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们,大家好。
上周跟大家聊,我在春节期间去体验了一把南方的年味儿。
初三在深圳待了一天,我儿子还给这个城市献上了一首打油诗。
确实,深圳这个城市带给我们的感受就像我儿子在诗里表达的那样:
烟花璀璨高入云,灯光斑斓舞缤纷。
不禁感叹40多年的改开,真的让深圳从一个边陲小渔村成长为国际大都市。
但是就在前两年,我们还总能听到一些“逃离深圳”的话题。
而当权威数据发布之后,关于“逃离深圳”这件事总算是真相大白了。
根据官方的数据发布:
深圳的人口数量同比2022年增长了9.79%,达到了2163.77万人。
也就是说,深圳的居住人口比去年增长了近200万。
这增长的200万人口还是让人感到非常惊讶的。
毕竟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经常听到年轻人说 “要逃离北上广深”。
因为一线城市的房价高,生活压力也大。
但是几年过去了,深圳的人口不降反增。
尤其是在就业人口数据方面。
深圳2023年的就业人口达到了1255.9万人;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19.66万人。
这一数据真实反映了深圳的社保缴纳等实际经济活动。
并且在去年一年当中,深圳地铁的客流量7次刷新了历史纪录(如下图)。
去年的12月31日,更是达到了1017.34万人次。
难道是当初逃离的那批人,又都回来了吗?
也许他们真的回来了。
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一线城市的生活压力再大,房价再高;
但好歹还算公平。
而逃回老家的生活再怎么安逸;
却终究让普通人看不到希望。
还记得《水浒传》里有这样一句话:
旺族留原籍,家贫走他乡。
也就是说,如果你家族兴旺,那么你可以选择留在故乡发展;
但是如果你家庭贫困,你就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寻找更好的生活。
其实这句话放在今天,也依旧具有指导意义。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你会发现很多逃回老家并且安定下来的人;
不是被家里人安排进了烟草,就是进入了电网这样的岗位。
当然还有些运气好的伙伴凭借能力考进了体制内;
但是在没有资源帮扶的情况下,晋升之路也是一片渺茫。
有时候好不容易碰到某个国企招点人,还得挤破脑袋地往前冲。
甚至你想在老家进厂当一个高级的螺丝钉,大概率都得找人帮帮忙。
所以老家的好机会;
是非常依赖祖辈积累下的资源的。
他们的阶层固化程度,反而比一线城市更加严重。
而一线城市完全就是另外一番景象。
大企业和上市公司很多。
只要你有能力,你就有可能实现人生逆袭。
所以对很多人来说:
即便是背井离乡去面对陌生的环境,面对离开家乡和亲人的痛楚;
甚至明知一线的房价高、压力大,他们也义无反顾地冲了回去。
为的就是让人生拥有更多希望,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其实除了工作和发展以外,多数人考虑最多的;
就是医疗健康和孩子教育。
比方说现在一线城市的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
有很多都已经是博士或者硕士的学历了。
但是在老家你会发现,可能当年学习还不如你的同学;
现在可能都已经混成了教育骨干。
当然我们并不是否定老家同学的能力,而是不得不承认;
三四线地区在教育资源方面的确非常匮乏。
至于医疗就更不用多说了。
我记得曾经听一个小伙伴念叨:
回老家参加同学聚会时碰见了当年学习一塌糊涂的发小;
如今他已经成为了重点医院的主任医师……
当发小拍着他的肩膀说,你父母将来有急事可以随时来找我帮忙。
那一刻,他的内心感到颤动……
当然,这些也只是后话。
重要的是你会发现很多老家医院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
最后还是会建议你去大城市看一看吧。
所以对于返回一线城市的另外一些人来说;
他们或许不单单是为了谋求更高的收入;
还考虑了孩子的将来,以及老年人拥有更好的医疗保障。
当然,还有很多人对于老家“靠关系办事”的风格深恶痛绝。
这也是他们再次走上“北上广深”的原因之一。
可能有些人无法想象,在经济不太发达的三四线城市;
办个营业执照或者其他证都能遇到各种奇葩的事情。
甚至有时候你觉得花钱装修买家具这种小事根本用不着去找熟人;
但是让你想不到的是,就这也要打电话到处拜托。
可是如果在一线城市,你花钱就能买到最好的服务。
压根用不着去欠别人这么大一个人情。
而对于办理“证”件的流程,一线早就完全自动化了。
所以对比不太省心的老家;
一线城市在很多方面能让你活得更加舒心。
在老家生活,混得就是一个熟人社会。
可能出门买菜或者逛街,遇到的都是你的老熟人。
倘若你的生活方式与众不同,第二天就会被传遍了大街小巷。
比如那些大龄未婚的男女,可能天天都要被人议论纷纷。
再比如,在老家没有一份体制内的工作,就约等于没有工作。
就连我在老家邻里的眼中,可能也是一个“无业游民”的存在。
更有甚者,你穿得新潮一点总是会引起熟人的侧目;
穿得邋遢一点别人就说你混得不好……
但是这样的情况,在一线城市就几乎不会存在。
如果你想独来独往,你完全可以不用去联系任何人;
如果你想结交伙伴,你都能在这个城市里找到自己的同类。
所以,很多人都回来了。
对于再一次回到深圳的人来说;
其实这一次他们已经不再是背井离乡。
而是想把这里,当做自己将来真正的生活的地方。
你的好友张湧拍了拍你
并请你点一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