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冬养三九,夏养三伏”,三伏天养生,暗藏玄机。
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15日~8月23日 ,是一年中阳性能量最足的40天。跟随大自然的节奏,疏通气血,冬病夏治,排出陈邪,事半功倍。
三伏天到底该怎样养生呢?做好这8件事,就是在养生啦。
第一、三伏天要学会防寒。
三伏天开始,人体阳气逐渐达到顶峰,皮肤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当代很多疾病都是寒邪入侵损伤体内阳气所致。所以,三伏天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
怎么防寒呢?我的建议是,不要过度贪凉,适当使用空调,把温度设置在28度左右,或者隔屋吹,不可贪凉,取一个折中的办法,这也是中道。
除此之外,冷饮、寒性食物等,能不吃尽量不吃。人在夏季气血走表,内里是空虚的,再食寒冷,对脾胃脏腑功能的伤害,不容小视。
总之,三伏天防寒:一方面要防着从皮肤进去的“寒”,另一方面要防着从嘴巴里吃进去的“寒”。
第二、让身体适当出汗。
出汗是身体通道排邪的出口,三伏天适当出汗有效排出体内垃圾毒素,解除身体潜在隐患,所以,夏天出点汗是很有必要的。
让身体出汗,有很多办法,比如:三伏天晒背,三伏灸,泡脚,运动等等,总有一个方法能出汗的。当你把汗出透了,你会发现真舒服,也不会那么怕热了。
第三、出汗过多,会让身体越来越虚。
出汗要适度,走极端都对身体不好,夏天出汗过多,会让身体越来越虚。要知道,汗血同源,精血同源,汗的本身也是能量,汗出多了,能量都耗散掉了。
怎样才算适度出汗呢?每个人体质不一样,出汗量不一样,但是有一个准则不会变:出完汗身体通畅舒服,没有乏力疲倦,这就是最佳出汗量。
如果出汗过多,怎么办呢?很简单的方法,喝喝酸梅汤或者生脉饮,来补充体内的阴分能量。如果汗多难止,也可服用“玉屏风散”来固表敛汗。
第四、三伏天要学会祛湿。
在南方沿海地区,三伏天又湿又闷热,让人非常难受。所以,三伏天养生还要学会祛湿,尤其是脾胃湿气重的人,吃饭没胃口,呃逆腹胀,舌苔厚腻,祛湿显得更为重要。
如何做呢?少吃甘肥厚腻生湿的食物,尽量吃清淡的食物,可以喝喝姜米茶,艾灸,泡脚等等,都是可以增强脾胃运化力,达到健脾祛湿的目的。
第五、三伏天不要熬夜。
三伏天阳气最旺,人体的气血能量走表,体内相对空虚,如果再熬夜消耗能量,脏腑的能量就更虚了。
熬夜伤身,伤肝、伤肾、伤精、伤气、伤神,五脏六腑全都伤了个遍。不论如何,保证睡眠再来谈养生才有意义。
第六、三伏天尽量不要滋补。
大多数滋补的食物都是阴性的,需要消耗阳气,所以呢,中医不建议在三伏天进补。三伏天要“通”,要“排”,要“清”,不建议补,这是一个大原则。
第七,三伏天运动起来,动则升阳。
春夏季节运动很合适,动则生阳。三伏天适当动起来,就是在养阳。太阳是大自然最大的阳,跟着大自然的阳气运动,让身体的阳气转动起来,这就是养阳。
至于做什么样的运动?八段锦,站桩,太极,金刚功或者是慢跑等,都是可以的,合适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第八、三伏天莫纵欲。
“年少不知精多贵,老来悔时已晚矣。”中医从来不要求禁欲,但是绝不提倡纵欲,年轻时懂得节制,年老时方能受用。
三伏天更应该得以重视,从能量角度来看,三伏天脏腑能量内里相对空虚,凝心安神,养精气,减少消耗,守住真气,才是正养之道。
最后,愿大家利用好这“黄金40天”,养出健康好体质。
推荐学习
一、中医基础入门
二、9大体质调理方案
三、100味中药通俗解读
四、100首经典常用方
五、365种常见病调理
赤脚,一个中庸之人,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本号意在弘扬中医文化,不是求医问药的平台,本号分享的方子,供学习交流,切勿盲目试药。
最接地气的中医公号
↑↑↑扫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