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之喜!“学渣”儿子竟然逆袭…



伙伴们,大家好。
今天热搜第一,当属房贷降息!央行银保监放大招,房贷利率低至4.4,贷款50万,未来30年可以节省利息2万元。

另外一个好消息就是魔都终于要开始逐步恢复正常生活了,这一两个月的压抑多半来自于魔都的各种魔幻消息。
市场也提前连涨了好几天庆祝各种接踵而至的好消息。
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应该会“不计代价”的提振经济了吧!四月份的相关数据实在太差了,特别是贷款数据,能看出来大家都躺平了。
北京的疫情其实相对可控,只是五月份“神兽归笼”暂时无望了。

神兽最近在家上网课,确实增加了不少工作量,我相对来说还好,就是比较废妈。
不过这也增加了我跟孩子相处的时间,反而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些让人欣喜的变化。

前几天陪他上语文课,老师临时叫他解读两句古文。
不善言辞的他竟然流畅的逐字逐句把每个字翻译出来,引得其他家长都发信息过来赞叹。
毕竟我儿子的“学渣”体质还是挺深入人心的,没想到他古文的语感倒是不错。
这也让做父母的我们倍感欣慰,真是太不容易了!
对于孩子要不要提前识字的问题,我一直比较保守。
总觉得太早识字会阻碍孩子的想象能力,所以就一直没教他。
结果一进小学就被疯狂碾压。
开学时全年级进行了一个识字量的测试。
年级平均识字量900多个,儿子班里最好的是2500个,接近小学毕业的水平,而他只有100多个.....
这是我第一次对海淀教育的内卷有了切身的体会。
电影院里,前排的都站着看,你还坐得住吗?
卷吧!我开始了孩子的阅读提升计划。
一开始我买了几本识字的书,想着每天带他背几个。
但过了几天,随着字数的增加,他前面的也基本忘得差不多了。
这种方式宣告失败!
但我没有气馁,想着带他看他喜欢看的书。但我儿子那时候除了恐龙,其他什么都不感兴趣。
只好买了几本介绍恐龙的书。
他很兴奋,爱不释手,但除了看图片,根本不会去读里面的字。
再次失败!
还好做教育多年的我,这点耐心还是有的,越挫越勇。于是我在网上挑了一套分级阅读的书。

每一本都是一个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以图为主,但会用最简单的文字描述图片的意思。
我从一级(3-4岁)开始,带着他一本一本阅读。
但即便是最低级的水平,他也仍然会有三分之一的汉字不认识。看着他遇到不认识的字,想要放弃的表情,我只能压抑着心中的怒火,仍然面带微笑带着他读。
但因为对文字的不敏感,所以基本上前一天带他看完的文字,第二天他就又会忘掉。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真”字教他认了7遍还没有认住。
每一次教,我都在心里数羊驼……

虽然一段时间之后,他开始认识的字多一些了。但他仍然明显喜欢看图画,不喜欢看文字。我带着的时候都是如此,更不用说自主阅读了。
这时候我想到了第二个办法,找他感兴趣的IP形象,我把这叫做——IP阅读引导法。
我找到的第一个IP是《狮子王》。

自从带他看了《狮子王》的电影,他对那个神奇的动物世界心存向往,催着我给他买书看。
我买了不带拼音的版本,他爱不释手。每天晚上我都会陪着他一起读,但我只负责告诉他不认识的字。
一个月后,第一个IP读完了。他第一次从文字阅读中感受到乐趣。
接着又给他找了第二个IP是《山海经》。

号称天下奇书的《山海经》我自己都没读过,没想到他对里面的上古神兽很感兴趣。
于是我又带着他读完了儿童版的《山海经》,顺便把上古历史学习了一遍。
但即便如此,他自己闲下来的时候仍然会翻出以前的绘本来阅读,只有我带着才能读文字的书。
培养自主阅读文字书的习惯,这是我下一个目标。
这次我改变了策略。
寒假期间我让他先看了一集83版的《西游记》,立刻被里面神奇的故事吸引住了。

我顺势拿出一本《西游记》简化版,告诉他看一集电视,就要读完书上相应的章节,之后才能看下一集电视。
我儿子并不是会努力争取一件事情的孩子,而且那本书是原著的删减版,去掉了一些内容,但保留了原著古白话文的风格。
本以为孩子会放弃,没想到这一次他却真的照做了。
为了能早点看电视,他没事就会拿起《西游记》来读。有时候大人起床晚,到他房间发现他正在读《西游记》。

当然,我们也会信守承诺,在他读完一章之后就带他看电视。
有时候想想,我们这些当家长的还挺“坏”,做事情都是满满地套路......
不过对于小朋友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形势:
能够通过阅读去把书中的情节去跟电视里面的表演结合起来,对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帮助,从而更容易建立起这种阅读的方向。
一本《西游记》他快要读完了,他的变化也肉眼可见:
一是认识的字越来越多了,以前一句话就有几个字不认识,后来一章读下来也没几个字不认识;
二是对古白话文越来越熟悉了,古白话用语简练,一个字代表一个词。一开始他很难理解,但后来他逐步习惯了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三是阅读速度大大加快了,以前一章要读两个小时,现在半个小时就可以读完。
阅读就是一个熟能生巧,建立习惯的过程。
一次吃完饭,我发现他安静的坐在沙发上,在津津有味的读一本纯文字版的新书。

看到孩子真正开始了自主阅读,内心无比的欣慰,这么多的努力终于有效果了。

《西游记》快要读完,正好他们数学老师在教“华容道”的玩儿法,我开始尝试让他接受《三国演义》。

对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三国》这种宏大叙事实在有些难度,我心中不免忐忑。
为了降低难度,我挑了“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这些耳熟能详的典故读给他听,发现他的兴趣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
讲到“隆中对”时谈到了三分天下:北边有曹操,南边有孙权,而刘备则是在赤壁之战之后得荆州南部之地。
我找来三国的地图,挨个为他指了这些英雄当年所占据的领地,他还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原来刘备当年就只有这么点地方。刘备和刘表既然都姓刘,他们又都是皇帝的亲戚,刘备就可以先占领巴蜀,再联合孙权打曹操。
听完他的理解,我心中一暖,眼泪都要夺眶而出。
一年多以前还只认识一百多个汉字,对恐龙以外的世界毫不关心的小朋友,现在不仅喜欢上了阅读,而且能开始有自己的见解了。
知识的就是这么一个过程,一开始脑袋空空,增长起来非常缓慢。
但当他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关联能力越来越强,知识就会几何级数的增长。
大量阅读也让他逐渐缩小跟同学之间的差异。
即便我教他的这些东西,不能够在短时间之内体现在他的成绩上,但是我也见证了孩子的变化和成长。
这件事,我们做对了。
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们要静待花开。
但静待不是躺平,也不是暴力纠正;而是像一个园丁一样时常关注,实时修剪,不断引导。
相信每个孩子都能给我们不一样的灿烂!


你的好友张湧拍了拍你
并请你点一下“分享”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