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讲武德”的思考,马某某事件缘何受到人们如此的关注?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近年来,某某大师的假摔,某某的雀不飞以及某某擂台打假等都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某些人物更是引起了中国互联网的狂欢。可以说只要接触互联网,必知“闪电五连鞭”“不讲武德”。
其实,我们难以想象,两个普通人物的行为何以引起全民的如此关注,而某些人物的失败又如何能够引起全民成为吃瓜看客以及全体武术习练者的口诛笔伐?
引起这一轩然大波,倾注全民关注的焦点并不是他本身诙谐的语言和开赛前与比赛后滑稽的表演手法。
而在于武术的当代价值与大众认知的悖离:一个“开门立派”的武术“大师”被普通的搏击习练者打败,并且还以如此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在短短的二十多秒间被KO三次。
这不仅打破与颠覆了大众的社会认知,更是在人们耳熟能详的武侠世界中经过光环加持的主角都难以做到的事情,却赤裸裸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
而能够获得广泛关注殊荣的原因在于,大众对武术深层次的情感依赖投射。那么,缘何人们对武术如此关注呢?
中国五千年的农耕文明发展,对土地的守护一直贯穿于文明发展的始终。中国人对土地的依赖来源于生活生存的需要,同时这种依赖也创造出了必须保护土地的方式,那就是通过武术的价值方式来实现。
所以,武术才能够通过自身的价值实现人们内心深层次对其认同与肯定进而实现对现实生活的土地的渴求,并带来生存稳定的希望。

今天大众对于武术的关注更多的是对于近代以来中国所遭受深刻苦难屈辱的警思。
近代以来,中国在“器不如人,制不如人,思想文化不如人”背景下,在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屈辱压迫下,身体的强壮成为人们强大的希望。
武术,这一中国身体的展现形式成为人们觉醒的希望。众多的前辈倡导通过武术实现人们由身体而达精神的觉醒,武术成为了从身体层面觉醒希望之一。
由此,有了霍元甲创建的“精武体育会”,有了张之江倡议建立的“中央国术馆”,有了中国武术代表团在伦敦奥运会表演的轰动。
在随后的几十年间,中国在面对枪、炮不如他人的现实情况下,不得不通过冷兵器来进行弥补,抗战时期也就有了众多的“大刀队”,也有了中国军人在战场上拼刺刀的场景。
对于面对面的战场搏斗就需要习练专门的实战技巧,因为战场的搏斗是见不得满片花草的,武术的主要功能就成为战场上保命的必备手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落后的场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未得到改变,在世界话语权的缺失也使中国难以获得世界人民的认同与接受,更没有扭转近百年间中国在世界人民。而李小龙通过武术打破了西方国家对华人的刻板影响,李小龙成为人们偶像的同时也使这一能力更加为人们所青睐。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香港武侠电影中所塑造的武术英雄人物展现的侠义精神、家国情怀是对近百年来中国人屈辱历史的心理描绘的映衬。 
电影中所塑造的英雄人物正是通过武术主要价值的镜像来实现中国人民期望民族崛起的迫切愿望,使人们对于武术从心理上产生了情感投射。可以说,武术价值的功能倾注着近代人们从身体到心理战胜西方列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愿望。
近年来,类似于某些事件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也正是对武术主要价值映衬下的家国情怀的情感投射,人们对此事件的关注不是武术事件本身,而是武术事件所附带的价值投射体现。
不难理解,这些负面形象也在不断地消解着人们对武术主要价值形象上千年的塑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或许,对武术主要价值迷恋的逝去也正是中国自信、自强得以觉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始。
特别说明: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这是一个有关科普、阐释、说明武术的公众号。希望能够为大家对武术这一中国身体文化有更好的认识与了解,也期望能为大家通过武术找寻一条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路径。同时,欢迎大家就武术方面的有关问题与见解进行探讨与交流。请大家多多关注,致谢!

- END -

点个在看 你最好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