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的夏季,是最容易中暑的季节。如何解暑呢?今天分享一份“中医解暑攻略”,请大家趁“热”收下。
古代名医张景岳说:“暑月受寒,故名阴暑;暑月受热,则为阳暑”。在中医眼里,中暑分为阴暑和阳暑,阴暑是寒证,阳暑是热证。
阴暑,是在夏季伤于寒湿。暑热时期,内里空虚,过食生冷,或贪图空调的凉爽,造成寒邪入里后,出现腹泻恶心,饮食不佳,头晕头痛乏力,关节酸痛等症状,这就是中阴暑。
阳暑,是在夏季过热而伤阴。炎炎夏日下,户外暴晒,出汗过多,体内津液流失,造成身体能量耗散太过,出现高热头晕,四肢酸软乏力,心烦口渴,大汗,甚至昏迷等,这就是中阳暑。
这里提醒大家:阳暑是个急症,有一定的风险性,容易中暑的人要特别警惕。“热射病”就是阳暑最严重的情况。
当然,现代社会大多数中暑都是阴暑。现在的人足不出户,户外工作又减少,多数人夏季容易受湿寒从而导致阴暑,阴暑的危险性相对低,但也需要引起重视,要及时干预调理。
遇到中暑,请一定要先分清寒热,再按相应的方法治疗,否则会适得其反。
接下来分享几个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先说阴暑如何解决。
说到阴暑,很多人都脱口而出“藿香正气水”,它是专门用来治阴暑的方子,可以说是家中常备药。除了治阴暑,还有很多妙用,只要是受了寒湿引起的病证,都可以用藿香正气水来缓解。
除了吃药,再推荐一个方法,就是艾灸。既然是受寒导致的,艾灸温阳散寒,刚好对症。灸哪里呢?“神阙+中脘”这2个穴位就可以了,每个穴位灸半个小时。
神阙可以用隔姜灸:一片生姜,硬币厚,上面戳上N个洞,贴在肚脐上,把艾绒搓成塔型,放在生姜上,点燃就可以了。一般情况下,灸9壮为佳。
再说阳暑的急救方法。
阳暑往往是急症,甚至有些人已经昏迷,这时候的治疗,是在跟时间赛跑。最先需要做的,就是让患者在阴凉处休息,如果已经昏迷了,就需要急救措施,掐人中,或者十指放血。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尽快熬一碗汤药喝下,越快越好。最合适的汤药就是“白虎汤”:生石膏30g, 知母9g ,炙甘草3g ,粳米6g。
如果不想喝汤药,中暑症状较轻的情况下,煮一碗酸梅汤喝下同样有效。中阳暑的人,伤气又伤阴,所以,这时候要滋阴为主,兼顾调畅脾胃,酸梅汤刚好对证。
治疗的方法有了,预防也是极为重要,分享4个预防中暑的日常方法:
1、饮食清淡易消化。
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常常会出现食欲不振现象,适当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就不会给身体增加多余的热量,也就能保持清爽应对暑热。
哪些食物呢?豆制品、青菜、瓜果等,少吃肥甘厚味的食物。
2、适当吃些苦味的食物。
中医讲苦味入心,心火旺盛的人,容易心烦口渴,身体发热。所以夏天,适当吃些苦味的蔬菜可以有效降低心火,达到防暑的目的。
哪些食物呢?比如苦瓜、苦菜、莴笋等等。可以选择多种烹饪方式。当然,脾胃虚寒的朋友,烹饪时候可以加入一些生姜,蒜,花椒等防止寒凉过度伤了脾胃。
3、适当吃些酸味的食物。
酸甘化阴,体内津液分布均匀,能够供应脏腑的需求,人体就不会出现中暑的一些症状,比如头晕,恶心,乏力等等。
所以夏天适当食用酸梅汤、乌梅三豆饮、西红柿拌白糖、玫瑰醋,都是不错的防暑食疗。
4、夏天要注意健脾祛湿。
老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夏天气候炎热多湿,人体能量耗散,容易气血不足,所以要注意健脾祛湿,养好正气。
怎么做呢?最好的食疗当属五行健脾粉,其次艾灸足三里;足三里,健脾燥湿、升降气机,被称为长寿第一要穴。
如果你是一个非常容易中暑的人,防不胜防的那种,那就要从调理体质入手了。建议在三伏天每天做艾灸,取“中脘”和“神阙”这两个保健大穴,整个三伏天都做一做,体质就会好起来,就不会容易中暑了,这是从根上解决问题。
好啦,以上是关于中暑的治疗和预防,请大家收藏,以备不时之需。
推荐学习
一、中医基础入门
二、9大体质调理方案
三、100味中药通俗解读
四、100首经典常用方
五、365种常见病调理
赤脚,一个中庸之人,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本号意在弘扬中医文化,不是求医问药的平台,本号分享的方子,供学习交流,切勿盲目试药。
最接地气的中医公号
↑↑↑扫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