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们,大家好。
今天想给大家分享一首我儿子主唱的歌——《勇往》,副歌部分是我和他的合唱。
老读者们应该知道,我儿子在出生时遇到一些挫折,成长过程也极为艰辛,能长成今天的阳光少年实属不易。
这首歌就是以他的成长经历为基础写的,歌词很励志;
是现在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的对话,未来的自己鼓励和感谢现在自己的努力。
希望这首歌能让每个历经磨难的人充满力量。
即使是成年人,多年以后也会感谢自己现在的努力。
4月我们有一场小密圈直播,当时邀请了中交的张方老师分享海外施工经验。
最让我惊喜的是,真的有一位伙伴听完直播,5月正好就去了埃塞。
但是这位小伙伴说,拿到这个机会和他过去的工作经历也有很大关系。
这位伙伴从11年开始在建工行业深耕,到现在大概十多年的时间。
基本上在每一个公司干了很多年以后他就会谋求转型。
主要是因为他一直很有忧患意识,并且喜欢挑战一些新鲜的事物。
古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他在中建工作的时候一路做到培训经理,然后决定离职,最初家人和朋友们都不理解,中建怎么说也是国央企,
为什么要抛弃铁饭碗?
因为他认为,传统施工单位的业务范围相对单一,对个人能力的提升有限。
而未来的职场,一定更倾向于复合型人才;
也就是既能在某一领域精通,又具备多项技能的人。
为了理解整个建筑行业的产业链逻辑,从拿地、墙排、设计,到为什么要建这些楼;
他选择在16年进入房地产行业。
但由于资历不够,没有直接去到大型房企,就先去了地方房地产龙头企业过渡。待了三年,也学到了不少。
那几年正逢碧桂园扩张,他谈到碧桂园这家企业真的很“厉害”;
因为他们可以什么都没有就开始卖楼;
并且也感受到,大企业和小企业确实有差距。
由于有了前期的沉淀,在19年年初,他就成功入职了更大的房地产企业,并且一直干到了今年1月底。
他说这五年房企的压力真的是非常大。
虽然很累,但是对个人能力的提高确实很大。
然而从21年年底开始,公司就经历了一系列的合并重组,裁员了8、9轮。
这种特别不稳定,并且没有出路的工作环境,让他感到非常焦虑。
4月份,正巧看到张方老师分享海外建筑行业现状,他觉得海外应该有不少机会。
所以上次直播完以后,他就直接联系了张老师。
并且家里面也很支持,所以最终成行。
从这位伙伴的工作经历中能感觉到,他是非常愿意折腾的一个人。
或许在特别平静的时代,不折腾是对的。
但是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大部分能够走出来的人恰恰是敢于折腾的人。
从他的工作经历中,我们能感受到机会是存在的;
当然比起往年,机会的数量肯定是越来越少。
所以恰恰是这种情况下,机会才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其实我们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那个抓住机遇的人。
生活并不是获得了机会才去努力,而是在没有希望的时候就应该去努力。
当年我写下金融+教育,实话说我也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实现,彼时的内心也是一片迷茫。
后来我也是在一次次面授、备考证书、丰富实践中,才逐渐厘清了自己的方向,找准发力点,并且抓住了机遇。
我心里也没底,不确定前期所做的那些准备是否对自己的未来有实质帮助。
但是我坚信,技多不压身,因为如果只会某一项技能,哪怕机会来临,也不一定会抓得住。
本着吃亏是福的心态,多做点就多做点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后面我真的也打破了自身边界,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
所以,往往走出去的人比没走出去的人多的是一份勇气和韧性。
并且我们需要看得长远一点、宽一点,同时让自己的内心能够更坚定。
当下即是最好的时间。
可能这个社会戾气很重,情绪非常低迷,大家都在迷茫中焦虑;
但是我们要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总有人让我们感受到正能量。
我们应该做的是去找方向和寻找未来的机会,而不是自怨自艾。
尤其是当下更要坚定和积极,还要乐观起来。
因为最后拼的还是谁能够在这种环境下扛住,谁就能够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你的好友张湧拍了拍你
并请你点一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