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武术理论研究与技术习练的割裂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这是一个有关科普、阐释、说明武术的公众号。希望能够为大家对武术这一中国身体文化有更好的认识与了解,也期望能为大家通过武术找寻一条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路径。同时,欢迎大家就武术方面的有关问题与见解进行探讨与交流。请大家多多关注,致谢!

就武术的研究而言,许多的武术研究者对于武术技术的习练是相当的不了解,也就是说许多的武术研究者只是做文字研究,而许多的武术习练者就只注重技术的习练,其实就个人的喜爱而言这也无可厚非,但是就专业武术的研究而言是相当不利的,最终会导致武术的研究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研究成果成为不接地气的“仙气飘飘”。
武术不同于其他的体育运动项目,对于许多在研究生阶段或者是博士以及其他的武术研究者而言。从小学、初中、高中甚至于大学,某些体育项目都一直在接触,可能某些同学还有自身的体育专长或者一直坚持的体育运动项目,最不济中、高考还是需要考某些体育项目,对体育是相当的熟稔。而相对于武术而言,许多跨专业的研究者对于技术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因为武术技术本身其实还是一个大家即只是“知道”而又相对陌生的事物,更为重要的是武术技术的习练对人身体整体的要求比较高,所以许多同学在接触之后,复杂的武术技术难度对人身体的要求以及对人意志力的考验,真真的让人烦躁,容易打退堂鼓,而且武术枯燥的技术重复以及“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日不练十日空”等俚语让人也甚是望而却步。武术以上的特点与其他体育项目的不同之处让许多的武术研究者知难而退,虽然是研究武术,虽然也知道身体的体悟对武术的研究甚有帮助,但是就其武术技术本身的特点对于二十多岁有着众多选择的年轻人而言,武术确实也有些强人所难,这种演变最终的结局长此以往也就形成许多的武术研究者只注重理论的研究而不注重技术的体悟,最终导致了理论研究与技术习练的割裂。
可能大家也会认为用大学科的理论来套用武术的小学科,不需要技术的掌握,当然这也无可厚非,用其他学科的前言理论对武术进行研究非常有助于武术的发展。但是,就其武术本身而言,某些学科完全可以套用,比如历史学,对史料的查找与搜集是不需要太多的身体体悟的。但是,也有许多的学科难以完全地真正地切合,比如国际传播,在研究武术国际传播的过程中,没有真正的武术体悟,没有真实的武术国际教学经验,所研究的问题与对策只能说是相对性正确。因为真正成功的武术国际传播都是在于点点滴滴的于细微处显真功,如果就相对性的正确的话,不仅是武术,或许提出的问题与对策对于其他的跆拳道、拳击、击剑,舞龙舞狮等众多的身体运动都可以相对性正确。还有些必须有身体的体悟,比如武术文化、竞技武术等等,如果没有身体的体悟,则没有办法真正地体会到武术内在的根本精神,各个拳种演变技术内容的差异性等。特别是内家拳,有些个人的感受是在调研中对于习练者而言真正地难以表达,如果仅仅只是依靠访谈、调研写出的内容于自己而言可能难以更为深刻,这也是武术研究的特殊性所在。
武术不仅是文化的武术,更是技术的武术,对于武术的研究者而言,虽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习练技术必然会浪费研究的时间,搞研究又会难以平衡技术的习练,不过,在研究疲劳之余,来一遍八段锦,来一套动作舒展筋骨,日积月累也会体悟颇深的。
特此说明: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 END -

往期推荐
神话的武术,武术的神化

武术社会功能的迁移

武术学科体系的审思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