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7日是
“世界高血压日”
今年的宣传主题为
“精准测量 有效控制 健康长寿”
高血压是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病之一,目前患者超过2.7亿,是城乡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但当下,生活节奏快非常容易让大家忽视高血压症状,以及带来的严重危害。
在世界高血压日宣传之际,为提高大家对防治高血压的重视,增加预防为先、降压达标的意识,下面这些高血压重点知识,你一定要了解。
一、血压多高才算高血压?
高血压的诊断需在正常静息,且没有服用任何降压药物的状态下,非同日3次监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需要注意,即使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并且控制血压在140/90mmHg以下,仍诊断为高血压。
在日常生活中,有两种特殊情况的高血压最容易被大家忽视:
1.白大衣高血压
在医院,或者看见医生来了血压就升高,一回家自测血压就正常了。这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但很多人没注意。
2. 隐匿性高血压
相对家用电子血压计,大家认为医院使用的水银血压计更精准,尤其是有专业的医护人员操作,肯定比自己在家量要准确。所以,测一次没超过140/90mmHg就认为自己没有高血压。
但高血压检测并不是一次就能确定的,而是需要多时段监测,所以动态血压或居家监测血压均值也非常重要。居家使用电子血压计连续监测5-7天平均血压≥135/85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如果发现连续监测血压在这个数值及以上,应尽快就诊。
上述两种情况可以作为互相补充,来明确是否存在这两种特殊高血压。尽管这两种高血压并不是血压的诊断分级,但却可以清楚的让大家认识到:诊室血压不是唯一的诊断标准,居家电子血压计也可具备有发现隐性高血压的意义。
二、高血压的8类高危人群
任何慢性疾病的筛查都有其发病的高风险人群,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高危因素也在不断扩大,以下8类人群需要定期测量血压:
1
高血压前期:收缩压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人群;
2
年龄≥45岁;
3
超重和肥胖,BMI(体重指数)≥24kg/m2;或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4
有高血压家族史;
5
高盐饮食(日摄入盐分含量在6g及以上);
6
长期大量饮酒,以及吸烟(包括被迫吸烟,即二手烟);
7
缺乏体力活动,长期久坐办公族等工作;
8
高强度的工作、精神压力、紧张等情绪。
如果存在有上述的危险因素之一,就应该进行长期的血压监测。如果对自己的血压计有一定的疑虑,可以尝试在电子血压计和诊室血压之间进行对比。但需注意上述提到的白大衣高血压和隐性高血压,诊室血压不是唯一标准,需要长期监测。
三、高血压的七大注意事项
发现血压异常,出现并发症......医院就诊是首选的方案,临床医生会结合患者整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并给出适宜的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妥当固然重要,但如果生活方式没有落实,高血压依旧难以得到好的控制效果。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什么?还有哪些预防、控制血压的方法?
首先要注意高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年龄、超重/肥胖、高盐摄入、吸烟、过量饮酒、运动量不足、长期精神紧张、空气污染等等。如果自觉危险因素较多,高血压的程度就愈重,还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其次,无论有没有高血压,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个人是践行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提高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意识。
2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尤其是高热量、高盐高钠饮食都可导致血压升高。无论是男女老少,均可增加高血压风险。
目前WHO(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食盐小于5.0g/d;每日摄入膳食纤维在25-35g/d。适当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如大豆油、橄榄油,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如猪油、黄油等;
3
过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异常。对机体产生较大影响的酒精量在:男性每日纯酒精量摄入大于60g,女性大于40g。尽可能戒酒,如果无法戒酒,则建议:男性每日乙醇摄入量不超过25g,每周不超过140g;女性每日乙醇摄入量不超过15g,每周不超过80g;
4
保持健康体重(18.5-23.9kg/m2),当机体出现超重和肥胖时(男性腰围大于90cm,女性腰围大于85cm),高血压发病风险上升,尤其是中心性肥胖。其中BMI平均增加10kg/m2,男性收缩压高17mmHg,女性收缩压高14mmHg:
5
建议规律每周至少3次及以上中等强度,每次持续30-45min,每周150min的有氧运动可降低收缩压8mmHg;
6
保持心理的平衡,避免内心的焦虑、紧张等长期负面情绪的堆积。机体长期在这种状态下,可导致心率、血压、体温、肌肉紧张度、代谢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变化。若患者长期处于高负荷紧张状态,应积极的在心理门诊参与治疗或咨询,宣泄自己的内心压力;
7
吸烟是目前导致高血压较为常见的因素,吸烟可导致血压和心率增快,同时二手烟也可导致血压异常,该方面对女性尤为明显,吸烟会加速血管硬化,尤其是外周血管。对本身存在高血压的患者,导致血压愈难控制。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2019年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0.48(1):10-46
[2]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专科分会,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专科分会.成人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J].上海医学,2021,44(1):8-18
[3]中华医学会,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版)[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4):301-313
[4]中华医学会,高血压基层合理用药指南[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20(1):21-28
(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用药,本文仅供参考)
"
张泰胜
基层医声公社专栏作者
个人简介: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在多个专业平台撰写数篇科普及病例文章,擅长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痛风)、高脂血症等常见代谢性疾病以及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诊治。
专栏文章:
点击文首#张泰胜专栏,可查看全部内容。
- END -
来源 | 基层医声公社
专栏作者 | 张泰胜
责编 | 佘易鸿
微信号:x1292902933
本文为基层医声公社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基层医声公社
商务咨询,请微信联系:18601264308
看过这篇文章的人还在看:
三种「椒」治夏季腹泻,简单好用
这个年龄段女性高发,警惕这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