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木有关注,在上海的试行的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
这是咱们国家首次推出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综合反映饮料中的糖、脂肪等含量,一共有 A、B、C、D 四个等级,推荐程度逐步递减👇
△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等4种成分含量,评定等级从高至低,标识 ABCD 四级,推荐程度逐步递减
对于粑粑麻麻来说,这绝对是一件好事!毕竟我们希望孩子在健康成长的同时,也能获得快乐和满足,有了分级,也更方便我们在保证娃的健康和满足娃的需求之间找到平衡。
但是,在饮料分级在全国正式推广之前,给娃选饮品还是得靠咱们自己😂😂😂
尤其是马上要到夏天了,烈日炎炎,商场里的饮料琳琅满目,娃只要到饮品区就走不动道儿,考验老父亲老母亲的时候到了😂😂😂
老实说,萌医生并不反对娃喝饮料,因为的确并不是所有饮品都不适合孩子喝,或是一滴都不能沾。
但也确实有严禁娃喝的饮料,那么,为了不扫孩子的兴,又能保证他们的健康,咱们就必须了解下面这几个问题啦——
哪些饮品一口都不能让孩子喝?
哪些饮品 6 岁前不能喝,6 岁后可以适当少喝?
哪些饮品可以喝,但还是要尽量少给孩子喝?
哪些饮品可以放心喝?
今天,萌医生也把饮品分为——一口都不能喝、6岁以前不要喝、尽量少喝、可以放心喝——4个等级,下面咱们就一个一个来看。
一、这些饮料,一口都不能喝!
孩子不能喝酒或是含酒精的饮料,这点大家应该达成共识了。
首先,酒精会作用于孩童大脑,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迟缓,严重的还会引起癫痫,使孩子出现智力减退或智力低下。
其次,酒精还会让宝宝的肝脏负担过重,从而引起肝功能异常,严重的会发展成急性肝衰竭。
同样,孩子的胃肠道也未发育成熟,酒精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也是非常强烈的。
另外,摄入酒精后(就算量很少),都可能会影响孩子的食欲,严重的时候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道功能紊乱的情况。
总之,让孩子喝含酒精的饮品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
平时,即使是度数很低的含酒精的饮料,比如米酒、糯米酒、果酒、鸡尾酒……都不要给孩子喝,一滴也别碰!
另外,生活中还有一些「隐形酒精」经常被我们所忽视。
比如蛋黄派、巧克力派这些夹心蛋糕里也有酒精,还有酸梅汤,它的原材料乌梅,在蒸煮后也会产生酒精。
荔枝、葡萄、苹果等水果存放太久,自身糖分被微生物发酵,也可能会产生酒精。像酒酿小圆子(嗯?)、甜酒酿等,也是有酒精的。
所以,不仅是饮品,建议大家给娃买所有要入口的东西时,都要好好看看配料表,避免买到含酒精的饮品/食物。
二、这些饮料,6岁以前不要喝
01
含咖啡因的饮料
作为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咖啡因」可以暂时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很多成年人都离不了它,但摄入过多则会造成易怒、焦虑等不适症状,并且具有轻度成瘾性。
而与成年人相比,儿童和青少年摄入咖啡因的安全确定性水平较低。
虽然,目前的研究并没有发现,18 岁以下的孩子在每天摄入少量咖啡因后,对健康会产生什么消极影响。
但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膳食咖啡因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摘要)》,18 岁以下的孩子咖啡因摄入量最好控制在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不超过 2.5 毫克。
换句话说,对于一个 20kg 的儿童,每天咖啡因的摄入量最好不超过 50mg,而一杯常规中杯美式咖啡的咖啡因含量高达 150mg!
并且,含咖啡因的饮料可不只有咖啡,还有汽水(比如可乐)和运动饮料(也叫能量饮料),当然也包括茶,由于这个比较特殊,咱们下面单独说。
而这些饮料的咖啡因含量并不需要在营养标签上进行披露,所以我们很难衡量具体摄入量。
因此,6 岁以下儿童不应饮用咖啡因饮料,这也是目前达成的一个共识👇
△美国4大权威机构共同发布的《幼儿期健康饮料共识指南》中,明确指出,不建议0-5岁儿童摄入含有咖啡因的饮品
图片来源:HealthyBeverage-ConsensusStatement
02
茶/茶饮料
实际上,茶和茶饮料其实本身就属于咖啡因饮料的一种。
之所以单拎出来,是因为我国家庭喝茶的氛围普遍比较浓厚,需要格外强调一下:茶中的鞣酸可以引起消化道黏膜收缩,并与食物中的蛋白质、铁结合,会影响孩子营养物质的吸收。
所以,不建议给 6 岁以下的孩子喝茶,尤其是浓茶。
03
奶茶
虽然同样有一个「茶」字,但这款近十年风靡全国的「顶流饮料」和我们上面说的「茶」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也得单拎出来好好说一下。
因为奶茶不仅仅是含咖啡因那么简单,想必大家都知道,奶茶,还属于高糖饮品。
具体有多高呢?
根据 2019 年福州消委会对奶茶的抽样检测数据,正常甜度的大杯奶茶,平均含糖量为 35g(相当于 7 块方糖),最高值一度飙到了 48g;
而卖家宣称「无糖」或「不额外加糖」的大杯奶茶中,平均含糖量也有 15g(相当于 3 块方糖),最高值甚至有 32g,跟正常甜度的平均值几乎没啥区别。
你以为的「无糖」,实际含糖量却接近正常甜度含糖量的 43%, 3 分糖、5 分糖的含糖量就更可观了,很可能一杯无糖奶茶下肚,孩子一天的糖摄入量就直接超标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 版
不仅如此,为了控制成本,市面上很多奶茶用的奶,根本不是牛奶,而是植脂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奶精。
虽然叫「奶精」,但它一点奶都不含!
而是用精炼植物油、氢化植物油、麦芽糖浆、葡萄糖浆等辅料,经过一些化学合成方法合成的一种食品添加剂,主要成分是氢化植物油,这里面就含有不利于娃健康的「反式脂肪酸」。
另外,奶茶里的很多小料,什么珍珠、椰果、红豆、燕麦、芋圆、布丁等等,也不适合年龄太小的孩子吃,这些小料里含有很多食品添加剂,而且大多粘性很大,嚼不碎、吃多了影响孩子消化,还会有呛到的风险。
所以,萌医生建议,最好不要给6岁以下的孩子喝奶茶,6岁以上的孩子,能少喝尽量也少喝。
三、这些饮料,尽量少喝!
01
植物蛋白饮料
平时大家逛超市时有木有注意到,通常在摆放牛奶的货架上,不仅有普通的纯牛奶,还会看见一排带有植物名称的牛奶,比如豆奶、燕麦奶、椰奶、花生奶……这些就是我们常说的「植物奶」,也就是「植物蛋白饮料」。
BUT,植物奶,其实不是真的牛奶,它和牛奶最大的关系,就是它们的名字中都有一个「奶」字。
实际上,植物奶属于植物蛋白饮料。目前市面上主要有四类——豆类奶、谷物奶、坚果奶、蔬果奶。
这些含有一定蛋白质的植物,经过浸泡、破碎、磨浆、均质、过滤、杀菌等工艺,加工成一种浓浆类植物蛋白饮品,可以把它们看成是一种「坚果谷物豆浆」👇
虽然植物奶和牛奶一样对人体有好处,但营养组成是远不如牛奶的,它更适合牛奶过敏或乳糖不耐受的孩子,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植物奶来代替牛奶。
但是,对可以喝牛奶的孩子来说,千万不要用植物奶来代替牛奶,因为植物奶中蛋白质、维生素 D、钙等营养物质含量不足,长期替代牛奶饮用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
另外,为了增加口感,很多植物奶会添加大量的糖和添加剂,3 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喝,3岁以上的娃也尽量少喝。
02
其他含糖饮料
含糖饮料是指在制作过程中人工添加糖,且含糖量超过 5% 的饮料。
除了上面提到的汽水、茶饮料、运动饮料、能量饮料、奶茶外,常见的含糖饮料还包括:软饮料、苏打饮料、水果饮料、水果口味饮料、果汁、糖水等。
糖对娃的危害咱就不再多说,儿童早期接触含糖饮料会不仅会影响饮食和健康,还容易导致龋齿、超重和肥胖等风险👇
△美国4大权威机构共同发布的《幼儿期健康饮料共识指南》中,明确指出,不建议0-5岁儿童摄入含糖、甜味剂或含低热量甜味剂的饮品
图片来源:HealthyBeverage-ConsensusStatement
因此,我们有必要限制孩子尤其是幼儿期接触添含糖饮料。这其中,果味饮料(果汁、水果混合饮料、水果冲剂)是平时宝宝最常接触到的含糖饮料,因此,粑粑麻麻一定要注意让娃减少这些饮料的摄入。
平时我们给孩子买饮品时,不仅要关注配料表里是否含有白砂糖、糖浆、麦芽糖精,还要别关注一下里是否有含代糖(甜味剂),比如阿斯巴甜、甜蜜素、三氯蔗糖、安赛蜜等,有这些的,最好也不要给娃喝。
四、这些饮品,可以放心喝!
01
纯净水/白开水
正常情况下,等宝宝满 6 个月、接受辅食之后,才可以开始适量喂水。
喂多少呢?有两个重要参考:
✔️宝宝的年龄体重;
✔️宝宝的「缺水信号」;
我们可以根据宝宝的体重,来决定宝宝每天大致需要的「水分总摄入量」:每公斤体重一天的水分摄入量,大约在120~150ml左右。
也就是说,一个 10 公斤的宝宝,一天的「水分总摄入量」在 1200~1500ml,大家可以根据自家宝宝的体重计算下哦。
△《幼儿期健康饮料共识指南》中建议:1-3岁,每天1-4杯水;4-5岁,每天1.5-5杯水
图片来源:HealthyBeverage-ConsensusStatement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个总摄入量包含了母乳、辅食等等,需要减去这些,再去计算额外喝多少水哦~
02
牛奶
1 岁以上宝宝除了饮用水外,可以喝牛奶。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为避免缺铁,1~2 岁孩子每日牛奶摄入量应在 480~720 毫升;2~5 岁孩子控制在 480~600 毫升。
市面上的牛奶主要分为两类——纯牛奶(常温奶)和鲜牛奶(冷藏奶)。
其中,常温奶也叫灭菌奶,鲜牛奶就是巴氏奶。这两类牛奶不管是哪一种,一般只要是正规渠道购买,都可以放心给娃喝。
当然,我们在选购的时候,也可以注意两点,一是配料表里必须有且仅有生牛乳;二是营养成分表里的蛋白质含量必须大于 2.9g/100ml且越高越好。
03
酸奶
酸奶,也是非常适合孩子的健康饮品,不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到,1 岁以下婴儿不宜食用酸奶,1 岁以后可以逐步尝试。
因此,萌医生一般也建议宝宝 1 岁后再开始尝试酸奶。
当然啦,如果宝宝肠胃好的情况下,也可以提前尝试,尤其对于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完全可以通过喝酸奶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和钙。
因为酸奶在发酵的过程中,乳酸菌会将乳糖分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同时还能缓解恶心、呕吐、胀气、腹泻等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在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也建议「乳糖不耐症可选酸奶」👇
△202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除了对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友好,在酸奶灭菌、发酵的过程中,乳酸菌会产生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 B2、B6、B12等,也是 B 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
下面,萌医生整理了不同年段宝宝喝酸奶的奶量参考标准,供大家参考:
1~2 岁,50~100ml;
3~4 岁,100~200ml;
5~6 岁,300~400ml;
6~14 岁,不超过 500ml。
另外,这里也要注意,千万别买到「假酸奶」了,产品包装上只要有「饮品」或「饮料」字样的,都是是假酸奶,不要买!
04
纯果汁
AAP & ADA 等机构共同发布的《幼儿期健康饮料共识指南》(Healthy Beverage Consumption in Early Childhood)中,指出了最推荐孩子喝的饮料,这其中就有100%纯果汁👇
△图片来源:HealthyBeverage-ConsensusStatement
但指南也建议,1 岁内的婴儿不要喝果汁,哪怕是纯果汁也不建议。因为水果榨汁后,营养元素流失,糖和酸浓缩了,会提高宝宝的蛀牙风险,还可能引起肥胖。
简单来说,就是能给孩子吃新鲜水果,就不要用纯果汁代替!
如果是在没有新鲜水果的情况下,可以少量给孩子喝一些纯果汁来补充维生素,至于量,指南建议:2~3岁的孩子每天不超过半杯(大约120ml),4~5岁的孩子每天不超过0.5~0.75杯(大约120ml~180ml)👇
△图片来源:HealthyBeverage-ConsensusStatement
萌医生说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啦!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就在右下角帮我点个在看吧!
我是萌医生,让我们在这里,一起成长吧!
推荐阅读
End
欢迎大家点击在看,或者转发到朋友圈哦
设计: 游鱼 | 责任编辑: 游鱼 | 撰文: 萌医生
公众号又改版啦!
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篇文章哦!
点一下在看,给我一点鼓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