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六号:南极最奢华科考站,尽享酒吧、舞会、攀岩与球类运动


今天我们来聊哈利六号。人类征服南极已经有110多年的历史了,到目前为止,一共有32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50多个科考站,其中常年科考站有80个。最大的科考站就是美国于1956年建成的麦克莫多站,它包括200多栋建筑和1200名常驻队员,被称为南极第一城。在我们的印象中,南极科考站由于环境和成本的限制,大多使用简单实用的功能性建筑,甚至有些可以用简陋来形容。然而,英国最新建造的哈利六号南极科考站则使用了最先进的设计以及最奢华的配备。南极队员们可以在里面喝酒、跳舞、攀岩、打球,甚至这还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移动的科考站。英国为什么要修建如此奢华的科考站?它的作用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哈利六号。
哈利科考站的历史

英国的哈利科考站位于南极洲布伦特冰架上,最早建造于1956年,当时的科考站叫哈利一号,旨在研究地球的大气层。1985年,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法曼在南极科考的过程中发现了一项触目惊心的事实:每年的8至10月,南极上空都会出现一个巨大的臭氧层空洞,这里的臭氧浓度每年下降约80个单位。更糟糕的是,这个臭氧层空洞还在不断扩大中。很快,这一发现传遍了整个科学界。要知道,臭氧层位于地球大气的外围,起到了类似于地球太阳镜的作用,可以过滤掉大部分来自于太阳的紫外线辐射。这些辐射如果穿透臭氧层到达地表,会对生物造成严重的伤害,导致人类皮肤癌、白内障、免疫系统损伤以及物种多样性受限等问题。而臭氧层的破坏则是人类的工业活动无限制地释放化学物质到大气中有关,这些化学分子会不断破坏臭氧分子,导致臭氧层日益减少。法曼他们估计这一破坏从工业革命之后就已经开始了。
于是,在1987年,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个问题,签署了《蒙特利尔议定书》,旨在减少某些化学物质的排放,特别是氟利昂等化学物质。近些年,随着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南极的臭氧层空洞已经开始缩小,预估到2060年会完全恢复。《蒙特利尔议定书》也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国际环境协定之一。因此,约瑟夫·法曼的发现实际上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当时的哈利一号科考站还只是一个小木屋,到了1967年,英国开始对木屋进行钢架加固,变成了哈利二号。但几年后,由于南极的恶劣环境,哈利二号所在的冰架处于崩溃状态,危及到了科考站,于是英国需要不断对科考站进行搬迁和重建,哈利三号、四号、五号由此诞生。由于这里装有检测臭氧空洞的多布森分光光度仪,它需要在特定的位置才能工作。而布伦特冰架常年冰层活动频繁,冰架以每年400米的速度冲向大海,还出现了冰架大裂缝。英国南极调查局认为他们需要一种全新的可移动的科考站。最终到了2012年,英国决定投入2600万英镑设计和建造一种全新的科考站。这种科考站采用可移动的设计,底部装有可伸缩的巨型滑雪板,以便科考站在冰层移动后还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其内部设施也非常完备,堪称最奢华的南极科考站,这就是哈利六号。
哈利六号的设计与建造

早在2004年,英国南极调查局就发起了一项科考站设计竞赛,为哈利六号提供新方案。多家建筑事务所参与了竞争。一家公司提供了一个由8个模块构成的方案,这些模块下方带有可升降的液压器,可适应不同深度的积雪,最下方装有金属雪橇板,可以被雪地车托起,快速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最终这个方案被选中。
2005年,哈利六号的模块开始在南非开普敦建造。2007年,第一批部件使用破冰船运往南极,到岸后使用雪地车再将模块运到12公里外的目的地,在一处平坦的地方组装。组装好各个模块的支架后,再开始安装模块。这个科考站就像乐高积木一样一点点被拼好,其中最大的红色模块有110吨重,这是南极科考队员们娱乐和聚餐的地方。由于南极的户外只有在夏天时才适合工作,最终工人们花费了4个夏天才组装好哈利六号。组装好的各个模块最终由雪地车拖到哈利五号所在的位置,而在路上拖行的红色模块就像一个孤独的行者缓慢前行。到达哈利五号的位置后,所有的模块开始连接,哈利六号由一个红色模块和7个蓝色模块组成,2012年,哈利六号正式投入使用。
这个科考站从外形上看是独一无二的,它就像火星上的建筑,但其实设计师是参考了南极工程师的建议,使用了很多被验证过的结构和设计,再进行突破和创新。因为南极的冬季长达10个月,温度会低至零下40至60度,风速达每小时100公里以上,是世界上环境最恶劣的地方。在冬季,飞机和补给船都无法到达南极,所以这个科考站的设计要非常可靠,不能出现任何问题。这可以说是南极大陆上人类建造过的最好的建筑。
哈利六号的内部设施

哈利六号是由8个模块组成的科考站,这些模块分别是图书馆、住宅区、指挥区、休闲娱乐和吃饭区、发电和污水处理区、备用发电机和工程区、科学导览区、气象数据收集区。这8个模块通过一根长长的管道连接,队员们可以通过这根管道也就是走廊到达每一个模块。在哈利六号内部,设计师采纳了色彩心理学家的建议,使用了各种高饱和度的颜色,因为南极大陆一望无际都是白色,加上太阳光的强烈照射,长时间暴露在这种环境之下,人眼会受到紫外线的伤害,还会出现雪盲症,眼睛会肿胀、疼痛,有异物感,严重时会丧失视力。所以在南极使用这种高饱和度的颜色对眼睛是一种保护。
科考站内部设有双人卧室、办公室、工作室,还有医疗室,里面可以进行手术,还有牙科。中间是娱乐大厅,里面有台球室、休息室,通过旋转楼梯到二楼,还有健身房、图书馆,甚至还有一个小型攀岩墙。科考站还请来了星级酒店的5名厨师为队员们烹饪精美的食物,同时还有和卫星相连的网络和通讯系统,电力和污水处理系统,备用柴油发电机。当然,最重要的设施就是哈利六号的气象检测系统,这里被称为气象实验室,至今还在对南极上空的臭氧层进行监控。

哈利六号使用特殊的日光灯来模拟白天黑夜,因为南极有超过100天的极夜,所以不论外面黑暗与否,科考站都使用灯光来保持正常的作息,以免人的生物钟紊乱。还有科考站的内部饰板面都注入了特殊的味道,一种森林和大自然的味道,因为南极没有任何绿色,这种味道可以让人减少与自然的割裂感。哈利六号的窗户采用了特殊的玻璃,其中注入了纳米凝胶,这是一种由美国NASA开发的特殊隔热材料,可以减少热量损失的同时保持明亮的光线水平。整个科考站的温度控制在22度,哈利六号最多可以容纳70人居住和办公,再加上如此完善的配备,可以说是世界级的南极科考站。
南极的历史与未来

自从南极大陆在1820年被俄罗斯探险家发现后,由于环境恶劣,在近100年的时间里都没有人到达过南极点。极端的温度和环境让南极成为了无人区。由于没有人类的破坏和污染,这里被称为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南极大陆到目前为止也是地球上唯一没有被工业污染过的地区。目前有30多个国家建立了150个科考站,但大部分都是临时科考站。夏天的时候,南极的总人口有上千人,但到了冬季,这一数字下降到了几百人。
南极自从被发现后,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被冰雪覆盖的荒芜之地,但其实南极大陆的面积有1400万平方公里,如果算作一个国家,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国家。经过勘探,南极大陆蕴藏有丰富的铁、煤、金、银、石油和天然气等多种矿产资源和能源。在冰雪覆盖之下,有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煤田和富饶的海洋生物资源,以及相当于全球其他大陆所有的淡水总和。可以说,南极就是地球上剩余的最有价值的地方。
南极自从被发现后,就有很多国家前往设立据点,希望据为己有或宣誓主权。甚至最早到达南极的几个国家英、法、澳、阿等国还制定了一个南极瓜分地图,企图将南极分割掉。这种乱哄哄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959年。最终,国际社会达成共识,在1961年签署了一个南极条约。这一条约约定,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南极不属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南极的领土主权被冻结,仅供各国进行科学研究使用。任何国家都可以在南极上建立科考站以作和平之用,各国仅在所在的科考站有主权和司法权,而且,南极不允许进行工业开发,禁止进行军事活动和军事部署。条约签订后,类似于美国在1947年出动大批军舰和飞机前往南极考察的行为就再也没有出现了。

最开始签订南极条约的有12个国家,有效期是30年。到了1991年,南极条约又出了一个补充协议,让这一条约的有效期无限的延长。南极是一个特殊的地区,如果这里发生犯罪事件应该如何处理呢?通常,如果发生违法犯罪行为,会遵循科考站所在国家的法律。如果涉及到多个国家的司法管辖区域,就需要多国司法合作来解决问题。比如哈利六号的科考站上就有一名法官用来解决日常争端。不过,由于南极队员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到目前为止,南极还没有出现过杀人这种重大的犯罪行为。然而,南极地区并非完全没有发生过犯罪事件,比如偷盗、斗殴、强奸这种事件确实有发生过,这就需要所属国家的法律来处理了。
可能有人会好奇,如果在南极怀孕了要怎么办?由于这里的医疗条件不完善,怀孕者会被迅速转移回国或是临近的国家。科考队员的男女比例为8:1,女性本来就非常少,所以科考队员生孩子的情况非常罕见。但是这并不代表没有人在南极出生。自从1961年南极条约签订以后,绝大部分国家都在严格遵守这一协定,但阿根廷和智利却不认同,因为他们是离南极大陆最近的两个国家。当时的智利总统奥古斯托提出了要将南极大陆划入智利版图的计划,他给出的一个理由是南极大陆是智利安第斯山脉的延续,所以应该为智利拥有。这个理由极为牵强,因为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共同拥有一座山脉。

然而,当时的阿根廷总统威利拉听后也不乐意了,他立刻派人去南极圈了一大块地,然后插上阿根廷国旗宣布所有权。因此,两国在南极问题上发生了冲突。最后,阿根廷总统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如果有阿根廷人在南极上出生,不就可以宣布南极属于阿根廷了吗?于是,他把当时已经怀孕9个月的一名阿根廷妇女空运到了阿根廷的南极科考站和她的丈夫团聚。就这样,在1978年1月7日,阿根廷的南极科考站生下了一名男孩,他就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在南极出生的孩子,叫艾米里奥·帕尔玛。智利总统知道后也不甘示弱,马上空运了一对新婚夫妇,命令他们在智利科考站造人。最后,婴儿出生后,智利总统还宣称,这名婴儿从怀孕到出生都是在南极的,是彻彻底底的南极人。
之后,两国开始不断空运人过去,又有11名阿根廷和智利的婴儿在南极出生,还有孩子从出生到两岁都在南极居住。直到1985年,在国际社会的协调下,这场闹剧才被终止。不过,这11个孩子虽然是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中出生,但所有孩子都非常健康,甚至他们还表现出了比其他孩子更出色的运动协调性,这说明人类在南极这种寒冷地区出生是完全可以的,身体素质还会更好。
到如今,南极大陆在所有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基本是遵循南极条约的约定和平地在南极活动。有人提议,之后人类发现的任何新领土,比如月球、火星,都要按照南极的协定,不提出主权主张,只进行和平开放。如果真的是这样,南极这块人类净土真的让人类的道德水准上了一个大大的台阶。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