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最有可能被收智商税的兴趣班、课程,就是它了!快看看你上当没有……


每到暑假,很多粑粑麻麻都会张罗着给孩子报几个兴趣班,比如萌医生,哈哈~除了以前在上的几个课程,这个暑假就给团子新报了足球、击剑和搏击,也给圆子新增了轮滑、线上美术。
不过,要说最近最火的兴趣班,围棋绝对能有一席之地。


围棋现在有多火🔥呢?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学习围棋的人口总数超过6000万人,每年新增学习围棋的少年儿童超过300万余人。
在不久前举行的 2023 年重庆市围棋锦标赛中,6~12 岁小棋手达 7 成以上,北京市的一个调查更夸张,每 10 个孩子中就有 1 个在学围棋。
BUT,在萌医生看来,围棋也绝对是最有可能被骗入坑的兴趣班之一。
咱们最常听到的,或者说众所周知的关于围棋的印象和宣传,不外乎是这 3 个——
围棋有利于孩子修身养性;
围棋能让孩子知道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围棋能让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思考;
……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咱们就来辟个谣——

一说到围棋,大家就会不自觉地联想到“修身养性”,以至于很多围棋机构也会以此作为“卖点”。
纯属扯淡!
围棋从来就不会让你修身养性,围棋只会让你极度的注重谋略。

为啥呢?
很简单,一场棋局,本身就是一场“战争”!
围棋是棋类烧脑 TOP1 的存在,也被称为“脑力体操运动”,需要的是精密的计算、连环的布局,过人的谋略,对孩子的思维训练是无处不在的。
比如——
数子对应的数理能力;
数气对应的计算能力、空间感知力;
打谱对应的记忆力、逻辑思维……

棋场瞬息万变,时刻都在头脑风暴,时刻需要计算、分析、推理、演绎,走一步看三步,颇有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意思,这也是围棋的魅力所在,可以说,每一手棋,都是一道烧脑的思维题:
学习吃子,再来圈地盘,多少颗棋,多少口气,有没有危险棋子?
对手可能会下在哪儿?我该怎么应对?还有更好的走法吗?
这对孩子的思维训练量可不是一般的大,也自然能反映在生活当中,比如我们家平时经常玩“成语接龙”的游戏,在小团子没学围棋之前,这个游戏纯粹是在娱乐之余帮助两娃学习巩固成语的。
BUT,万万没想到,在团子上了一段时间围棋课后,这个游戏完全就变成了“益智游戏”。因为团子开始热衷于靠“谋略布局”来“击败对方”。
比如,团子发现,有不少成语的最后一个字是很少作为一个成语的首字的,就像“也”这个字,这个字在汉语中通常用作助词,位于句中或句尾,因此很少作为成语的开头字使用。
这种字很容易就能“终结比赛”,于是就被团子“相中”了,根据学围棋时培养的“走一步看三步”和“逆向思维”,团子就开始设陷阱了。
他找到了一些以“也”字作为结尾的常见成语,比如空空如也、之乎者也、来而不往非礼也……只要诱导前一个人说出以“空”“之”“来”为开头的成语,自己再说出以“也”字为结尾的成语,就赢了。
比如一次他和团子妈玩的时候,他就找准时机说了“精卫填海”,成功地诱导团子妈说出“海阔天空”,团子就如愿以偿用“空空如也”赢了了比赛……(团子妈吐槽说这小子没良心,学了新东西就用来对付老妈,哈哈~)
实际上,很多研究也证明了围棋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思维培养都有很大的益处。
长期的围棋训练对于提高大脑机能和相关的大脑结构发达有深远的影响。

首尔大学医院神经内科医生权峻寿教授与其率领的队伍,长期研究围棋学习对于大脑的影响,挑选了 17 名从小接受围棋训练、平均训练时间长达 12 年左右的棋手作为实验者,利用MRI(头颅核磁共振)影像学的方法来测定他们的脑容量,发现——
就负责集中力、记忆力、空间感和时间感等方面的右方前额叶的大脑机能而言,下围棋的人比普通人要优越得多。在大脑结构和多个领域之间的相互连接比较紧密,高度集中,非常发达。
研究表明:如果长时间坚持下围棋,脑部各领域间的连接环密度将会增加至平常人的近两倍,脑神经也会得到更高效率的运转。
研究者也解释道,这是因为下围棋的人会更加频繁地使用到大脑的空间机能……这就意味着在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后,脑结构可以得到改变。
那么,这是长期下围棋的影响,那么短期呢?我们来看下面的研究——
这项研究的对象为 5 周岁儿童,分为两组,一组是学习围棋约 7 个月的儿童 36 名,另一组是没有学习接触过围棋的儿童 36 名。
分别对他们的智商(动作性 IQ / 语言性 IQ )、课题集中持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延迟满足能力进行测评,最终发现——
学习了围棋的儿童,其动作性 IQ、课题集中持续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延迟满足能力都呈现出更积极的趋势👇


又是一个很扯淡的理论……
作为一项看似“安静”的竞技类活动,很多人会觉得,围棋让孩子懂得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但实际上,看似“平静”的围棋对弈实则“暗潮汹涌”,培养的全是很强的好胜心、胜负心。


好胜心是把双刃剑——太好胜了不好,容易钻牛角尖;完全没有也不行,这样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并且畏难情绪会很重。

当然,在孩童阶段,好胜心是一定要培养的。因为,对孩子来说,好胜心越强,越自信,学习动机就越强烈,反之,缺乏好胜心,则其学习动机就越弱。
而且,很大程度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外向型思维,比如好胜心、进取心其实是会被消磨的。所以,在孩童阶段,尽量配储备一些好胜心吧~
而围棋,则是一种每刻都需要面对输赢的残酷项目。
团子之前上的其他兴趣班,没有哪个像围棋这样,有如此强的竞技性。在每一次的对弈过程中,输赢也并非一瞬间的事情,而是像和对手一同站在跷跷板的两端,稍不留神,掌握不了“平衡”,就有可能摔下来,每时每刻都在感受输赢,每落一颗子就能得到及时的反馈。
围棋也不像桥牌、斗地主、象棋、国象、五子棋等棋类,输掉比赛之后,往往可以立刻进行下一局,围棋的对弈时间比较长,很多比赛想要决出胜负,通常需要好几个小时小时,会将棋手的意志力提升至极限。
围棋的这种“残酷性”和“极限性”,容易将孩子的好胜心“逼”出来。
在没学围棋之前,我们家小团子,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好胜心不强,但自尊心过多”😂😂😂
之前也跟大家唠过,刚开始学围棋的时候,在课堂上和班上同学的对弈中,团子一直都在输,平时和 AI 对弈以及真人匹配对弈时也都在输。
那时对“输赢”还不适应的团子,非常怕输……甚至一度出现过“察觉到马上要输了就跑掉”,选择做一只“鸵鸟”去逃避“输”这件事,连“认输”都不点,就从学习的房间跑到客厅,捉也捉不回来。
甚至有一次,明明一盘棋还没下完,小团子觉得自己快输了,就立马像触电了一样直接点“认输”了
班上和他对弈的那个小朋友都懵了,跟老师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刚还下得好好地,甚至对方明显赢面更大(对面就是团子,团子那一盘下的不错),结果对面就突然点“认输”不下了,真的是躺赢了……
果然,后来老师复盘的时候,发现团子当时大概有三种方法可以轻松获胜……
嗨!
但后来,在我们的引导和老师的鼓励和复盘之下,慢慢有了“竞技”精神,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轻言放弃,甚至现在对弈,小团子即使知道自己很可能要输,却还是能坚持到最后一刻👍👍👍


这种“精神”也在他学数学时体现了出来,团子不是在上学而思培优嘛,之前有一段时间,对数学很热爱的团子进入了一段瓶颈期,遇到简单的题他觉得没意思,但遇到难的题,他的畏难情绪有点重,跟一开始下棋的情况一样,“打不过就逃”。
但自从学了这种对抗性运动以后,情况就很明显的改善了,现在团子面对难解的题,总是能拿出“不解出来誓不罢休”的气势,不仅不畏难了,甚至还有点小兴奋~
当然,围棋不仅能激发出孩子的好胜心,也能让孩子“输得起”。
围棋活动本身就是一输一赢,胜负都是家常菜,并且,在对弈时,孩子没有可以求助的对象,只能自己想尽办法自己攻克困难。
可以说,围棋,提前为孩子们创造了一种需要独立处理困境的条件,在棋局里,复杂的变化让孩子的意志力得到不断的磨炼,同时也能培养孩子正确的得失心、锻炼孩子的抗压能力。

老实说,萌医生觉得,围棋的这种强竞技性和对弈的高压环境,在儿童心理问题日趋严重的当下,真的挺可贵的,因为并不是刻意地让孩子受挫,而是让他们在一个健康的竞技场上自然而然地去经历、去感受。
后来我也专门去查了一下,还真有研究人员对围棋学校的围棋队学生、一般学生和普通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围棋队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上存在问题的比例较低,心理健康状况更好。

最后一个问题,围棋能让孩子天马行空的思考?
NO NO NO❗
围棋并不能像绘画那样,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围棋完全不是开放性的比赛,相反,围棋需要的是极致的严谨(PS:围棋的确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但那也一定是建立在“规则”之上的)。


之前咱们也跟大家唠过,萌医生一位好朋友家也有一个从小下围棋的男孩,有一次他跟我们讲起他家娃印象很深的一场比赛,那是一场决胜局,也是他业 3 升业 4 的最后一盘棋。
当时孩子的对手是比年龄他大一点的男孩,非常善于围控,而他家孩子,更擅长战斗吃子。
但万万没想到,孩子在自己最擅长的地方“栽跟头”了,在最后右上角的关键战斗中,因为计算失误而输掉了。
即使在那之后孩子也立马想尽办法交战,也没法逆转局势,最终输了10多目,后来老师在给他复盘的时候就说,问题出在心态不够稳、落子不够严谨。
的确,围棋作为一项智力运动,越是在高段位的比赛中对于失误的惩罚就越严重,高手过招往往“一子不慎满盘皆输”,一次失误就可能让前面的所有努力付之东流。
所以,想要在比赛中取胜,靠的不是什么逆天改命的妙手好棋,而是踏踏实实的本手发挥,认真严谨地对待每一步。
因此,下围棋,也必须极度专注。
围棋的棋盘由 19 条横线、19 条竖线组成,一共 361 个交叉点,也就是说,棋局的变化是 361 的阶乘❗


正因如此,围棋界也流传这样一句话——千古无同局。
只要入了棋局,想分心都难,孩子需要从一着子考虑到整个棋局,如实地、外势、弃子、打劫、先手后手……面对复杂多变、样百出的棋局,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在脑中快速思考,进行判断、分析、周密计算,否则就会跟不上。
很多研究也证明了围棋对于孩子注意力提高的作用——
一项研究共选取了852名被试,包括了一年级、五年级与八年级的男生与女生,引入组别变量(下围棋组、对照组),探讨了下围棋对儿童注意力的影响👇

△普通情况下,儿童的专注力只有20min左右,但围棋的开盘时间却远大于儿童注意力的集中时间
研究结果显示:围棋对于儿童的注意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稳定性、集中性与可持续性上,同时,注意力的提升也影响了儿童的学习成绩以及实践活动。
萌医生说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啦!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就在右下角帮我点个在看吧!
我是萌医生,让我们在这里,一起成长吧!
推荐阅读



End
欢迎大家点击在看,或者转发到朋友圈哦
设计: 游鱼 | 责任编辑: 游鱼 | 撰文: 萌医生
公众号又改版啦!
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篇文章哦!


点一下在看,给我一点鼓励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