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中年职场人,可能都得转型……



伙伴们,大家好。
上周小密圈的闭门直播邀请了一位大咖,我们都叫她梅姐。
她85年毕业于北大,当时的北大和现在的北大还不太一样,那会的北大毕业生也比较愁就业的问题。
她职业的起点并不高,但是经过她的不懈努力,后来成功转型。
她给分享了自己中年人的职场转型经验。

梅姐当年以全北京29名的身份考入北大。
但强中自有强中手,她的同学多是全省前五甚至是状元,这让她有点自卑,读书期间总觉得自己不够优秀。
而且,她当时读的是法律专业,她不知道这个专业出来能干啥,一直在怀疑自己读这个专业的意义。
这种怀疑和不自信,让她在就业后吃了很多亏。
工作干一个不合适,再干一个还不适合;
频繁换工作让她的简历非常难看,她形容当时的状态:没有方向的努力,就感觉越努力越错。

中年危机往往是初入职场没有方向乱撞的“后遗症”,耽误了青春,也耽误了事业。
所以职场没有等待期,每一步都算数。
尽快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擅长什么,然后主动做出职业选择,而不是被迫“营业”。
能找到一份既喜欢又能顺带挣的工作,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现在的时代变化很快,随时都有被淘汰的风险,试错成本也在增加。
比如新能源前几年很热门,但是今年的新能源就变成了降薪减员的重灾区。
外企也无法幸免,前几天佳能被曝内部老员工也开启“再就业”模式。
行业的不确定性已经越来越强了。
对于职场人来说,从岗位的角度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职业,把事情做到极致,也是不错的选择;
无论行业怎么变化,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有一本书叫《当下的力量》,但现实中真正能够做到活在当下非常不容易。
梅姐毕业时恰逢大环境不好,当时很多北大同学的职业起点并不高,大多进入基层工作,甚至有去地方县里和养殖场工作的同学。
但是现在大家都过得挺好的。
主要是因为他们都有活在了当下的心态,既然客观条件无法改变,那就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
从零开始并不是坏事,倘若一开始就走上人生顶峰,后面一旦这个行业崩塌,大多很难走出来。
基层工作的经历,可以给我们带来足够的缓冲时间,去真正了解一个行业;
厘清每个岗位的职责以及和其他工作的关系,提升对真实就业环境的认知。
并且从基层往上走的过程中,更容易预判这个行业的潜在风险。
我常常说自己是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总是在事情开始时作最坏的打算,然后再倒推回来,那我要怎么做可以让这个最坏的结果不至于出现;
把事想到最坏,但是付出最乐观的努力。

正因为这种心态,我会在大多数危机中找到出路。
其实从零开始并不是坏事。
雁过留痕,每一步都算数。

每一次职场转型,都是基于自身能力圈,思考如何去提升自己的职业的竞争力,如何才能不被替代。
职场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兼顾自身的个性和能力。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挖掘自己个性的过程就是发挥自己的优势。
并且不要自我设限,也不要被定义。
最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的清华学子,被贴上“不上路子”、“理想主义者”等标签;
或许他只是不符合部分群体的看人标准,并不能说明他的才能在其他领域就无法施展。
所以找准自己的定位很重要,不要强迫自己,也不要妄自菲薄。
个人能力才是立身之本。

评估个人能力有三个维度: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的沟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求职时,我们需要向面试官展示自己这三方面的能力,并且要有具体的案例来佐证。
前段时间,一个朋友说他要从某行的总部辞职了,我们都很惊讶,因为这份工作平台很高,薪资也算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为啥还要走呢?
他说这份工作内容没有核心竞争力,工资也无法在一线城市买房,他觉得没必要再耗下去。
这两年各行各业都在裁员、减薪,实际上任何时候你要坚信一点:
优秀的人才往往都是稀缺的,多的只是人,缺的是人才。
所以现在大学生一大堆,但是企业依然觉得招不到合适的人。

如果我们能锤炼自己多方面能力,只要能够真正为老板解决问题,哪怕人到中年也依然有出路。
比如在职场转型的过程中,老板不确定你能不能胜任,即使暂时工资低一些,只要能证明自己,也值得一试。
威尔史密斯主演的电影《当幸福来讲敲门》我至少看了七八遍。

电影讲的就是一个典型的职业转型故事,男主从一个推销员变成一位证券公司的经纪人,为了这个机会,他在最初的六个月没有任何工资;
他带着自己的孩子住过厕所和地下室,最后熬过去实现了梦想。
我在转型做金融之初,其实也是这样一种状态,我们说转行穷三年,收入真的别有太高的指望。
但是为了证明自己,我必须要忍受一段时间的低收入;
但是我坚信,只要能证明我有非常好的学习能力,等熬过这一段,我就可以被委以重任。
的确,不出半年,我就脱颖而出。
在我刚进入金融圈子的时候,身边都是在这一行摸爬滚打十几二十年的人;
但是我只用了三年时间就比他们做得好,并且那时候我已经34岁了。
所以真正能够避免中年危机的还是靠个人能力。
最后我总结,只要路子对了,对自己有信心,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职业的华丽转身。


你的好友张湧拍了拍你
并请你点一下“分享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