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们,大家好。
假期可能会治愈很多人的烦恼,可是小密圈的一个学员却在国庆长假时给我们讲述了他的困惑:
湧哥,难道想要升职快,就必须得讨好领导吗?
为什么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业绩也不差,但每一次的升职加薪好像都和我无缘呢?
扪心自问我做得也不比别人少啊?
可是跟那些能言善道、巴结领导的同事比起来,我好想总是难以得到领导的赏识。
但让我巴结领导我又不愿意。
到底是我错了,还是别人错了呢?
相信类似这样的困惑很多职场人都有过:
跟领导搞好关系是不是巴结?
不巴结领导是不是就不能升职?
服从领导是不是就要言听计从、唯唯诺诺?
领导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下属?
……
其实我们可以把跟领导之间的关系问题称为“向上关系”,而如何处理好向上关系,就是“向上管理”。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职场中的“向上管理”。
说起来,这位小密圈伙伴的风格与我爸当年的作风颇为相似。
在我的印象中,我爸典型的工人阶级形象——踏实勤奋、埋头苦干、以厂为家、兢兢业业。
可是在八、九十年代,国企困难重重,效率低下。
改G大潮之下,领导的权力很高,跟领导搞好“关系”是职工的生存之道。
我爸为人“清高”,觉得自己能力强,又是工厂的主人翁,向来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
所以他即使做了很长时间的工人,在各项技能非常优秀的情况下也难以得到提拔。
后来好不容易熬上一个车间副主任,却因为总是看不惯主任的行事风格,搞不好关系,不得不选择五十岁就提前退休。
虽然我爸本身具有才干,却一直自怨自艾地认为没有发挥的余地。
但他却没有意识到,其实自己缺的不是才干,是“向上管理”的能力。
其实我经常为我爸感到惋惜。
虽然当时看到他的痛苦状态我也支持他退休。
但像他这种类型的人,本身拥有着极为优秀的能力或者特长。
但凡有一些基本的 “向上管理”意识,恐怕就会在职场中都会有不小的收获与成就。
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上级、下属以及平级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组织,就像一个有机的生命体。
在这个组织里,每个人都发挥着自己的功能和作用,就像身体里的器官一样相互配合,共同运转。
我们很难想象如果自己的手脚不听大脑指挥,我行我素会变成什么样。
一个无法配合协作的器官也许能力越强,危害越大。
但另一方面,如果大脑决策本身出现错误,那么身体其他部分越努力,可能更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因此,向上管理是为了更好的跟团队协调一致。
当自身有不同意见的时候,能够合理的提出并讨论自己的意见,便于团队做出正确的决策。
所以,即便个人能力再强,也需要向上管理。
但有时候能力强的人会对自己周围的人,或者对上级不认可,甚至不屑。
他们喜欢拿自己的某项长处去和上级、同事的短板做比较,从而给自己造成了错误的自我认知,导致了排他情绪的产生。
记住:一定不要把上级当傻瓜!上级一定比你强,但不需要事事比你强。
其实这类伙伴更应该做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试着去了解上级的目标是什么,面临的困难有哪些,自己能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
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巴结上级就可以达成的。
我最喜欢的一部电视剧是《士兵突击》,反复看了很多遍。里面的不同角色个性鲜明,都做着截然不同的向上管理。
王宝强饰演的许三多生性木讷,为人老实。
经常被拷问:“你是个好兵吗?”
这种连自己的工作都做不好人,自然谈不上什么向上管理。
加上他总是拖团队后腿,所以他也非常不受自己连长的待见。
但经过几年的军旅生活,许三多靠着自己的“一根筋”,从一个“孬兵”变成了“兵王”,获得了所有上级发自内心的认可和敬佩。
事实证明,没有哪个上级会刻意针对你,除非你对团队目标不利。
所以总是觉得自己被上级针对伙伴,应该更多思考自己是否做了上级的绊脚石。
不懂向上管理的许三多,知道自己能力弱,真正的勤勤恳恳,真诚待人。
即便是在老连队解散的情况下,他也独自坚守军营,站好最后一班岗。
他对自己的定位不是一个兵王,也不是一个孬兵。
而是一个“不好不坏、不高不低的兵。”
他不懂向上管理吗?
也许他不懂,但他却做到了。
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服从命令听指挥,差时不气馁,强了不傲娇。
坚守初心,宽以待人,既不阿谀奉承,也不恃才傲物。
他领会到的似乎恰恰就是“向上管理”的真谛。
整部剧里看起来最懂向上管理的人是许三多的老乡成才。
为人聪明,处事圆滑,更多的顾虑到其他人的感受,甚至是花心思刻意讨好。
他进了部队,兜里揣着两种烟,普通的发给战友,高级货供给领导。
对自己有利就刻意逢迎,对自己不利就避而远之。
听说连队要解散,许三多一个人驻守军营,成才却早就走通关系,转到其他连队,当了“逃兵”。
到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一个圆滑世故,曲意逢迎的人获得了“成功”。
但不仅被战友所不齿,也在最终的特种部队选拔中,因为缺少坚守之心而被淘汰。
职场中,成才这类人往往喜欢以领导的嗜好为尊。
将“虚假的向上管理”作为自己的全部工作,溜须拍马、巴结领导。
像成才一样,如果仅仅只是通过用巴结的方式来获得晋升和赏识,注定是走不长远的,迟早还是会掉进自己挖的坑里。
两面三刀而没有真本事的人,终归还是会原形毕露。
这并不是合格的“向上管理”。
而向上管理的最高境界其实职场中那些让领导如沐春风,让同事心服口服,同时还具有极强的个人能力的人。
他们往往能够急领导之所急,想领导之所想:领导说三分,他们悟五分。
《士兵突击》中的段奕宏饰演的袁朗就是一个典型。
当上级与袁朗在谈论许三多和成才的去留问题时,虽然他与领导各自持有不同看法,但他并没有趋炎附势改变主意。
相反,他保持着自己独立思考,并且让上级接纳了自己的建议。
虽然没有与上级称兄道弟,但看得出他对上级的尊重,以及上级对他的意见的重视。
两个字——靠谱。
职场中,这样的人往往能够将领导交代的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他们会从领导的大目标出发来思考全局。
他们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请求上级的适度指导和支援。
他们不会把所有问题丢给上级,更不会把事情拖到无法解决的最后一刻才通知上级。
跟上级同步信息是一种责任,但解决问题的永远应该是自己。
这种人往往既有能力,还能够对上级的不妥之处提示到位,更不会越权。
其实大多数盈利型企业的领导,都希望员工能够站在更高一层的立场和角度去看待问题,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
上级就是一个普通人,他们手握权力,但也肩负责任,顶着更大的压力。
也许少数领导喜欢听阿谀奉承的话;
但更多的领导喜欢的是有人为自己排忧解难,为自己分担责任。
没有谁是更容易的,在工作或者和人相处中,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的人往往会得到更多的机会。
而如果能做到想集体所想,急集体所急的人更会成会核心力量。
如果能够真正体会上级的苦,也就容易做到“向上管理”了。
能够在关键时刻解决问题,能够让业务变得更容易,能够让员工变得更团结,能够让所做的事业越来越棒,这才是向上管理的核心要义。
你的好友张湧拍了拍你
并请你点一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