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随着中国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信息媒介的改变,与以往所不同的传播方式对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武术作为百姓日常喜闻乐见的中国传统运动形式,既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又是中国身体技术的外在彰显。
而在信息媒介的传播下,以“网红”特质或者说在“利益”的驱动下,诸多武术习练者在互联网之下做出了诸多不合时宜的举动,如网上约架、线下打架以及马保国事件产生的种种有违公俗良知的武术行为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不难发现,互联网之上对于许多问题的出现,有资本助推的结果,有着谋划的范本,这些事件对武术的传播与发展产生着严重的负面影响。
对于国人而言,对于武术又爱又恨,爱之深在于每临国家民族危难,总有如岳飞、戚继光、许世友等英雄人物拯救国家、民族于危难之中;而在百姓之中又用许多勇武之人,即使不是武术习练者,但是有着暴力暴力值于百姓而言也是武术本身之过。
这种毫无逻辑的思维认知之百姓而于武术又难以言表,于是乎,有关武术的风吹草动总是会引起许多大众产生误解与错读。
在马保国事件之后,国家有关单位与部门对此事件进行了管理,近年来也制定与探讨了诸多武术发展问题。
2021年1月9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发布了关于“清理整治武术乱象规范赛事活动管理办法”,明确提出规范有序开展各级各类武术赛事活动,促进武术行业健康发展,预防并处罚违背中华体育精神、违背武德、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
2022年9月体育总局、公安部、民政部、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搏击类项目赛事活动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2024年3月29日,国家武术研究院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召集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和青年学者委员会的学者齐聚京城,就武术研究院的调研结果进行讨论。探讨了竞技武术套路规则、动作库的构建、电子护具的推广、武术兵道名称等问题。
2024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武术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高屋建瓴的指导性政策,为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动力。
由此,武术的改革与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二)
坚持人民至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
武术的改革与发展首先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以人民的利益进行谋划改革与发展。对于武术而言,要把维护人民健康、娱乐人民生活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遇到武术改革与发展的难点与堵点之时,想一想人民需要什么、百姓期待什么,如何维护好大众的利益,能否符合百姓的心声。
其次,要发挥人民的力量,新中国的成立是在党的领导下,数以万计的人民大众共同奋斗的结果。由此,武术的发展要充分发挥人民的力量。在武术的改革发展中,要充分的让人民参与进来,多听听百姓的呼声,无论遇到任何困难与挑战,只要是集合百姓的支持与参与,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趟不过去的河、翻不过去的山。
(三)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武术的改革与发展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想问题、找方法,切勿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制造假、大、空的空中楼阁的漂亮政策,这也是解决武术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以当下的我国现实情况和武术的实际出发,对于群众武术、竞技武术、学校武术、武术经济的发展立足地区、国家的实情,把握实际、摸清规律,对于一时难以有实效又没把握的政策实施,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也要精雕细琢,先采取试点,有点到线、有线到面的探索,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深化武术发改革与发展的规律认识。
(四)
善用法治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
近年来,武术中发生的种种负面新闻与习练者的法制思维单薄有着直接的关系。一切以武术技击技术见真章是落后、愚昧的固化思维。在和谐社会发展的今天,武术技击价值的改变从而致使武术的本质功用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对于网络之上污蔑、约战的行为受害者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声高就有理”的年代已经过去。各地区的武术协会要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本地区武术习练者的法律意识,确保武术习练者知法、用法,减少违法的事件发生,确保武术的改革与发展在法制范围之内。
同时,在武术的改革与发展要与法制相协调。武术的某些社会功能本身与法制在一定层面上是相互悖离的,因此要坚持在法制轨道上实现武术的改革与发展,任何政策的实施都要充分考虑法制建设,要于法有据,有法可依。确保武术的改革与发展保持在正确的航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