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血糖指标,一定要了解



来 源 | 基层医声公社
专栏作者 | 张泰胜
糖化血红蛋白(HbA1c)被认为是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金标准”,但在实际情况中常会出现假性异常现象,不仅干扰临床诊断,也降低了检验服务质量效果。
而除了HbA1c,毛细血管血糖(毛糖)也是血糖控制监测常用指标之一。这两者之间有什么作用,结果是否会出现差异,能不能相互替代?不妨先通过一份案例了解:
这是一位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同时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长期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0.5g) 1# bid。
▼随访完善的HbA1c

▼血生化结果

日常监测的毛糖:空腹毛糖波动在:5.0mmol/L左右,餐后或随机毛糖波动在:5.5mmol/L左右,偶尔最高的一次是7.0mmol/L。患者没有糖尿病症状,再次复查HbA1c,结果提示:4.8%。
第二次糖化结果更符合病情,在这种结果差异性下,HbA1c是否还有意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一一为大家解答。
一、糖化血红蛋白(HbA1c)

HbA1c反映的是既往2-3个月血糖控制情况。
优势:对糖尿病患者有着很好的监测和用药指导意义,反映的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控制水平。
劣势:但对短期内血糖控制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明显的「延迟效应」,即短期内患者的血糖升高时,该指标未及时体现出来。
二、毛细血管血糖(毛糖)

毛糖是日常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监测血糖控制情况最常用的指标。
优势:操作简单、结果反馈迅速、方便携带及保存、随时可以得知自己的毛糖结果等。也正是这些优势,深得糖尿病患者的青睐及指南推荐的糖尿病监测常用工具。
劣势:干扰物较多,包括:乙酰氨基酸、维生素C、水杨酸、尿酸、胆红素、甘油三酯等指标均可影响。对血糖仪及血糖试纸的保存也有要求,甚至操作不当都会导致毛糖数值有较大的误差。
三、HbA1c和毛糖区别、使用方案

造成该结果异常最大的可能原因是: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以导致维生素B12缺乏,该因素可影响HbA1c浓度升高。
不同的糖尿病患者日常监测毛糖的方案也有一定的原则性,笔者并不建议糖代谢异常的患者随意监测毛糖,最常见的做法就是何时想起要测毛糖就随时扎一个,没有任何的计划。
建议不同群体监测毛糖的方案如下:

四、HbA1c和毛糖能不能相互替代?
两者之间无法进行互相替代,以互补的形式对糖尿病患者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HbA1c可反映长期血糖整体情和趋势走向,大致血糖是否达标,以该指标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的评估;
毛糖可监测日常多点血糖水平,可以有效捕捉当下血糖波动情况,甚至可及时发现低血糖,及时纠正降糖方案或不良生活行为。
两者以「整体+局部」的形式将一位糖尿病患者大致血糖控制的情况完美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10):936-948.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3]《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更新专家组,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年版)[J],中华内科杂志,2023,62(6):619-630
(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用药,本文仅供参考)

- END -
责 编 | 佘易鸿
微信号:x1292902933
本文为基层医声公社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基层医声公社
商务咨询,请微信联系:18601264308
看过这篇文章的人还在看:
猴痘防控顺口溜,人人须知
卫生院「油水」大吗?
多久测一次血糖?终于有人说清楚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