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研究》——于无声处听惊雷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这是一个有关科普、阐释、说明武术的公众号。希望能够为大家对武术这一中国身体文化有更好的认识与了解,也期望能为大家通过武术找寻一条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路径。同时,欢迎大家就武术方面的有关问题与见解进行探讨与交流。请大家多多关注,致谢!

今天收拾书籍偶然从一本旧的笔记本中翻阅出十多年前摘抄的有关武术笔记,其中大篇累牍地从《搏击·武术科学》(现改名为“武术研究”)中摘抄的句子。在那个不舍得买书的岁月,总是在遇到不懂的武术疑惑或者想要与别人讲解武术难题之时,便喜欢到图书馆的阅览室翻阅武术期刊杂志:《搏击·武术科学》《少林与太极》《中华武术》等,而其中尤其以《搏击·武术科学》印象最为深刻,从笔记本上摘抄的内容就可以想象得到当时的认真。与我而言在那个只知道武术训练,不知道武术研究为何物,认为武术技术即是武术一切的环境与年代中,《武术研究》让我对武术的了解与认识,帮助我解答武术疑惑提供了不少的助益。

我想不仅对我如此,《武术研究》作为中国最早的纯粹的武术类的武术科学研究杂志,为中国武术的传播与发展以及武术的科学研究做出了前不见古人的贡献。可以说,今天在武术界的科学研究中《武术研究》占据了武术科学研究的半壁江山(从每年期刊的发行量就可以看出)。虽然可能我们认为《武术研究》相对于其它的核心体育类期刊而言(其实某些体育类期刊为了过度刻意的提高影响因子而故意的减少每一期发文数量或者每年期刊的出版数量,由此也就有了更好的正面形象),难以比拟于一定量的研究高度与深度。

但是,《武术研究》正是以其“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的韧性,以小见大,几十年如一日的见微知著,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厚积薄发,在武术界“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中默默地推动着武术事业的发展,见证了许多的当前武术界研究领域领军人物的崛起,也是当前新一代年轻武术科研人员坚实的陪伴者,更是为老一辈的拳术家和地方性无人关注的拳种提供了一个展现的机会,也让更多的武术研究者认识与了解到在129个拳种(131个拳种)之外的武术庞杂技术内容体系,为老一辈拳术家的技术展现以及丰富的武术技术实践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专业性的展示平台,更为后来的武术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理论研究材料参考。

翻阅以往一期期的《武术研究》期刊,可以说当前在武术科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以及年轻一代的武术研究者的名字都位列其中,都能看到他们的成果。正是《武术研究》这种以小见大的包容情怀以及辛苦的努力与付出,从而使武术由“莽夫”之技术跃升为文化之研究,由武术科学研究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武术的江河湖泊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海洋中的一艘航空母舰,为健康中国、文化中国贡献着自身的力量,更为构建和谐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奋勇前行。

- END -

点个在看 你最好看

猜你喜欢

武术不可承受之重:让武术回归武术

论武术的实践

传统社会武术为什么不需要文字记载

武术习练者总是喜欢夸赞自己的师父厉害?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