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武术发展是武术历史上最好的吗?


今天我们认识到武术的发展好于历史上的任何时代,无论是对武术研究的广度还是深度而言,对技术习练的难度还是劲力的顺遂,对习练人数的多寡等。但是就以武术不同时代的比例而言,这是片面看待武术的发展问题,也是有待商榷的事情。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而言,武术作为全民主要的娱乐形式,武术的普及与应用肯定大于当时代。虽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武术受到统治者的禁锢与约束(如元朝、清朝),但是以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时来看,中国处在战争年代远远大于和平年代,也就是说,武术的普及程度远远大于当前时代,我们应当用比例计算而不能用具体的人数计算,当然以人数的多寡来说武术的好坏没有错,但是应该说是按照当时代的人数比例来计算为最合理的诉求。
当前从政府层面有着对武术的提倡与普及,甚至有资金的大量投入,但是就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体育项目而言,以最近的东京奥运会为例,包含了33个大项,300多个小的项目,也就不论还有相当做的体育项目未被列入奥运项目而受到人们追捧,也就奥运项目而言,以举国体制下的金牌为先的政策指导下,任何一个项目的投入都会比武术的投入相对要多。
由此来看,我们认为的从政府层面的比例的投入而言相比在传统社会的对武术的投入而言也乏善可陈。在传统社会中从政府的角度对于“体育”概念相关的身体活动可以说是无从谈起,但是存在于军队的武术发展而言却是有相当一定比例的政府层面的投入存在的,虽然这种投入不是为了武术本身,但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是为武术的促进与发展提供了莫大的助益。
就武者的发展而言,从唐朝武则天开创“武举制”之后,习武者的发展之路出现了与文相对应的政府层面实际的升迁之路,为武者从底层一跃而“鲤鱼跳龙门”,参与国事与政事。
而今天,武术由“国术”成为“武术运动”,成为运动海洋之中的一颗小水滴,它的精神塑造、强健肢体、艺术审美、修身养性、防身自卫等等都可以被其他体育项目所替代,也可以成为可有可无的存在,确切的说当下的武术的多种形式存在虽然更为精细、多元化发展,而武术的这种可替代性也成为制约武术发展的重要公约数。
即使所呈现的中国传统身体文化的具象化载体,在运动娱乐化、运动休闲化的时代潮流之下也变得让人沉闷,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责任感。而它主要功能的隐喻,反而成为了在当前时代武术发展的桎梏与枷锁。
今天我们对武术引以为傲,在与西方体育做比较之中,为了区别其不同不厌其烦的诉说着武术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与责任。而这些恰恰正是被人容易认同但又不被年轻人所喜欢的,一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美好的寓意,但是没有一个节日让人释放天性,快乐的玩耍,这就是为什么西方节日获得年轻人追捧的原因。
而武术的研究者们,特别是年轻的研究者,花费在篮球、足球、游泳、跑步等运动项目的时间都要远比习练武术的时间长久,这不就是武术发展最大的痛楚?
由此来看,我们认为的武术在今天的发展好于任何时代是一个伪命题。那就以一则笑话收尾吧,一个富翁的财富有一个亿,一个乞丐有一元钱,两个人平均来算就都实现了财富自由。
特别说明: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