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18I读《生成式叙画》,学习伴侣有效沟通的三种技巧




·


人生海海,遍布荆棘
唯破局而出,
方可寻得出路 
读书 写作  寻找出路
Way out
水木说
很多时候我们一直会被限制在现实的牢笼里。你抬头四望。你会发现人生常常如囚笼,我们像苦苦挣扎的困兽一样。
我希望可以将那些从生活困境中破牢而出的人物故事和方式方法整理出来,分享给自己以及读者朋友,以期获得挣破牢笼的智慧和勇气。
这里是《出路系列》的第18个分享!

1969年9月,为缓和中苏两国关系,周恩来与柯西金在北京机场会面。几分钟后,谈判桌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苏联代表团团长泽里亚诺上将抗议中方污蔑苏联对四川和甘肃存在领土占领的野心。
中方百思不得其解,他们从来就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并且甘肃、四川距离苏联过远,两者之间在地理之间毫无关联。
最后才发现,中苏双方发现彼此的误会是因为一个成语“得陇望蜀”。中方指责苏联贪得无厌时,用了“得陇望蜀”这个成语,导致苏联认为这是一种严重的污蔑。
无论是大国之间的谈判,地方政府的条文的制定,还是家庭成员的交流互动,文字和对话构成了我们主要交流的方式。即便这二者,都有着其自身的巨大局限性。
为了最大限度避免这种沟通媒介带来的不足,凯尔维·伯德作为一位艺术家和国际知名的视觉实践者,致力于推动一种更好的沟通方式,那就是“生成式叙画”。
生成式叙画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形成一种参与式社会艺术形式,它的本质是互动和共创。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家庭沟通,社区联盟、城市规划、国家政策的制定等等。
如果你还在为伴侣沟通感到烦扰,还在因为单一言语的沟通,频频产生误解和麻烦,不妨来看看这本《生成式叙画》。
看了这本书,我掌握了与伴侣有效沟通的三种方式。

01 沟通前学会柔化自己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每当我们和爱人发生争执,身体都是紧绷的,就像一支要迅速被射出去的剑矢。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吵架时,我们以每秒3-5个字的口速,“哒哒哒”用语言扫向对方。看似在信息密集地沟通,实则双方都带着厚厚的盔甲,箭头“砰砰砰”撞在了铁质的盾牌下,纷纷掉落。
事实上,你们之间的沟通信息几乎为0。双方只能看到彼此充满敌意的情绪。
为了防止伴侣沟通中,产生偏移,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沟通前做一些准备。良好沟通的前提是要学会柔化自己。
如果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矛盾想要沟通解决,那就确保你和爱人都处于最佳状态。良好的沟通只有在最佳状态下才能进行。而最佳状态的前提是学会柔化自己。
一旦我们的态度和心理太过“坚硬”,你们之间的对话就容易“断裂”。因此,在沟通前,在家庭的对话中,在任何指定的时刻,都能恰如其分地、有意地柔化自己。
就如《道德经》讲述的那样,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凡是柔软的东西都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而坚硬的东西,往往和死亡联系在一起。

当我们“挺直腰杆”,摆出警戒的站姿,就和周边的一切断隔开来了。
这种状态看似在沟通表达,实则在相互抵御,双方的信息都无法传递给彼此。
柔化的过程也是柔化彼此边界的过程,人和人之间的隔阂被柔化了,我们就保持了开放,也更容易被触动。
由于被触动,我们就有了感受,更多感官会加入进来。一旦放下防卫,强化协调,扩展范围,增强聆听,洞察力得以打开。
柔化自己就是“吸引力法则”的另一种体现。因为柔化能够打开自己,意味着你更能被触动,更容易吸引到别人。
无论是伴侣之间的沟通,还是一个商品的售卖,当你学会打开自己,你才能够更好地吸引。
此时的你,就像多孔、具有渗透性的海绵一样,不断接收及浸入,甚至不仅仅只是吸收,更像是一种和他人链接的“通道”被打开,构建了“增强回路”,沟通的意义就毫无阻碍地在你和爱人之间不断流动。
在夫妻双方沟通中,柔化自己,不仅仅是为了看到爱人,更能够看到自己内在的敏感和深情,从而让自己被触动。
柔化自己不仅不会削弱坚强,还能让坚强增添一份韧性。当我们相信柔化自己不会因此瓦解或受伤,那些美好的事物就会如期到来,
就像清新的春日早晨捎来的希望:树枝上的花苞,成群飞过的候雁,冰柱上最后融化滴下的晶莹水珠。

02 学会观察洞见
生成式叙画之所以有魅力,在于它结合了语言,文字和图画。
世界上存在最古老的信息并不是语言、文字,而是10万年前,留在岩壁上的岩画。
在《三体》中,人类社会科技超级发达,他们试图给几万年后的人留存一个信息。
他们一开始仰仗引以为傲的高科技方式来保存信息,包括建设数字博物馆,后来发现数字信息不如纸质信息寿命长,便试图打造最坚硬的储存盒储存书籍,然而这一切都无法逃脱岁月的洗礼。
最终,高科技的人类放下了自身的傲慢,采用了最原始的方式,
用坚硬的东西,在岩石上画出画。
生成式叙画的前身也是来自埃及的墙壁叙画者-塞莎特。她手持一根棕榈树枝,刻下V形刻痕,来标示时间流逝的记录。
由于它整合入了绘画的沟通媒介,因此让一切更容易被“看到”。看到是人类重要的一种沟通方式,孩童先会观看和辨识,接着才会说话,正是观看建构了环绕我们四周的世界。

当夫妻双方就一个事情,用语言展开争论,看似围绕一个共同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实则上,他们没有真正的看见。
因为语言的沟通,阻碍了彼此的“看见”。事实上,“看见”才是信息输入的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即便如今微信语音输入较为方便,但更多时候我们更倾向于看到文字。
生成式叙画中的“看见”并非只是通过图形和文字捕捉信息,它提倡更多的是一种领悟。
“看见”不只是被动的对感官刺激的记录,而是大脑主动重新构建那环绕着我们的真实世界。
生成式叙画的理念告诉我们,
当学着柔化自己,跨出自身的桎梏,更专注聆听伴侣轻声的话语、微微颤抖的声音。并好奇发言者和自己众之间的关系,感受着声音中的犹豫不决,我们就能更好地“看见”。
我们将注意力放在了彼此之间最应该关注的地方,某些重要的片段就像是打了一盏聚光灯、就像嫩芽被阳光照耀一般。
一旦通过柔化自己,开放自己,伴侣之间注意到的信息就越多;
注意到的越多,展现的东西就越多;
展现的东西越多,就有越多东西被看见。
伴侣之间借由不断扩大自己的“盲区”,得以相互有效沟通,互相促进对方成长。

03无效沟通时学会转化
伴侣沟通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曾有本书这样来描述男女之间的差异,“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确实,伴侣之间的沟通这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沟通,甚至有时是两个来自不同星球,两个不同物种之间的沟通。愤怒,无助,焦虑等等情绪常会在家庭中蔓延。
然而就像智慧名言那样,每个消极情绪背后都藏着一块宝石。
厄恩斯特·卡西尔说:
“人类经验的深度取决于我们能够转换我们的观看模式,以及改变我们对现实的看法。”
荣格说,
“恐惧可诠释为获取神奇能量的途径。”
我们不应该抵御无法沟通过程中产生的消极情绪,而是要学会将消极情绪转化为具备建设性的助力。
有时,我和爱人因为一个事情而争吵不休时,瞬间,愤怒就像一团白色的热气从腹部上升到心脏。整个人被愤怒占据。
更多时候,我都认为她才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索。当我试着用《生成式叙画》中的“转化原则”来思考这个问题时,一切都不一样了。

我将注意力从外部的投射调转为对内部的洞悉。我看到我的内心有一个调皮的,上蹿下跳的孩子,他充满了焦躁,不断地搞破坏,举起坚硬的石头砸玻璃,使用全身的力气不断地撞门。
他是怎么了?最后思索的结果指向一个清晰的结论,他在害怕和恐惧。
我清楚地感觉到恐惧。而那些愤怒的能量也存在于恐惧的颤抖、令人反感的躯壳之中。
恐惧是在过去(已知的)与未来的可能性(感知的)之间,令人感到不舒服的边界。
为了和恐惧建立联系,我需要接近它,并将它转化为具有建设性的用途。
我将我的恐惧诠释为一种提醒。提醒我内在存在需要有所转变的指标。
我不再对伴侣提出苛刻的要求,而是试图学着如何自己来满足内心的匮乏感和不安全感,试图去向对方寻求帮助,而非通过指责来满足自己的要求。
借由消极情绪的提醒,我转化了内在的需求指标,从而让伴侣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

写在最后
生成式叙画本质是一种互动的沟通。正如是书中所说,叙画的重要三步是聆听,作画,看见。
只有柔化自己,我们方能看见,只有不断看见,我们才能转换,只有产生转换,我们之间的话语和情绪才能相互流动。这个并不是一个割裂的过程,而是一个彼此相互的过程。
就像书中用略微绕弯的话语展开表述,
我聆听我作画你看见你说话。你看见我聆听你说话我作画。你说话我作画我们看见我们聆听!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人生出路系列】
撰稿:水木;审稿:水木
关注我,和水木一起寻找出路!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