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改变三步法,助你成为《了不起的我》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乐儿随笔】
Hi,我是乐儿!
前不久重看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老布鲁斯克是监狱内的一名图书管理员,大半辈子在监狱中度过。
老布鲁斯克一开始也像安迪一样渴望自由,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适应了监狱这种生活,不知不觉地依赖监狱生存。
当他刑满被释放出来,因为离开熟悉的监狱,不知道怎样面对自由的世界而精神崩溃,最终选择了结生命。
老布鲁斯克的例子,其实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写照。
人们习惯在一种模式生活就会变成自己的舒适区,即使处于一个很痛苦、很艰难的环境中都不愿意改变。因为人们熟悉它,有控制感和安全感。
那么,是不是我们就无法摆脱它,无法改变呢?
浙江大学心理咨询师陈海贤在《了不起的我》一书中,作出祥细的剖析,并对自我改变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只需三步,你就可以实现自我改变。

01 第一步打开认知
看清事实的本质,你其实有选择
我不能失去这份工作,全家大小都靠它养活,我没有选择;我不能离婚,因为孩子需要我,我没有选择;我很痛苦,我想改变,但我没有选择……
我们总喜欢扮演一个受害者把问题归咎于环境、社会、家庭和过去……让自己在原地痛苦地徘徊。
朋友A常常跟我们抱怨说她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很想不干,但为了养活自己,40岁的她没得选择,她必须要做这份工作。
其实并不是她没有选择,养活自己的办法,绝对不止一种。真正原因是,她不愿意承担对自己的责任。
她不愿意冒险,害怕到新的环境不适应,怕辛苦,怕自己做不好……种种恐惧与不安,使她宁愿在原来熟悉的环境继续呆着,哪怕是对现在的工作十分讨厌。
身体不好、年纪大、没有一技之长, 朋友A总是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
办法总比困难多,身体不好,可以通过运动、调理改善;40而已,不必担心找不到工作,埃隆·马斯克的母亲梅耶·马斯克60岁不也找到一份模特工作吗?
改变需要勇气,她有选择,是她不愿意改变而已。
所谓的没有选择,其实你已经做了选择。
陈海贤在书中写道:
当你告诉自己不行的时候,你已经做了选择;当你待在一个满足温饱、没有前途的公司时候,你已经做了选择;当你拖延避免工作压力的时候,你同样做了选择。
与其在原地痛苦打转,不如一鼓作气,勇敢地去选择,就能创造出新的可能。

02 第二步行为改变
走出心理舒适区,从小步子开始
心理舒适区让人欲罢不能,它的破坏力要多大有多大。
明明遭受家暴,却一忍再忍;明明工资低,想换份工作,却依旧去上班;明明知道继续这样做会毁了自己,却还是按原来的方式行事……
想要改变就要走出心理舒适区,迈出行动的第一步,并让它实现。
陈海贤在书中推荐一个“小步子原理”。
“小步子原理”重点不是结果,而是行动。
很多时候阻碍我们行动的,让我们难以改变的是因为目标太难。就像叫你一天不抽烟、喝酒可以做到,但一辈子不抽烟、喝酒就难。
比尔.威尔逊原来是一个酒鬼,后来他成功戒酒,创办了一个叫“酗酒者互戒协会”,这个机构帮助1000万人戒酒成功。
酗酒者互戒协会有一个著名的“12步法”第一步就是承认对酒精这件事上,我们已经无能为力。
先承认自己失控,我们就不把注意力放到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上,而是把目光聚焦于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
协会要求会员设立“一次一天”的目标,意思就是不要想自己一定要戒酒、一辈子不碰酒,只要承诺自己能做到24小时内不喝酒就可以了。24小时之后又是新的一天。
所以,目标不要大而是小,专注于眼前做的一小步,并把它做好。
想要读书,就不要一下子要求读20页书,先承认自己一看书就会犯困的事实,然后让自己今天只读1页书;
想要健身,就不要要求每天运动1小时,先承认自己体力不够的事实,然后让自己在今天运动10分钟;
想要坚持写作,就不要规定每天写1000字,先承认自己水平有限的事实,然后让自己在今天写100字。
“小步子原理”的好处就是迈出小小的一步,获得小小的的成功,为下一步行动提供动力,从而实现质的改变。

03 第三步固化习惯
培养环境场,让新行为变成新习惯
当我们养成了一个习惯之后,如果不把新的习惯,凝固成长久的习惯,就会很容易受诱惑回到原来的心理舒适区。
所以,我们要用一个特定的环境,去做特定的事情,激发行为继续,陈海贤在书中称它为“环境场”。
“环境场”就是我们心中关于空间功能的假设,就好比到了卧室就想睡觉,到了办公室就想工作,到了客厅就想吃饭一样自然。
陈海贤曾认识一个女生小嘉在一间竞争激烈的公司工作,需要学习很多东西,她给自己制定了很多读书学习计划,但总是做不到。
每天下班回来,小嘉先做饭,因为一个人无聊就边吃边看美剧,看了一集又一集,直快要睡觉,她才发现自己在虚度了时光。
为什么小嘉明明知道刷剧影响学习,却日复一日不能改变呢?
很简单,用陈海贤的话,小嘉在自己的家里创造的“场”是放松和娱乐,那么在这个地方就暗示好好休息,自然无法主动去学习。
要想改变,就要在家布置一个与学习相关的场所。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平时喜欢到图书馆看书,因为那里学习的人多,“场”的力量比较强,人们在那里很容易受到氛围感染,而加入其中。
陈海贤说:“‘场’,是一个人在一个空间做事的习惯。一个人在某个空间里做事情越纯粹、越持久,这个空间场的力量就越大。”
因此,我们要养成一个习惯,必须创造一个固定的“场”。在这个“环境场”里,只做这件事或这类型的事,通过时间的积累,这个习惯就会固化下来。
04 写在最后
曾经听过一句话:“人最怕一直停在原地,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就像是画地为牢,白白错失了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你想改变,但又苦于没方法,不妨翻开这本《了不起的我》。
书中用大量的案例,结合作者陈海贤的亲身体会,深入浅出地解读改变的本质。
它会帮你打开认知,实现行为改变,固化习惯,让你脱开旧壳,重新活出崭新的自我,成就了不起的自己。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