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直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讲的是读书的事情。
指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才是正途,可直到走上社会才明白,此读书非彼读书,因为此读书指的是:学而优则仕,读书方能入仕。重点是“仕”。
官就是官,官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深刻在我们骨子里的东西,几千年,不可能说改就能改。
一位年薪60w的大厂高管,参加一场家庭聚会,大伯的儿子最近考上了公务员,大伯一直在炫耀,看不惯多说了一些话,却被大伯当场嘲讽。
虽然这名网友的大伯说这样的话有些让人感觉不太舒服,但是不得不忽视一个社会现象:体制内工作已经成为年轻人争抢的香饽饽。
同样的,一位在阿里上班的网友也吐槽自己参加同学聚会,自我感觉自己虽然在大厂每年拿67万年薪,但是感觉生活质量远远比不上老家年薪10万的体制内公务员同学。
找一个有编制、收入稳定的职位,好过在外面打拼——这几乎成了现在许多年轻人,甚至很多高校毕业生的最真实想法。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许多名牌大学的博士毕业生一起扎堆争一个中学的教师编制。
甚至最近有个热搜新闻:672分考生放弃名校选带编入学“心动的只有编制”。
在中国,体制内的工作以其轻松的工作环境、稳定的收入和优厚的福利,对许多人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尤其是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内卷严重的情况下,许多人甚至愿意选择“躺平”,不愿再为生活拼搏。
然而,我要说的是:那些能够坚守初心,在社会中不断奋斗并最终取得成功的人,更值得我们尊敬。
曾几何时,许多国字号单位都有“子承父业”的传统,比如,粮站的员工退休后,他们的孩子接替了他们的位置;邮电站的员工下岗后,他们的孩子又接过了接力棒。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原本看似稳固的“铁饭碗”最终被打破,那些从未经历过社会风浪、没有一技之长、缺乏竞争力的人,最终只能淹没在人海中。
与此同时,那些在社会上打拼的人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开上了豪车、住上了豪宅,成为了众人羡慕的对象。
历史就像一个轮回,它不是一去不复返,而是会反复重演。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如果所有中国的年轻人都为了求稳而选择成为体制内的公务员,都不愿意去拼搏、去竞争,那么国家的复兴将由谁来完成?
这个庞大的经济体系能够依靠公务员来支撑吗?
当一件事物走向极端,它必然会走向毁灭,如果所有人都拼命往体制内挤,总有一天,体制也会不堪重负,中国可能会迎来新的一波下岗潮。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年轻人勇敢地走出体制,去社会上闯荡、去竞争、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持续发展,我们的社会才能充满活力。
-END-
文章看到这里,记得下方点赞+在看+转发哦,你的支持是我更新最大的动力!
推荐阅读:
阿里员工自爆:华为6年,阿里8年,今年被裁失业在家,心态已崩。三房两车,手头160万现金和200多万股票。不知道能撑到什么时候。
新同事才来5天就被开除!其实,他被开除是意料之中,因为他每天按时下班,犯了公司的大忌!
年收入200万的朋友,告诉我个残酷的真相:普通人现在表面上看起来很稳定,但一旦到了36岁,没有一个是不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