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红斑、瘙痒难受,并非过敏这么简单



来 源 | 基层医声公社
专栏作者 | 常怡勇
近期,医院门诊很多病人一来就说,医生你看看,我脸上长“癣”了,是不是过敏了?
虽已入秋,但很多地区仍高温难耐,出汗频繁导致皮肤一直处于潮湿的状态,而且皮肤暴露在外,又提高了细菌、真菌、蚊子、螨虫侵袭人体的几率。加之紫外线强烈,正是皮肤病的多发季节。
面癣是皮肤癣菌病发生在面部皮肤的特殊类型。由于颜面部血管淋巴丰富,角质薄,无毛发保护,暴露于外部环境中,正常的皮肤屏障易受紫外线、灰尘等伤害,致真菌侵犯角质层而引发各种皮损,瘙痒难受。
一、面癣的特征表现及高发部位
典型的面癣早期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等炎性病变,后进展成环形、边界清楚、带有鳞屑的红色皮损,边缘较正常皮面稍高,中央有自愈倾向,近似正常皮肤,有时伴轻微瘙痒。
不典型的面癣皮损呈多种表现:弥漫性、大片性或水肿性红斑,丘脓疱疹,皮损边界不清,可有糜烂、渗出、结痂、色素减退或沉着。
面癣发生的部位主要是颊部,其次为耳廓及其周围区域、下颌骨区域。眉区、眼周、口鼻及大面积多部位的面癣也有报道。此外,面部毳毛也可感染真菌,出现严重的炎症反应,症状极不典型,表现为水肿性红斑、毛囊炎、丘疱疹、脓疱等。
二、无特殊表现、难以辨别,需进行这项检查
当面癣临床表现不典型,难以与其他疾病相鉴别时,最常见的方法便是进行真菌学检查。真菌学检查包括真菌的直接镜检和培养。直接镜检是取患者面部患处的皮屑、分泌物、毳毛等于玻片上,滴加10%KOH 溶液或真菌荧光染料进行镜检。真菌荧光染料镜检法较10%KOH湿片法阳性率高,适用于各种致病真菌的直接涂片检查[1]。
虽然直接采用病变样本镜检方便快捷,但部分样本在某些情况下仍不能看到真菌结构,又或者是对病原菌的种类需要鉴定,便需要进行真菌培养。病变样本接种于沙堡弱培养基上,培养2周后观察形成的菌落及镜下形态来鉴定真菌的种类。
三、这些情况,小心误诊!
患儿男,7岁,面部红斑脱屑伴瘙痒2个月,当地曾按口周皮炎、接触性皮炎诊治,皮损短暂好转后范围扩大。
就诊皮肤情况:口角外侧对称分布边界清楚的环形红色斑块,斑块中心皮损较轻,边缘略隆起,其上见丘疹、脓疱、鳞屑。真菌镜检可见菌丝,真菌培养为石膏样小孢子菌。诊断为面癣。予特比萘芬片口服治疗4周,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皮损完全消退,随访3个月无复发[2]。
本例面癣患者被误诊为口周皮炎、接触性皮炎,患儿双侧发病,相对对称,伴瘙痒、脱屑,容易考虑为过敏性疾病;但外用激素药膏治疗效果不佳,停药后皮损范围增大;尽管局部真菌感染常见于单侧,对称分布的皮损比较少见,但仍应考虑真菌感染的可能。此例提示临床对于初诊诊断过敏性疾病治疗效果不佳者,临床上应详细追问病史,对于疑似面癣的患儿积极行真菌镜检或培养以明确诊断。
四、面癣的不同治疗方法
面癣最常见的致病菌为毳毛面癣,治疗方法如下:
2岁以上的患儿可给予盐酸特比奈芬片(兰美抒)口服(体重<20kg,62.5mg/d;20kg<体重<40kg,125mg /d;体重>40kg,250mg /d),外用1%联苯苄唑乳膏每日1次或特比奈芬乳膏每日2次;
2岁以下的患儿仅外用1%联苯苄唑乳膏和特比奈芬乳膏每日各1次(早上特比奈芬乳膏,晚上1%联苯苄唑乳膏),每2周复诊一次,进行真菌检查,治疗到皮损消退、真菌镜检阴性后2周[3]。
注意:婴幼儿面部皮肤角质层薄,真菌不易在角质层上寄生,加上婴幼儿口服给药并不方便,临床上主要应用局部抗真菌药,常选用特比萘芬乳膏或联苯苄唑乳膏外涂,一般用药2~4周[1]。毳毛面癣致病菌可深入毛囊,仅局部用药效果有时不佳,还应配合系统用药。常采用口服特比萘芬和外用联苯苄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联合治疗[4]。
面癣合并自身其他部位真菌感染者,应配合特比萘芬或伊曲康唑口服,一般用药4~6周,治疗时间可适当延长。面癣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从而导致在使用正确的抗真菌药物前,面部皮肤被多种药物刺激,因此面癣患者在选用局部抗真菌药时应尽可能使用刺激性小的药物。尽管面癣难以辨认,但目前尚未有面癣耐药的报道。
四、面癣的预防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特别是犬和猫,其中80%以上的健康犬和猫都带有病原菌,是人畜共患病的重要传染源或病原体的宿主,对人具有传染性。国内一组资料中有85%的面癣患儿亲密接触过宠物,主要是犬、猫、兔等,有23%的患儿家里饲养两种以上宠物。
儿童喜欢搂抱、亲吻小动物甚至允许小动物上床,这极大地增加了儿童罹患人畜共患疾病的风险。因此建议病患在抗真菌治疗的同时对生活环境(床、地毯、窗帘等)用吸尘器清除毛发后喷洒药物杀菌以降低再感染风险,并尽量避免与宠物亲密接触。
参考文献:
[1] 齐宝全,车付彬,王丽娜.荧光染色法在浅部真菌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4):90-92.
[2] 王胜春,卢红铮.儿童面癣误诊1例分析[J].皮肤科学通报,2022,39(2):164-165.
[3] 闫玮,符美华.73例儿童毳毛面癣病原菌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20,36(12):722-725.
[4] 徐昭.面癣误诊湿疹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6):910-912.
(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用药,本文仅供参考)

- END -
责 编 | 佘易鸿
微信号:x1292902933
本文为基层医声公社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基层医声公社
商务咨询,请微信联系:18601264308
看过这篇文章的人还在看:
这5个指标,有没有糖尿病都得注意
【基药听我说】左氧氟沙星8种超详细用法
头孢和这6种止咳糖浆,不宜联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