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梦为马
人生海海 感恩遇见
最近,AI大火,渐冻症斗士蔡磊会制作属于自己的AI形象么?
也许,你觉得蔡磊对AI不熟悉,可是他早早就接触了AI,并与“AI”开展了一次对话面谈。
2022年,蔡磊前的荧幕中出现了一位特殊的嘉宾。
这位嘉宾并非以传统意义上的实体形象出现,而是通过一个悬浮在屏幕上的虚拟AI头像与世界沟通,尽管如此,他的表情依旧生动,语言依旧精准。
这位神秘的嘉宾,正是开创历史的人类赛博格先驱—彼得·斯科特·摩根。
作为一个渐冻症患者,彼得的身体已被疾病严重束缚,仅剩下面部的几块肌肉和眼球能够活动。
然而,借助一台类似于阿凡达的先进设备,他能够产生流畅的语言,与蔡磊展开了一场有关身体,人工智能,电子生化人,茁壮成长的权利等深度对话。
这场对话不仅是技术和医学的胜利,更是人类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彼得的故事和蔡磊一样,充满了传奇的色彩。
01
世界上最奇怪的手术之一
平凡的一天,安静的医院外,簇拥着一堆人。他们步伐匆忙,扛着摄影机,拥簇着一个瘦弱的男子,向医院正门走去。
门口一名媒体调解员早已等候。
强大的阵仗,专业的接待,引发了许多人的窃窃私语。
“这不会是哪个明星或者高官的病号吧?”
只见他们一路走过一层层拥挤的医院走廊,停在了手术门口。
一群人迅速将摄影机架好,准备拍摄定场镜头。瘦弱的男子被指引着,重复了再一次走到手术室门口的动作,接着是第三遍。
好一阵后,瘦弱男子才进入病房。
与其说是病房,不如说是一个精致的总统套房,窗明几净的落地窗,齐全专业的医疗设备,干净整洁的床上用品一尘不染。
在等待手术间隙,一个神秘的女人带着严肃的表情“闯”了进来,她谨慎地支开所有的媒体人,走近病患男子,压低声音,
“手术风险太大,不能进行,你随时有送命的风险”。
瘦弱的男子专注地看着眼前熟悉的医院领导,微微一笑,坚定地说,“那拜托了,继续进行吧。”
这个瘦弱的男子就是彼得·斯科特·摩根,他一手策划了这场手术。
手术的目标是用机械管道的方式替代膀胱,结肠,从而完成进食、排泄的功能。
为实现这点,一共需要三步:
第一步,直接往胃里插一根管子,用来送饭输水,这叫‘输入’。
第二步,一根管子从膀胱里伸出来排尿,这是‘一号输出’。
第三步,另一根管子从结肠里伸出来排便,这是‘二号输出’。
这三步分别对应着胃造口术、膀胱造瘘术和结肠造口术。每个手术单独实施,技术非常成熟,但三个一起手术,闻所未闻。
即将踏上手术台的彼得,他的胃部,膀胱,结肠,三个功能正常运转,手术不仅涉及到技术难题也关乎伦理。
哪个医院会对病患正常的功能器官动刀呢?更不必说彼得是一个渐冻症患者。
就像术前,女领导担心的那样,手术中任何一个细微的差错,彼得会直接丧命。
为此,这台手术走过了长长复杂的流程,间接撼动了整个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每跨过一小步,都面临着重重的未知和困难:
麻醉该如何打?正常的麻醉方法直接会损伤神经元运动细胞,加速渐冻症的恶化。
术后,病患如是否能正常恢复?渐冻症加上复杂的手术可能导致病患无法呼吸,不得不进行全喉摘除术。
一天4台手术,足以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
为了降低风险,医院专门设计了一台整体手术,创新性地使用麻醉药,并为病人预备好ICU的床位。
准备实施手术前,医生助手准备记录,可笑地发现,这个手术没有学名,彼得创造地为其命名为三重造口手术。
02
世界上第一个渐冻症
电子生化人
术后,彼得奇迹地活了下来。
不同于病人被禁锢在各种管子后的沮丧,彼得一直兴奋地向周围的人展示自己全新的器官。
他躺在病床上,像一个刚收到新玩具的小男孩:“看,这是我的进食管,这是我的一号排泄管,这是二号排泄管……可太棒了!”
彼得似乎有些“离经叛道”,但了解了他传奇的人生经历,或许会有不同的答案。
彼得和丈夫是英国第一对登记为同性恋伴侣并举行完整结婚仪式的人。
大学时,他拒绝了牛津和剑桥大学的邀请,转去帝国理工钻研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毕业后,出版过8本相关图书,在全球开展了1000多场演讲,赢得了无数头衔,甚至荣获大英帝国勋章。
早在初中时,彼得就提出了人体和人工智能结合的设想,并受到了老师高度的赞扬。
“……我的大脑将与一个电子大脑相连,这一连接体将远比各部分之和更聪明。总之,我的五种感官将会被无数的电子元件增强,直到我的整个身份得以进化,我的人性得以进化。。。”
相比于普通人,渐冻症带来的更多是绝望、痛苦。在诊断的过程中,彼得也不例外,电击,腰穿,和蔡磊一般,简直是经历酷刑。
除此之外,彼得还冒出了另外一些疯狂的想法,一方面,为了避免自己身体逐渐被冻住,产生的各种不体面。
另一方面,他希望将自己的专业和渐冻症结合,策划着,是否可以利用大量超酷的高科技设备,代替被渐冻症摧毁的器官,展开一种实验呢?
想到这里,确诊为渐冻症的当天,彼得就若无其事地拉着丈夫,去伦敦大学学院校园博物馆,逛了2个小时,尽情欣赏了数万件展品。
渐冻症在其他人眼中是洪水猛兽,在彼得眼中,却是一次探索人类和人工智能结合的机会。
“我必须在银河系的一隅找到最炫酷的高科技,和渐冻症来一次冒险!”
在他的设想中,仅保留大脑、双眼等控制意识的器官,其他一切器官,逐渐被人工智能+机械替代。
彼得将自己的身体作为小白鼠,并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赛博格”,第一个渐冻症电子生化人,变成一种半人半机械的生命体。
这种生命体,其实并不陌生,如果出现在影视作品中的话,如《攻壳机动队》,《阿凡达》,都有类似的表达。
然而在现实世界,这个想法近似疯狂。
尽管有熟人相助,彼得的大胆设想还是引发了太多的争议:朋友的不解,科技的伦理束缚,同性恋身份带来的偏见,甚至机械设备的故障,都在不断地折磨着彼得。
他原本可以将剩下的岁月,用来陪伴丈夫,继续去环球旅行、
去极寒之地看极光,去“拜访”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古老的巨龟,去保存完好的古希腊神庙再感受一次日落。
彼得拒绝了这些,转而将手术刀挥向了自己。
03
把自己搞得不像人的秘密
为什么彼得放弃了一直以来的环球旅行,选择拿身体冒险?
在他跳脱疯狂的做法背后,有着更高的价值追求。
2023年,环球日报的一则新闻引发了广泛的热议,一个AI无人机“有意识”地袭击了一名军官操作员,导致其死亡。人工智能正在朝着拥有独立意识发展。
早在1984年,彼得就写了一本著作《机器人革命》,里面深刻地提到,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两条路径:
第一种,独立型人工智能。可能的后果是人工智能越来越聪明,人类最终沦为宠物或害虫。
第二种,协作型人工智能。人类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双方不断进化,能够做到人类和人工智能都无法单独完成的事。
彼得坚信后一种人工智能发展模式更安全可控。
渐冻症给了他践行这条路径的机会,他将自己作为小白鼠,去探索协作型人工智能的可能,从而推开一个帮助数百万重度残疾者和数十亿老人好好活着的大门。
在和渐冻症患者的日常接触中,彼得还敏锐地发现了比渐冻症疾病更可怕的东西,
人们对于渐冻症的错误看法。
很多确诊为渐冻症的患者也清楚,自己很快将无法吞咽,但还是选择不做任何准备措施。
在身上插根管子,被他们视作走向严重残疾的第一步。
渐冻症患者往往被羞辱、被恐吓、被摧毁、尊严逐渐丧失。
他们不愿自己所爱之人继续受苦,或者是害怕自己承担不起选择生存的经济重担,又或者是受到其医疗团队的霸凌。
相比直接死于疾病本身,很多患者是被患病后恐怖的描述折磨至死,死亡对他们甚至是一种解脱。
种种这些,导致了一部分患者得了抑郁症,在死亡还未来临前,直接放弃了所有生的希望。
彼得将自己打造为赛博格,也旨在告诉大家,
在如今高科技手段的加持下,患者其实有了更多的选择,融合人工智能,将自己变成电子生化人,用机器人代替衰竭的器官就是其中一种可能。
变成赛博格的彼得,带着一套像是“阿凡达”的设备,一天可以工作十几个小时,并开始四处宣讲,
荧幕中,虚拟的AI人物,在彼得的控制下,发出生动的表情和真实的声音:
“人生就是追逐彩虹、逃离幽魂的过程。你可以害怕,但也可以比想象中更坚强;你可以有不切实际的梦,内心潜藏的梦想对他人来讲也许是超出你想象的激励;你可以只是活着,但也可以选择好好活着。”
写在最后
2022年6月15日,与渐冻症抗争5年后,世界上首个真正的赛博格宣布死亡,享年64岁。
医生曾给彼得下达仅剩2年的死亡通知书,彼得顽强地多活了3年。
彼得用自己传奇的经历,为每个人,每一个残疾人重新定义被困在自己身体里的意义。
一路走来,彼得总是寻找各种方法和身体的极限进行赛跑,并在过程中,不断发现事物的闪光点。
就像他后来瘫痪了,却乐观地说,
“啊!我现在几乎每天都要按摩几小时,太舒服了!”
“至于洗澡的时候,想必埃及法老也得不到这么悉心的照料,简直像是搬到了全银河系最豪华的水疗星球。”
“什么?这里的经理非要让我抬一下脚?我偏不!”
【男人至死是少年系列】
文|以梦为马
图|以梦为马
关注我,和水木一起听少年故事,感受少年心气!
作者:Linthan,笔名以梦为马.
10万+作者;
多家写作平台签约作者.
喜欢在阅读和文字中,收获内心的平静与自我成长.
喜欢分享,写出对自己和他人有触动的人和故事.
人生海海,遍布荆棘,感恩遇见,让我们破牢而出!
所有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