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闲来无事,在公园偶遇一大爷在练习太极拳,一身白衣长衫外加花白胡须,轻盈的身体,颇有仙风道骨的即视感。
闲暇休息之余,跟大爷攀谈起来,大爷自退休以来,师从公园派,对太极拳研究学富五车,24式、42式,太极剑、陈式、杨式等等在近十年的太极拳习练中经历可谓丰富多彩,无论是省级冠军还是全国冠军家里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冠军奖牌,提起来满是自豪,对自己的丰功伟绩甚是骄傲。
大爷如此开怀的心情让人对太极拳的养身、养心的价值功用也是由衷赞叹。近些年大爷跟朋友全国来回穿梭参加各地的比赛,结束之余每个人脖子都是奖牌满满。
从大爷习练太极拳的身姿不难看出,大爷的身体甚好,从习练的拳路中也可以看出是经过长时间的磨炼,太极范儿十足,再加消瘦的外表与仪容,如果大爷再能吹嘘一番,说是某一大派的掌门都不为过,谁又敢质疑其“深厚”的武学功底呢?
不过,习练的太极拳确实是存在着公园派的痕迹相当明显。大爷最后提到,交几百块钱,大家一起组织到一个地方打打比赛与同行交流交流,吃吃转转还能拿奖牌,这可比报旅游团实惠多了,关键是自己习练的太极拳还能获得认可,不仅锻炼身体还满足了精神的愉悦。
这些话让我瞬间对于许多的武术比赛的负面影响发生大的改观。组织者挣钱,参赛者花钱买获得感,对于许多的儿童青少年以及老人,或者说非专业的年轻人而言,并非是一件坏事。
近年来,专业的大大小小的武术比赛可谓是目不暇接(套路),单就武术的项目甚至于超过了体育其他项目比赛的总和。而且一个人不仅有个人还有双人更有团体赛,各个组中不同的项目,同一比赛中还分有甲、乙、丙、丁等等。不仅让人赞叹,是武术确实繁杂还是武术比赛的含金量有待商榷?
之前认识一个朋友(不说具体的时间与场景,也不说具体的比赛与赛事,以免让人对号入座),习练武术一年有余开始了省级比赛、两年之后拿到了全国的冠军、三年打进了世界级的比赛而且是能够获得一定层面认可的赛事,并非说世界没有天才,但是就其它本人的技术水平而言,我想如果从武馆或者武校里面随便挑出来几个都比此人强。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这是现实,并非说此人人不好,此人对武术的热爱程度本人自愧不如,但是因为站在一定的平台之上而去获得的那种成绩让人……。如果说这种现状是个例的话,那么如它般的水平打比赛拿成绩的傲娇身影此刻能够罗列出一清单。
与大爷打比赛所不同的是,一个获得身心健康、愉悦心情花钱获得了生活的满足感,这种社会性质的比赛对于武术的传播与发展大有裨益。而一些看似专业的比赛,却是消耗着国家的专项资金对于较低水平的人员因为某一平台而获得彰显却显示出自身高超的技术水平却实实在在在一定层面破坏了武术的和谐发展,如果是这些比赛真的养活了武术一众裁判其实也算是蛮好的一件事吧。
想起之前朋友说过的一句话:“你们武术怎么那么多比赛,月月有冠军,每次拿的奖牌都可以卖废品吃顿烧烤了。”虽然是句戏言,但是不过在谈笑之余,不仅要问,对于某些比赛设置,武术金牌到底“知”“值”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