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武术的"中心论"(二)
武术的“中心论”近代以来一直充斥在社会大众甚至于武术研究者之中,极端的武术的中心论者认为中国武术庞杂的技术体系以及与众不同的技击技巧的理论原理优异于其西方的单一的只讲究对抗的身体技击技术,而且就其技术体系所彰显的文化内涵正是身体技击技术文明化的表现。
即使现在当前武术的技击能力出现了断裂,众多武术习练者自身无法实现技击,依然认为自我武术技击能力的强大。
即使稍显温和的“武术中心论者”虽然认同西方身体技术各有优点,但是依然没有脱离于这一叙事表达,特别是在武术的研究者中较少有人敢于直面勇气去成为“众矢之的”。
武术“中心论”的根本问题在于没有以马克思主义发展地看待世界的发展,把自身的思想与意识客观地限制在中国这一地域和历史的范围之内。
也可以说是较少的缺乏与世界各国就人类身体技击技术进行更大范围的交流,从而忽视了从宏阔的全球背景来进行审视。
武术的“中心论”更与中国长期的“天下之中”“天朝上国”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是近代以来在香港金庸、古龙武侠文化影响下的电影电视所造就的结果。
香港武侠电影电视中对近代的与西方列强反抗下的武术民族英雄的塑造间接或者说是直接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大众以及武术习练者的认知与认识。
只是武术在近代的西方文明进程中的体育体系框架之下而落后于人,但是究其武术总体的技击手段、内容形式、文化内涵而言体育则是难比其右。
目前的武术主流是这种叙事表达,即使在上世纪60年代武术在西方体育框架之下进行了全方位的改进,承认了西方体育在文明化进程中在传播、公平、团队精神等方面相对于武术有着诸多的长处。
但是这种学习依然没有使武术真正地脱离出对于自身文化体系的过度自信,反而又形成了对西方某些制度体系的全盘借用,否定了武术种种的长处,在过度自信与过度自卑之间没有建立起一个平衡点。
跳脱于武术“中心论”,反而又走进了西方体育“中心论”,因为近代以来我国的体育制度都是仿照欧美国家进行构建的体育体系,老一辈的体育前辈对于欧美国家体育的学习虽然使我国的体育事业得到了空间的发展,但是也不可否认留下了较为深厚的痕迹。
在武术上面从而过度化的实行了竞技武术的比赛规则以及标准化形式,中国传统武术中所彰显的技术内容体系完全成为了西方竞技体育下的“畸形儿”。
特别是对于高水平的武术技术的习练者抑或者对于武术的研究者,武术的高等教育对于个人而言,从根本上对其发展进行了限定,如上学、工作必须具备的运动员等级证书。
如许多的核心期刊有关武术研究必须用西方理论进行解析,这种大概率的限制从而从本质上正在逐渐地灭绝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
其实无论是武术“中心论”还是体育“中心论”,抛去中国武术以及西方体育工业体系下的拳击、自由搏击等,其他文明下的技击技术依然展现了非常独特的特色。
即使今天在非洲草原上许多的民族依然使用其进行狩猎与格斗生存。正是对于“中心论”的过度关注,反而忽视了其他地区的技击技术以及各个技击技术之间不断地动态交互。
由此,当中国武术即使再次强大,技击技术再次回归,成为世界身体技击技术抑或者体育体系中的重要项目,但是依然难以跳脱出自身“中心论”的怪圈。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