在一定范围内,董事长的年龄越大,公司的增长率越高

  超过一个峰值之后,董事长的年龄越大,公司的增长率越高

  这个规律其实符合任何群体的老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毛泽东---毛泽东的错误就是在晚年啊,尤其是文革
  人到了晚年,就不思进取了,想的三老---老伴、老本、老窝

  有人说:“拥有‘三老’,幸福到老”。

  “三老”指的是老伴、老本、老窝。

  老伴朝夕相处、相濡以沫,是生命的和谐;

  老本是指一笔积蓄,以备不测,不致急难时束手无策;

  老窝则是指老有所居,一套可避风雨的房子,能安度余生。

  大家看看 老友不在之列
  儿孙绕膝是一种天伦之乐,老伴厮守是一种亲情关爱,这是老年人的心理、

  换句话说,人老之后,就不思进取,而且极度自私---天干无露水,人老无人情啊,所以,老人几乎没有老友的概念,所以 很多人骂老人是老不死的

  老年迟暮,丧失了生命的激情,心理想的就是自己的儿孙

  所以,《义本无言》里面的老大失去了晚节---为了自己的儿孙,居然出卖对自己忠心耿耿的马仔

  《江湖最后一个大佬》里面的老大固然没有主动牺牲自己的弟兄,甚至不想牺牲自己的弟兄,但是,还是搭上了三条老命,还有一个年轻人的命
  所以 人一旦到了老年,就不适合当老大了,一旦当老大,对于团体是极度的伤害

  因为老大直接关系到团队的生命力,一个失去激情的老大就意味着团队死气沉沉

  这就是《义本无言》里面的包括大傻在内的三个手下背叛老大的原因之一---老大一下想的是安稳,自然不会从事贩毒这类高风险的事情

  而大傻他们三人--注意 其中一个还是个小年轻---平均年龄最多是中年,所以,他们跟老大产生了矛盾,对老大有了成见

  价值观的不同,自然需要清除这个老大--就如宋江想招安,必然要消灭只想做黑社会的晁盖一样,这是不以人为转移的

  而且 用忠义也约束不了他们

  价值观变了,忠义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
  不想越界,

  可能无意中越界,不好意思啊

  我尽量约束自己 不越界


  作者:NSX100TM32D 回复日期:2012-09-27 17:24:52 
  回复
  @沈雅涵 2012-09-06 11:28:02
  刘备的小圈子从头到尾都妨碍了刘备的发展与壮大。刘备如果聪明点,完全可以学刘邦如何对待樊哙的、
  至少樊哙是刘邦的连襟啊,而关羽 张飞不过是结义兄弟而已---给你待遇,但是不给你实权,更不能封为五虎将,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元老,加上一个五虎将的称号,就等于霸占了蜀国最好的优质资源,这等于蜀国的发展壮大是极其不利的、
  夷陵之战本身就是意气用事导致的,这个意气用事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 关羽的意气用事,假...........
  -----------------------------


  关羽的意气用事确实耽误事,说难听点装B装过了……安排他镇守津州时,诸葛亮已经给他定下8字方针“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结果全忘到脑后了。孙权派人来结亲,你不答应也就算了,结果口出狂言“吾虎女安嫁犬子乎”,这也太不给江东孙权面子了。

  还有刘备称汉中王时,关羽问来津州的大夫蒋宛“汉中王封我何爵?”蒋宛告诉他“五虎大将之首”,关羽问“哪五虎将?”,蒋宛告诉他“关张赵马黄是也”,结果关老爷还生气了“翼德吾弟也,子龙久随吾兄,亦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位与吾同,可也,黄忠何许人,敢与吾同,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最后还得蒋宛开导他。看看这心胸气度,如何能成大事?

  另外楼主前面说诸葛亮时还说要说说郭嘉,为何后面再没提郭凤孝呢?好歹曹操兵败赤壁后,先痛哭郭嘉“若凤孝在,绝不容吾有此大失”。
  ==========================

  其实 我是打算将 三国演义 写完的 结果遭到了抗议


  我打算 将 黑社会片子写完之后 再来继续写三国

  后面 还有 赌片 还有 教父系列


  放心 三国是一定要写的

  先满足大家的好奇心 再写 两部名著《三国演义》与《水浒》

  估计 写的太深 很多人理解不了

  还有 观点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所以 很多人根本难以接受

  另外 很多的话 我不敢说 所以 大家感觉我说话吞吞吐吐的 要照顾天涯的厚爱啊

  另外 也删掉了一些 所以 看不懂的大家只管问我

  另外 我写的时候 没有打草稿的,可能写了后面忘记了前面,有矛盾之处 或者是不懂的 只管问

  当然 问的时候 最好将原话贴出来,我好看看我说这个观点的背景

  今天 写的太多了 不知道越界没有 所以 暂停一下 明天继续吧

  作者:沈雅涵 回复日期:2012-09-27 16:52:41 
  。。。。。。。。

  超过一个峰值之后,董事长的年龄越大,公司的增长率越高
  =========================================================

  这句话说反了 应该是


  超过一个峰值之后,董事长的年龄越大,公司的增长率越低

  作者:aj70880 回复日期:2012-09-28 00:01:28 
  回复
  不错,竟然在影视贴看到这么好的文章,我也给楼主推荐一部电影巴西的片子《精英部队2大敌当前》这里也有武松,我猜应该符合楼主的胃口。
  ========

  谢了

  咱们继续讨论《义本无言》与《江湖最后一个大佬》

  这里的重点是《义本无言》

  前面说到 价值观变了,忠义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


  那么 忠义跟价值观究竟是什么关系?

  这个道理很多人其实都不懂,包括刘备这类枭雄
  
  说到忠义 就要说到关羽 还有三国演义里面的桃园三结义
  
  刘备三人的价值观是:恢复汉室;他们三人也是结拜兄弟

  而刘备的蜀国其实是成也是忠义,败也是忠义---有人不服;《义本无言》里面也是如此

  这里说两件事

  第一 关羽的“降汉不降曹”

  第二 桃园三结义对于价值观的危害性
  关羽的“降汉不降曹”,等于说不投降而愿意接受招安。

  “降汉”与“降曹”,尽管小说说得头头是道,看上去总觉得是在狡辩

  关羽明明是败军之将,而且还被“拜为偏将军”,奇怪的是,关羽一度投降曹操但没有成为“污点”,反而成了他的“业绩”

  关键的原因是两个字:忠义---他始终保持对刘备的忠心,即便是被俘以后。所以,被俘也成了资历。

  另外,刘备后来也当了皇帝,而且还是由皇叔而皇帝。小说努力使刘备在身份上名声上比曹操或曹丕要好听一点,从刘不从曹的意义就由兄弟情深而政治正确,义而且忠。

  这就相当于“大灾之前有大爱”。。。。。。。。。。
  事实就是事实,“降汉”只是为自己的背叛找借口而已

  如果说,关羽投降的是汉朝,不是曹操,不是等于承认自己以及自己一直追随的刘备以前都是反汉朝的?他又一再表示,得到刘备的消息就要去投奔,不是等于承认以后有机会还要再次背离汉朝?

  这是什么逻辑呢?

  典型的强盗逻辑
  还是曹操实际,你现在接受招安就是向我投降,只要你投降,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他才不和关羽争口舌之利。曹操的心胸,实非常人所能及。

  本来“降汉不降曹”就是小说家们编造出来的,根本没有必要讨论。所以我们主要是讨论这一故事的社会意义。

  关羽约三事的故事,反映的是江湖人对于招安投降的一般态度

  也是说明价值观与忠义在江湖人士心中的权重
  在江湖人士之中,忠义的地位高于价值观的,所以他们可以背叛价值观,但是却不可以背叛忠义

  这就出现了 关羽投降但是却约三事的怪事

  这就是为什么《义本无言》里面的老大对于三个手下--短路(大傻) 日本人次郎 军师--对于忠义的背叛的愤慨、

  这就不难理解,老大的那个保镖跟那个越南人一定要除掉这三个手下的原因
  
  黑社会之所以成为黑社会,不能成事;最关键的原因是 目的不明确---你到底要做什么?是坚持价值观还是坚持忠义?

  结果就是以人的利益为中心,而非是以目的为中心,整个组织的运行轨迹就发生了偏移

  假设你非要坚持忠义,在早期的时候能成事,但是,在晚期绝对会坏事--刘备的蜀国先被灭亡,就是因为忠义这个锚锭效应,导致功亏一篑

  忠义对于成事的最大的危害是:人情直接危及了事业(事业理解为价值观)

  咱们就刘备具体分析
  结果就是以人的利益为中心,而非是以目的为中心,整个组织的运行轨迹就发生了偏移
  ===

  这句关键的话 少了几个字、


  黑社会坚持忠义为本,其结果就是以人的利益为中心,而非是以目的为中心,整个组织的运行轨迹就发生了偏移,最终就走向死路
  蜀国之所以没有成功,最终的原因是用人的失误

  用人失误的根本原因是组织的理念有问题--就是坚持价值观还是坚持忠义的问题

  刘备坚持忠义,所以用人的时候就非常看重人情---比如说刘关张三结义,所以,导致了刘备用人的时候 首先考虑的是关羽与张飞的利益

  比如说关羽 明明是降将---注意 ,是我方的将领投降敌方,而后复判的,而非是敌方的将领降我方的---这样的人,就坚决不能重用,道理很简单,他们坚持的是义气,而非是价值观
  不能重用 不是意味着不能用---这点《义本无言》里面的老大就可以解释怎么用忠义的人

  当大傻 次郎 军师 背叛自己的时候,要杀这三人的是谁?

  两个人:一个是老大的保镖---最终被击毙在警察的办公室里面的那个

  一个就是阿汉,那个最终杀死三人的越南人

  换句话说,忠义的人只能适合下列几个职位

  第一 保镖

  第二 内勤

  第三 间谍

  而帮派内部必须重用价值观一致的人---这点刘邦就做的非常漂亮
  比如说 重用韩信---韩信最终不是谋反了吗(无论谋反是不是真实的,但是刘邦有二心是肯定的)

  但是对自己忠心耿耿的 就当做保镖---在鸿门宴上救刘邦的不就是樊哙吗?

  樊哙就是自己的连襟啊

  还有马车夫夏侯婴---夏侯婴重情义、善良,与刘邦是少时的朋友-,刘邦被敌人追击的时候,将儿女从车上踹下去之后,就是这个夏侯婴几次将他们救上车的

  刘邦尽管也用夏侯婴与樊哙--但是用的依据不是因为他们的忠义,而是他们的能力,能做什么就做什么,绝对不因为是自己的人就放在重要但是不胜任的位置
  换句话说,刘邦的价值观是非常清晰的,就是打天下---所以用人的时候,就是一个标准 能力

  而对自己忠心耿耿的 就直接做保镖使用---马车夫就是现在的司机,司机不就是私人保镖吗?

  刘备将忠义视为组织的第一要义,早晚都会误入歧途,最终偏离轨道

  这是刘备不懂政治的大忌
  作者:小黑黑Y 回复日期:2012-09-28 11:11:11 
  回复
  分析的很透彻,特别是对于天性的分析。确实,人想要改变自己的现状,必须改正自己的心态。否则永远都是抱着遗憾。我们都是体制中的人,我也曾经想过做一番大事业,看了楼主的帖子,又明白,其实自己的心里深处仅仅是想安乐过生活而已。就是这样的矛盾,导致做不大。80后的我们习惯了给自己找借口。是时候做改变让自己未来减少遗憾。

  =============

  我的帖子只要对你有启发 就说明我没有白费精力

  谢谢你的夸奖
  所以 对于关羽与张飞这样重义气的人,只能做保镖---而且他们也愿意做保镖

  但是刘备不懂

  《义本无言》里面的老大尽管对于大傻他们三个手下的背叛非常吃惊---但是他的用人是对的,或者说无意中符合了用人的基本规则,忠于价值观的前提下的唯才是举


  而真正忠于自己的人就作为保镖使用---尽管最终救自己的那个越南人不是贴身保镖,但是这个老大却有意无意地笼络了他,实际上也起了保镖的作用

  另外 自己的贴身保镖也确实为自己献出了生命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