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们一直在讨论武术回归技击,可是谁能讲的清楚武术回归的界点在什么位置?一如我们在探讨回归传统,传统是一个延续的过程,回归到哪一个传统是界限呢?如果我们对于此不能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的话,那么是否我们一直在探讨或者说吆喝的话题就是“空话”呢?只是不停地提出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问题?
不论是回归技击还是回归传统,都是近些年有争议的话题,争议本身首先也在于各种利益夹杂,因为当前的民间传统武术与学校武术、竞技武术经过几十年发展行成了一定的既定的发展程序,而且行成了完善的利益分配制度,要改变就必须打破这种体系时自然会引起多方利益分配的纠葛。
其次是对于传统与技击本身是一个“虚”的口号,只有口号而无实质的具象化的内容体现。今天我们对于传统的向往,更多的是对民国时期诸多武术大家的一种追忆,认为民国时期许多的习练方式、习练手段就是传统的标准,殊不知马良的《中华新武术》以及民国时期许多的大家也都在提倡“科学的武术”,许多武术习练者也在对武术进行革新,再往前推的话杨式太极拳为了在王公贵族之间推行所进行的更改是否也算是一种对技击能力的弱化,虽然杨式太极拳出现了“一门三无敌”(此处无意贬低,只是就事论事)。
如果真的回归到技击能力的“打”的体现,试想一个人轻松“打”好几个的话,大概率国家绝对不会允许提倡的,因为这也是一种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即使有着较好的武德修身。
由此来看,我们对于武术技击的回归更多的不是对武术技击技术能力的显现,而是更多的是对于用传统的理论体系来解析武术技击能力的一种逻辑体系,也就是在当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文化自信、自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视角下用中国传统自身的哲学逻辑体系来解析武术技术内容,而非真正地实现武术技术能力的技击能力的本身。
追忆往昔,散打的确立包括太极推手到如今的长短兵等都是武术为了实现技击能力表现的一种手段,但是这种行为方式的不被认可,不是其自身错误,而在于它们从出生起都是在西方体育制度体系下所产生的产物,它们的解析体系是以西方体育制度来解释武术所以从我们自身建设自身的话语体系来表达武术就显得文不对题,这是散打即使依靠“踢打拿靠摔”依然难以获得更多人认同的原因所在。
武术技术是显现武术思想、理论、文化的外化,技术是一切行为方式的载体,武术的技术所要呈现的是用中国的理论体系来显现武术,其实不论是回归传统还是回归技击,都是要回归能够呈现用中国传统哲学体系来表达武术技术这一界点之内(如果真要具象化的表达也就是在中国武术没有受到西方体育文化强烈冲击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