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痱子很简单,推荐这4种外用法



来 源 | 基层医声公社
特约撰稿人 | 胡献国
痱子,是夏季或炎热环境下发生的表浅性、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婴幼儿及肥胖多汗的人。夏季气候炎热,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大量汗液不易蒸发,使角质层浸渍肿胀,汗腺导管变窄或阻塞,导致汗液滞留、汗液外渗周围组织,形成丘疹、水疱或脓疱,好发于皮肤皱襞部位。
中医认为,暑与湿为夏季的主气,暑湿侵袭,暑湿交阻,熏蒸肌肤,闭阻毛窍,从而形成痱子。本病以外治为主,清热利湿,解毒止痒,局部干燥为治疗大法,可选用下列外治法:


一、中成药外治法
1.六神丸:夏季婴幼儿洗澡时,取六神丸5粒,研细,加入浴水中,对痱子有预防作用。发生痱子者,取本品10粒研细,加入浴水中洗浴,每日2-3次,连续2~3天。可清热解毒。
2.复方硫黄乳膏:将患处用温水冼净后,直接将药膏涂抹于患处,每天3~4次,连续2~3天。可清热解毒。
3.黄连素:取黄连素1克,加入300毫升温水中,混合均匀洗浴,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2~3天。可清热解毒。
4.六一散:每日洗浴后,将六一散均匀地扑在痱子上,每日2~3次,连续2~3天。可清热利湿。

二、敷药疗法
1.大黄、蒲黄各等份,研为细末,装瓶中,加清水调为稀糊状,用消毒棉签沾药糊外搽患处,每天3~5次,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痒。
2.滑石粉18克,甘草粉3克,混匀备用。每日洗浴后,取本品适量均匀地扑在痱子上,每日2~3次,连续3~5天。可清热利湿。
3.大黄10克、黄连5克,择净,研为细末备用。使用时用清水适量将药粉调为稀糊状,用消毒棉签蘸药糊外搽患处,每天3~5次,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痒。

三、药酊疗法
1.苦参、大黄各20克,冰片、黄连各10克,加上好白酒300毫升,浸泡2~3天后,用棉花沾药液外搽患处,每日3~4次,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
2.大黄、冰片各10克,加上好白酒100毫升,浸泡2~3天后,用消毒棉签蘸药液外搽患处,每日3~4次,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
3,金银花酊:金银花、野菊花、连翘各10克,加上好白酒100毫升,浸泡2~3天后,用消毒棉签蘸药液外搽患处,每日3~4次,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

四、药浴疗法
1.金银花,车前草、野菊花各20克,水煎取汁,加冰片少许混匀,外洗患处,每日3~5次,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
2.土茯苓30克。将土茯苓择净,放入药罐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候温,用干净手巾蘸药液外搽患处,每天3~5次,另取适量兑入温水中洗浴,每天1次,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痒。
3.竹叶、车前草各10克,水煎取汁,外洗患处,每日3~5次,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
4.山栀子、淡黄芩、玄参、水牛角各10克,水煎取汁,外洗患处,每日3~5次,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用药,本文仅供参考)
- END -
责 编 | 佘易鸿
微信号:x1292902933
本文为基层医声公社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基层医声公社
商务咨询,请微信联系:18601264308
看过这篇文章的人还在看:
夏季痤疮加重,4种中成药联合用法9种夏季常见病联合用药方案
冰硼散的16种妙用,值得收藏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