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梦为马
人生海海 感恩遇见
有感于前京东副总裁,渐冻症抗争者蔡磊传奇的人生壮景,读完他的自传书籍《相信》后,先后撰写了数十篇文章。
几乎篇篇冲到了1万+,甚至有2篇冲到了10万+,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一部分人对蔡磊的事迹充满了敬佩之意,也有另一部分人认为,
“蔡磊所有的渐冻症抗争举动,只是为了花钱买命”;
“蔡磊之所以不断出来“博眼球”,就是因为他钱多”;
“蔡磊能赚这么多钱,是靠渐冻症卖惨”;
“蔡磊之所以被人广泛关注只是因为他有钱”。
总之,所有的指责和争议都围绕着一个字:钱。
通过梳理蔡磊一路走来的赚钱方式,我发现,单就赚钱这一点,蔡磊大抵是不聪明的。
01
如果只想挣钱,这些做法岂不更容易
患病不久,蔡磊就联合中国权威渐冻症专家樊东升,着手建立世界上最大的渐冻症科研数据平台和患者群体链接。
这里面的渐冻症患者数以万计,可以说是现成的用户群。
要是为了赚钱,蔡磊只需要简单地经营一些患者必须的器械、药品、工具,立刻就能盈利,易如反掌。
不少投资人找到蔡磊,举荐他为CEO,希望走这条简单盈利的商业路径。
蔡磊一一拒绝。
2022年7月,为了筹钱支持“破冰”(攻克渐冻症)事业,蔡磊选择在抖音直播卖货。
作为一个真实的渐冻症名人,得病后,蔡磊通过不断学习,已成为大半个渐冻症专家。
但凡他在直播间卖卖医疗药械,并不缺乏受众。然而,蔡磊的直播间销售的都是大众商品,尽量不涉及任何医疗相关产品。
直播前期,很多人了解了蔡磊的事迹后,涌到直播间打赏,当时蔡磊对直播软件并不熟悉,看到有人“刷礼物”还没反应过来,同事提醒,这是观众打赏。
蔡磊连忙说,
请大家不要打赏,也不要购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一定是您用得着,有需求的东西再下单。
如果蔡磊希望卖惨,博取大家同情心,赚钱也会更加容易。可这些,蔡磊都一一拒绝了。
蔡磊甚至拒绝过一次上亿元的投资基金。
在一次融资宣讲中,有一家企业被蔡磊的事迹打动,当场要投资一个亿。
经过沟通后,蔡磊清楚地知道对方从未投资过医药研发领域,想当然以为这笔钱会带来短平快的经济回报。
当时蔡磊非常需要这笔钱,还是拒绝了。
蔡磊坦诚相告,药物研发投资周期长,风险高,不会符合对方的预期。
像这样的案例很多,甚至有些朋友直接劝他,
“别折腾了,别搞什么投资基金了,我捐给500万,好好休息行不行。”
蔡磊苦笑,
“我要你500万干嘛,救我一个人不是我的追求。”
如果蔡磊一门心思扑到钱上,这些钱他都可以赚,至于相关的后果,蔡磊不久便离开人世,也无需承担相应的责任。
02
如果只想挣钱,这些做法未免多余
如果只想赚钱,蔡磊的一些做法未免显得有些“多余”。
一路走来,蔡磊数次拖着渐冻之躯,冲到攻坚克难的第一线,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填补渐冻症的空白、基础工作。
患病不久,蔡磊就联合北京渐冻症专家,致力于建立渐冻症患者的信息和大数据平台。
为了能够360°全方位了解渐冻症患者的准确医学数据,蔡磊从头做起。
面临的第一道坎就是要设计一个专业、好用、客观的医学量表,供患者填报。
为了确保科学性,每一个表格的设定都要反复斟酌,譬如,
为了研究渐冻症患者是否和运动员这类事业有关,就要考虑表格的职业是否只需填报运动员?
但从实际案例看,不同运动员的患病率并不一致,因此,只设置运动员选项就过于粗略。
为了确保好用,必须将大量医学专有名词转化、翻译。
如“颈部压痛”这个词,就必须改为“你的手可以举到什么位置”,“你能坚持几秒钟”。
甚至在说法上也要尽量大众化,减少认知门槛,不能问“用药后是否增加了排便量”,而要换成“吃了药以后,排便多少次”。
量表中的每个字段,每个名词都要反复斟酌。
经过多达2个月鏖战,蔡磊和团队总共设定了2000多个字段,成功设置了一个科学有效的医学量表,用于渐冻症患者的数据采集。
做这些基础、空白工作,对蔡磊来说,更多的意义是推动渐冻症的攻克,并非为了赚钱。
最重要的是,这些工作虽然耗时耗力,需要跨专业学习和长久的耐心,也没有盈利点。
类似的基础空白工作,蔡磊还做了很多,包括:
先后发起和联合了4个公益基金,其中1个和诺贝尔奖一样,是永存的信托基金。
蔡磊决定捐献自己的脑组织和脊椎组织,并尝试打通渐冻症患者的遗体捐献流程。
每一个工作都同样耗时耗力没有收入。但这些工作对蔡磊来说很重要,即便他离开后,依旧能支撑着渐冻症攻克事业的正常运转。
除此之外,蔡磊也一心挂着病友。每次接受完采访,都会和记者朋友叮嘱一句,
希望多宣传下渐冻症,多为渐冻症群体发声。
如果一味为了挣钱,蔡磊不应该让媒体多提及一下他的直播间么?
“傻里傻气的”蔡磊从来没有。
03
蔡磊:我没想过靠爱发电
在攻克渐冻症伊始,蔡磊就没想过“用爱”发电。
蔡磊明白,爱心的力量可以无限强大,也可以转瞬即逝。
歌词里总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而这世间需要献出爱的地方太多了。光是疾病折磨下的同胞就有千万上亿。
鲁迅说过,人的悲欢并不相通。每一种绝症落到自己头上都是一座山,但对旁人来说可能只是无关痛痒的一粒尘埃,或是手机上匆匆滑过的一则新闻。
而且哪怕有人关注到了,献出爱心,也不会为此长期驻足。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功课要做,有自己的山要翻,都在狼狈应战生活考官随机抛来的一道又一道难题。
推动渐冻症救治,光靠爱心、道德、情怀远远不够,爱心、道德、情怀也不应该成为绑架他人的工具。
同时,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达成的事,更不是凭谁的一己之力、一家之财就能搞定的事。
全世界过去30年来,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攻克上已经投入了约1万亿美元,几乎全部失败。
这不是任何一个企业或企业家能够承受的,它需要一代代接力下去,形成自生长的力量。
因此,蔡磊一直试图将攻克渐冻症这件事做成一个对参与各方都有价值、都获益的事业,通过成本、收益角度游说合作方,撬动资源。
“当你想要动员其他人,不要一味地表达你需要什么,而是要强调你能为对方提供什么。”蔡磊时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只有这样,才符合社会正常运转的逻辑,使它成为撕开黑暗的一道利刃,让光源源不断地照进来。
现实中,有一对美国夫妇就是依靠这种逻辑,成功地攻克了罕见病。
为了给女儿阿里娅治疗脊髓性肌萎缩,在市面上无药可医的情况下,阿里娅父母自掏腰包,建立脊髓性肌萎缩基金,亲自推动药物研发。
他们广泛链接科学家、实验室和药企,促进各环节的通力合作,将攻克疾病变成一个对各方都有价值的事业。
期间困难重重,仅仅是让国会重启脊髓性肌萎缩重启药物研发,就前后发了400多封邮件,甚至还聘请了一名说客,把脊髓性肌萎缩患者团体组织动员起来。
2012年,12岁的阿里娅作为临床试验受试者,终于用上了第一支特效药。
此后,她不但能够自主生活,并且成功考入了耶鲁大学。
写在最后
一路走来,蔡磊大抵是不聪明的,蔡磊明明可以不为渐冻症患者发声,避免争议,谩骂和指责。
甚至他明明可以用简单、变现快的方法追求利益最大化,和投资人一起,皆大欢喜。
不赚简单的钱已经不聪明了,还费时费力去做一些填补渐冻症空白的基础工作,让整个渐冻症的攻克,能够在他倒下去,依旧能运转下去。
这何止是不聪明,简直有些“愚蠢”。
【男人至死是少年系列】
文|以梦为马
图|以梦为马
关注我,和水木一起听少年故事,感受少年心气!
作者:Linthan,笔名以梦为马.
10万+作者;
多家写作平台签约作者.
喜欢在阅读和文字中,收获内心的平静与自我成长.
喜欢分享,写出对自己和他人有触动的人和故事.
人生海海,遍布荆棘,感恩遇见,让我们破牢而出!
所有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