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这是一个有关科普、阐释、说明武术的公众号。希望能够为大家对武术这一中国身体文化有更好的认识与了解,也期望能为大家通过武术找寻一条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路径。同时,欢迎大家就武术方面的有关问题与见解进行探讨与交流。请大家多多关注,致谢!
武术除了在原始社会并没有约束可言以外,从有武的记载开始,武术就开始产生了对技术使用要求的规训,这种规训不是对武术技术习练本身,而是对一切与武相关的使用范围都含括在内。《孙子兵法》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孙子开篇就开宗明义的提醒到武力争战对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性。而对于个人的武力能力而言,对于周围的人不仅能够保护也有着一定的伤害能力,因为使用这一技术的人就像一把双刃剑。对于武术本身作为一种技击的手段,人们较早的就创造出了一定的规章制度以约束使其向着期望的方向发展,《论语》中提到:“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武术作为伤人的技术从来就没有任何的规则可言,以武术的本质功能而言,无论是踢裆、插眼、锁喉还是撇手指、抓耳朵、撕嘴巴,都是以打倒敌人为最高宗旨,所以武术的习练者在没有受到任何约束的情况下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即使在今天有着强大的法律力量能够约束其能力,但是当对个人造成伤害之后再去进行约束对于普通受害者的个人而言都是“悔之晚矣”的事情。因此,在人们面对武力的强大之时,就开始对武术进行使用规则的书写,在保留其有意义使用需求的前提之下,来确定使用的范围,武术中的“礼”“德”就出现了。
武德对武术的规训从习练者接触武术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了在无规则的意识中制定规则的确定性。因为人们不能直接就完全的信任任何一个武术习练者先天性的就具有仁慈的一面,特别是当他们在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之时是否能够保持不滥用武力,所以人们不能寄希望于每一习练者都是充满道德仁义的高尚之人,只能制定出符合需求的行为准则,才能真正的约束其出现恶的一面。对于制定出规训使用武力的行为准则,从个人的行为方式的约束进而逐渐引申出对思想的约束,从对习练者人的身体与精神的规训将用武的能力锁死在“正义”的笼子之中。从习练者开始之初的人品考察,在传统社会中,师父对徒弟人品的考察可能长达数年之久,而且即使收为徒弟也要经历师父耳提面命的教育,“习武先习德”“武以德立”“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等等,武术中有关礼仪的规矩与要求比其他以往的身体技术尤为重要;到随后的用武,“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等。武德的规训贯穿在武术习练者从身体到心理、从习练到使用的全覆盖。
武术中要求的“八打八不打”正是对德的遵守,即:
一打眉头双眼;不打太阳为首,二打唇上人中;不打正中咽喉,
三打穿腮耳门;不打中心两壁,四打背后骨缝;不打两肋太极,
五打肋内肺腑;不打海底撩阴,六打撩阴高骨;不打两肾对心,
七打鹤膝虎骨;不打尾闾风府,八打破骨千金;不打两耳扇风。
这些内容的呈现就如同黑与白一样容易辨认,而中间没有灰色地带,因为任何一点的疏忽都是致命的漏洞,容不得半点的模糊与马虎。在众多的门派、拳种中都有着大量的有关对武术习练者习武与用武的规定,正是这些内容的规定使武术在不同的武术习练者中产生了统一的共性,通过遵守一定的要求而达到对社会的和谐。也正是通过一定的规则确定下来人们所能够遵循的内容,才能够让武术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得以传承与发展而未曾中断。
- END -
往期推荐
礼对武的束缚
为什么重视武德?
必杀技的正名
点个在看 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