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武术学科体系该怎么来称呼,目前作为二级学科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是当下的学科名称,如果我们要建立自身的学科体系对于相当的武术研究者而言,武术研究的全面性、多元性以及深度是其他的民族体育项目难以比拟的。
称谓为“民族体育学科”来认识的话不仅对于对外的传播与发展容易从名字上面产生歧义,给人产生意识隔阂和思想隔阂,而且也似乎又回归到体育项目本身。
虽然目前世界上把一切身体运动都统称为“体育”,但是“体育”一词作为舶来品确实与我国的身体运动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性。
即使对于武术的国际传播,我们需求其差异性下找寻共性,但是如果没有自身的个性也难以生存,也就是说缺乏民族性的内容最终也会被自身所不容,这也是建立以“武术”命名武术学科体系的原因之一所在。
由此来看,对于“民族体育”这一称谓十分不恰当。
为何应该把“民族体育学”统称为“武术学”这一称谓,也在于武术的知名度,武术在世界广为传播更有利于世界人民接受,而且从历史脉络而言“武术”这一词汇作为传统身体运动形式,是最具有中国身体运动技术代表性的产物。
虽然我们也有着诸多的其他身体运动项目,比如舞龙舞狮,但是舞龙舞狮中许多的技术内容也多与武术交叉,或者说是武术的技术内容之一。
对于一级学科作为武术学而言,那么二级学科的建设当以能够呈现出代表武术拳种理论体系为二级学科代表,虽然武术内容庞杂,我们提到129种,或者说131种,还是不完全统计,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拳种技术体系都具有代表性。
如太极拳有阴阳思维,那么多的太极拳体系直接就以太极拳直接替代,而少林拳的佛家思想,八卦掌的八卦思想,形意拳的五行思维等具象化地代表了较多拳种内容。
在对武术拳种进行划分,在考虑总体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某些拳种所具有的代表性以及个别小的拳种虽然能够划分为拳种但是也有着一定的时代背景以及自身的可替代性。而对于其他的民族类的项目可以根据文化因素或者技术因素再进行进一步地划分。
由此,对于武术学科体系的建设并非单一的武术技术内容体系,因为武术本身所具有的广泛性是中国身体运动形式的总称,从历史到现实的状况来看,以建设武术一级学科来命名“民族体育学”也是具有一定意义。
当前武术学科体系的建设在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方面差强人意,但是相比较而言已经是最好的了,如果以“民族传统体育”与“武术”为关键词来在知网进行搜索,相比较而言,武术的学术研究比民族传统体育不在一个体量,而且武术当前在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发挥的价值与作用是具有突出代表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