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授权
春到华夏,时盛岁新。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光影世界》特别推出“光影中国,光辉岁月”系列专题,重温经典国产电影,细数75载光影故事,与新中国一起追梦,在光影故事中,感受峥嵘岁月,镌刻光荣梦想。
75年前,为迎接上海解放,无数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为了建立新中国的梦想,无畏地倒在黎明前夕。
地下党员李白,就是其中一员。他从抗日战争开始被委派至上海建立秘密电台,曾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出狱后继续潜伏上海,直到1948年再次被捕,他知道这一次很难活着逃离魔爪,被捕前向组织发出了三封紧急电报。其中最后一句就是:“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
李白的故事,在1958年被拍成了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由王苹导演,孙道临主演,成为影响力极其广泛的中国影史佳作。
2018年,上海歌舞团创排了同名舞剧,王佳俊、朱洁静主演,公演600多场,观众平均上座率超9成,再一次让红色上海的故事舞动全国。
2024年,由郑大圣总导演、崔轶导演,将舞剧重塑为电影,让李白的故事以崭新的面貌再次回到银幕,成为新的光影传奇。
曾经为上海解放而牺牲的英烈们,这个城市没有忘记。2024年正值上海解放75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5周年。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被选为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6月15日世界首映,6月18日起全国公映。
从1958年的电影版本、2018年创排的舞剧版本到今年的舞剧电影版本,一段故事、三种审美,相互观照、相互成就,《永不消逝的电波》用持续的生命力,铭刻一段英雄赞歌。
1958年电影版《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创作之初,李克农就亲赴上海搜集秘密战线的潜伏事迹,并将其汇编成册。所以电影剧本不仅仅是关于李白一个人的故事,更是无数我党地下工作者的缩影。
导演王苹是新中国第一个女性导演,拍摄时采用的是同期录音,这在当时的电影制作中是十分罕见的,对于技术的要求也相当严格。
所以初版“电波”,从诞生之日起就拥有了扎实的内容,和创新的形式,这为它日后成为经典IP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舞剧版《永不消逝的电波》更是用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赋予了这个故事新的艺术生命。它突破了舞剧“拙于叙事”的短板,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关系错综复杂。26块可移动的景片,在电脑编程的调度下腾挪旋转,配合多媒体投影实现不同场景的转换。编舞也十分当代,为红色题材赋予了青春气息。
“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舞剧同样奉献了一句堪称“戏眼”的主题词,不仅加深了舞剧本身的审美深度和情绪共鸣广度,对于红色经典文化IP,也进行了一次与时俱进的深化与升华。
刚刚上映的电影版,则开创了中国艺术电影的新范式。它超越了传统舞台纪录片的范畴,不囿于舞台的局限,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长卷,缓缓铺陈,引领观众穿越时空,进入一个紧张与深情交织的谍战世界。全片没有台词对白,角色通过舞蹈动作和情感转换,呈现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
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还艺术化地对1958年电影版中那句“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和舞剧版中经典的主题词“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进行了基因化的“复刻”,一段老电影里的声音和一句已经在剧迷心目中成为观剧密码的主题词,都在舞剧电影中一个最意想不到的场景相继出现了,三部作品隔空共振,完美对接。
从电影到舞剧再到舞剧电影的艺术探索,通过一代代艺术家彼此呼应的真诚表达,“电波”一次次焕发出崭新的文化魅力,在时代长河中永不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