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学习“真相”


早上的每日英语朗读视频号直播,被一个相识的朋友发到聊天群,由此引起了一场关于语言学习适用方法论和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孩子自主成长的讨论。
因为事发突然,准备时间和缓冲时间都比较少,所以率真、直爽地说了很多我常规状态下,很少吐露的、关于有效学习方法论的观点。
之所以很少吐露,不是我想独占其好,实在是因为那些观点太不合常规,且事关整个认知体系的问题,我没有信心也没有能力仅通过三言两语就让人信服。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我都是闭口不谈,除非对方与我相熟、相知。
早上讨论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其实有很多可以深挖的内容,鉴于没有征得大家同意,就不进行详细描述了。只对其中两个能够佐证人脑中镜像神经元功能的案例进行叙述,期待大家能够从中获得启发,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途中,少走些弯路。
案例1,伏案疾书的父亲的影响力
案例1是关于分享者父亲的影响力的故事。
分享者说,小时候,父亲对她如何学习并没有太多要求,但父亲每日在家伏案疾书的背景,不但影响了分享者自己,也影响了分享者的下一代。因为分享者和她的孩子从心底里默认学习就是这个样子的,每日伏案,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所以,哪怕父亲没有对自己淳淳教导、没有对下一代淳淳教导,只是自己自顾自地学,孩子们还是在求学的路上,一路通途,读完本科,再读硕士。在实际工作中,也延续了这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做事风格。
案例 2,智力能力出众、要求严格的母亲的影响力
案例2,是关于一个母亲的影响力的故事。这位母亲,智力、能力出众,对孩子也要求严格。分享者印象较深的场景,是这位身为教师的母亲,经常在教室里大声斥责孩子,和孩子纷争不断的样子。
两相比较之下,孩子在自主性和自驱力上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最后收获的结果也必然不同,
案例1氛围下的孩子,视每日伏案学习为规定动作,不需要人教、不需要人扶,也能自律克己,一路前行;而案例 2氛围下的孩子,没有因为严格的家养方式而更加优秀,反而因为失去了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感,而时时逆反,处处消极被动。
镜像神经元功能解密
这两个案例,非常典型,可以佐证非常多育儿书籍所阐述的理论,
比如《自驱型成长》里的谈到的自我掌控感对孩子自驱力养成的影响力;比如《父母觉醒》中谈到的父辈的自负感对孩子的限制性作用等等。
但我觉得,这些理论都没能直抵问题之树的根部,挖出那最底层的根源。我觉得,用镜像神经元的功能来解释这两个案例,可以直达问题之树的根部,直击靶心,最高效地解决问题。
下图是百度百科关于镜像神经元的科普知识。用一句话提炼其主旨就是镜像神经元细胞,能够让旁观者像照镜子一样自发习得自己所看见的动作,并作出相应的情感反应。

用大白话来解读镜像神经元功能在这两个案例中的反应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案例1的父亲,每日伏案疾书,情绪稳定,没有抱怨也没有指责。所展示出来的,不过是一个常规的活动而已,就像吃饭、睡觉那么平常。讲述者和讲述者孩子大脑中的镜子照出来的,也是如此情绪稳定、平和、常规,所以依照镜子的指示,旁观的孩子们也自然习得了这种伏案疾书的学习方式;案例2的母亲的斥责、纷争、对抗,照在孩子的镜子里,也是如此斥责、纷争、对抗,遵照这个指示,孩子的情绪肯定毫无愉悦感可言,想做到平和恐怕也很难,再落实到行动上,怕也是能逃则逃、能躲则躲或者反正说也没用,就一切由老娘做主吧的听天由命的处事态度了。
从逻辑上分析如此,案例所呈现的真实结果,似乎也是如此。
这样的学习真相,有人想到吗?如果能想到,是如你所愿还是意外的惊悚呢?
关于作者:朝宇,勤于探索和培养儿童自学能力的“思想家”;成人共学社群的组织者是深圳爱阅公益基金会2024年阅读推广人培训课程的共学讲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分享家庭教育、亲子成长、终身发展的悟与行欢迎你的关注、回应和交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