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一位武校多年的同学故地重游,自然免不了对当年的回忆与缅怀。
不得不说,对于武校生活是我们青少年成长的全部,而对于其中的诸多人与诸多事,来来回回、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的絮叨,似乎已经多是物是人非。
许多的人已然失去了联系,有些记忆的事也已经成为调侃的对象,而唯一能够畅谈而又唯一能够记忆犹新的是练功场、练习的内容以及训练的感受。
一直以来都觉得武术是身体的记忆,之前因为兴趣的使然买了好几本有关记忆的书籍,想从中探讨出有关武术传承的逻辑,最终无疾而终。
但是在聊天过程中突然觉得武术的浅层记忆是身体的记忆,而深层次的记忆依然是大脑记忆(内隐记忆)。
在聊天中虽然我们提到许多以前练习的内容,这么多年过去大家都忘记的差不多了。即使我这个一直在从事武术行业的人而言,因为反反复复的就是练习那么点东西,即便也学习了许多新的内容,但是对于新的内容也多是工作或者当时段兴趣的需要,如果一个长时间段没有练习,就会忘的一干二净。更何止那些已经长久脱离武术行业的人了。
许多的技术动作似是而非的残存在记忆深处,但是身体已然难以跟上思维的步伐,产生身体自动化。
而最令人感慨的是,作为一个正值青年的人而言,却是身体大毛病不多,小毛病不断的一种状况。他提到经常走路崴脚,脚面不敢踢硬物(因为受伤)。这些都是以前训练留下的毛病。
无独有偶,这种身上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一堆的话,不仅仅是他,我听到过好几个同学都提到过相类似的话,包括自身在内。大家都认为是训练的“不科学”所造就。
说到武术训练的科学化,科学化一直是近代以来武术追求的目标,从民国的马良的《中华新武术》、王建吾的《用科学说明中国拳术的神秘》、万籁声《国术与科学》等到今天的竞技武术都是一定层面上对于武术科学化追求的结果。
然而到今天武术的科学化依然是武术训练的改革方向,尴尬的是当前武术的科学性是按照西方的体育训练还是按照传统的武术训练方式?
这些年我也在一直尝试用解剖学、训练学、传统训练方式来解析武术的训练,但是对于许多的训练内容因为才疏学浅而又难以自圆其说,只能一会用解剖一会用传统的训练方式,但是这两者又使人难以行成闭环,从而难以形成成令人信服的道理。
这一刻才体会到老祖宗的伟大,一个“悟”字迎刃而解,当你做不到的时候就是“悟性”不够,当你做到了就是悟性达到了,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偶尔骗骗自己,但是却使自己都难以信服。(本身自身的才疏学浅问题,与武术无关)
对于到底是传统训练方式还是西方的科学训练方式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就要看自身所擅长的吧。
最近也去了好几个地方观看孩子训练,在与孩子的聊天中孩子们对于武术训练的科学方式都有所了解,虽然他们也觉得现在的训练方式依然不科学(与其他一些体育竞技项目相比较),但是,时代的进步确实改观了青少年对武术训练方式的认识,这让我想起以前我的教练说过的一句话,他经常挂在嘴边的科学训练方式是:“什么是科学的训练方式,往死里练的方式就是科学的训练方式。”
特别说明: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