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教学训练之思考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这是一个有关科普、阐释、说明武术的公众号。希望能够为大家对武术这一中国身体文化有更好的认识与了解,也期望能为大家通过武术找寻一条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路径。同时,欢迎大家就武术方面的有关问题与见解进行探讨与交流。请大家多多关注,致谢!

因为经常对着电脑,看的时间久了难免脖子背部不舒服,即使知道许多活动的方式,依然更想找寻一些更好的方法,于是在抖音上开始搜寻起来,虽然之前也关注了许多康复类、健身类、养生类的博主,自我感觉对没有运动常识的人也能侃侃而谈,可是真的在自己身上不舒服的时候才发现,这些理论多少有些不太通透。翻了许多的活动内容,依然没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方式,这也在自己心里打下了一个深深的疑问,不过这个似是而非的问题,自身又说不出来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
昨天因为偶然的有关腹部核心力量与一位医学朋友争论,他提到腹部的核心力量主要是深层肌肉,外部肌肉只是起到稳定运用。而我认为的腹部核心力量训练是针对腹部整体的腹肌训练,他从解剖、从中医的角度给我讲出了腹部核心主要是什么,而非什么,虽然我嘴尖牙硬地从武术实践中进行“气宇轩昂”试图以声音的大小来压倒他的讲解,我也不得不从内心深处认同他从中医、从解剖方面对训练的见解是非常正确的。
在他话语的意思中提到,以前“武医”都是不分家的,现在练武术都不学医学,不学解剖(非高校),怎么能够学习好武术,怎么能够更好地指导别人。我无言以对,只能以极快的问话转移话题,以避免自身的尴尬,对于今天的武术习练者,虽然我们不愿意承认,但是一个事实就是许多的武术习练者确实是因为不喜欢文化课才会去习练武术,在武校里面待了这么多年的我是不需要调研就可以肯定回答的,因为本身我的同学有太多这样例子。即使许多大学的招生,很多同学也是因为不得不的只是期望通过武术能够上个大学或者好点的大学,以便有个更好的出路。其实学习武术本身就是一件相对辛苦的事了,更何止于再学习医学了。

对于今天而言,即使对于技术招式很精通,几十年如一日的实践验证能够获得非常丰富的经历与经验,但是对于课堂教学与训练就武术的训练我们还是粗俗的,在此处的粗俗并不是对武术的批评,而是对于武术的训练或者教学中,某些动作难以掌握的话,我们总是通过不停的训练,试图通过时间、辛苦的付出与努力来填补我们对武术训练教学精细化训练的认识与实践的短缺。
即使今天对武术教学训练方式也是整体性的而非针对性、分解性的,也就是在普通大众的训练中(不针对专业运动员,其实许多专业运动员的训练也是有些相似的)都是笼统性的习练。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某一个用到腹部的动作做不好的话,我们都在加强腹部的力量训练,可是具体是因为整体的欠缺引起的还是腹部的哪一块肌肉的欠缺导致的,武术中相当多的教学训练就是通过增加整体的训练来弥补单一的不足,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虽然我们能够通过增加整体以弥补某一部分的欠缺进而促进整体的提升以此提升局部以完善这个动作,但是相对于如果我们能够分辨出某一个动作的短板而去补齐是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努力与辛苦的。虽然这一个动作能够通过加倍的努力得以完善,但是在整体增加这个过程中,其他的部位也在加强,也就是说对于其他的部位这个部位依然是欠缺不平衡的。而如果我们能够针对这个动作的欠缺评估出是因为哪一块的肌肉或者协调等问题,针对这个部位进行专门的训练是否要能够会少更多的时间与努力呢?虽然可能整体的时间、辛苦付出相比较比补齐木板上的一个短板会收获更多。由此来看,今天对于武术训练运用运动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至此,让我明白了我一直想从抖音上搜寻出来的似是而非的问题,许多的武术养生博主都是做个动作就能疏肝理气、开肩开背、升阳驱寒,这种似是而非的吸引眼球的标题多少有些流氓的嫌疑,因为真正的讲解这个动作背后的逻辑关系就是三缄其口了。
从武术训练方式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在农耕文明的生活下其实中国人更多的都是不吝啬于通过整体的辛勤付出从总体的提升进而补齐局部的短板,虽然这种方式可能相对于针对短板的补齐相对辛苦的多,但是对于不吝啬时间与体力的中国人而言,却是能够比补一点收获的更多,所以我们总是做什么事情总是随口而出的要“努力”,也就有了“铁棒磨成针”“池水尽墨”的故事,有了用“天道酬勤”“勤能补拙”““一份辛苦、一份收获”来安慰自己。

- END -

往期推荐
武者的出路

习练武术意义何为?

如何向人们介绍武术?

点个在看 你最好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