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天写的有关武术场馆愿景规划中,有朋友留言提到当前武馆发展的趋势大有可为。这一点不可否认,武术未来的发展会逐渐地超越诸多的体育运动项目而成为中国的主要身体运动形式。
就当前的文化强国、文化自信,这些自信、自强的底气不仅仅只是我们当前的经济发展,因为就世界的经济发展而言,有些国家的经济按照国际人均收入评判标准而言也依然进入了发达国家,但是并没有建立起自身的文化价值属性,或者是因为当受到外力的限制时,其文化属性会轰然倒塌就在于没有建立起真正属于自身的文化体系。其一是没有自身的文化源流属性,如新加坡;其二是没有建立自身的文化体系,自身的一切的解释都是依附在“他者”的概念与理论,如韩国。
中国文化自身不仅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体系,也存在自身的话语体系,近代对西方的学习虽然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自身的文化发展。但是就其本质而言,面对当前我国的社会结构与层次而言,西方的诸多制度与体系并不能解释与说明我们自身。由此,在当前提出的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三大体系”可以说是对当代社会最紧迫的任务也是时代的需要。
对于武术而言,武术作为身体技术文化的凝结与代表,在中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与作用,一方面是身体作为思想的载体,身体决定着思想的存续,武术对身体有着独特的价值功用;另一方面而言,武术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是作为维护与破坏的首要方式,从武术的存续中我们来看待中华文明的兴盛与衰败也有着独特的视角。而最重要的就在于如上面所说,武术就是中国传统的体育,武术是传统社会中体育的代名词、身体技术的代名词。
面对大家所认知的武术发展的热潮,也就是说武术对于社会的价值需求只会逐步地增加,就当前的国际环境而言,也需要中国青少年培养“尚武精神”,当然此处的“尚武精神”不是暴力的破坏,更多的是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对刚毅、坚强、坚韧性格的一种凝结与塑造。而对于武术中的爱国精神、舍己从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重义轻利、修德尊师等价值观的塑造其实也是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美诠释。
这也不难理解,缘何武术的发展大有可为,以及必然可为的原因之所在,也是从国务院到国家教育部再到国家体育总局的诸多文件中都提到武术身影的原因之所在。在此,并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习练武术就觉得武术之好,而是从国家发展需求层面,需要武术自身的价值属性为社会以及国家发展需求提供自身的能力之所在。
特别说明: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