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武术和业余武术该怎么界定?


在前天写的有关《武术比赛金牌“知”“值”多少》一文中大家在留言探讨有关武术的比赛赛制的专业与非专业之时,许多人也提到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该怎么来界定武术的专业性和业余性?”
虽然感觉这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但是却难以回答。一个朋友提到“省队、市队的为专业队,业余的则是指兴趣班出来的,武馆一类的出来的也算业余。”这个回答从目前体育的竞技行业来讲没有问题,就是以国家的竞技比赛为主,以能够获得国家资助,简单来讲就是在训练期间的训练、生活都靠国家补贴,自身需要努力获得成绩以回报地区和国家的资助,也就是说他们的吃饭、穿衣、学习甚至于生活补助都来自国家。
对于许多人而言,这就是专业的。这个专业的区分不是从习练技术以及技术水平能力的获得来看待,而是从身份来确定。因为就武术而言,在国内有塔沟武校、莱州武校、宋江武校、鹅坡武校、延鲁武校、小龙武校等等都成为了武术教育集团,其庞大的学生基数找出一部分习练水平高超的人不在少数。(虽然有些地区是省队校建,但是一些其他队员也有着较好的技术水平。)
那么,他们中许多人的技术水平与市队或者说省队中的某些队员也不遑多让,那么他们是专业的吗?如果他们不算是专业的,那么按照当前我们对武术的定义而言,省队、市队练的是武术吗?不如说是竞技比赛的舞蹈来得更为确切。
显然这个定义难以有合乎逻辑的解释。
有朋友提到:“周训练时长超过42小时的,就可以称为专业的,否则就是兴趣。”这个从时间来划分对于武术的专业与业余看着似乎有道理,但是也极不合理,这个投入的时间与产出难以成正比的话,算是可行吗?特别是在武校中,许多的孩子虽然练习武术,但是心并非习练武术,总是有那么一部分蹉跎岁月的孩子,天天在武术环境以及习练武术的时间绝对不少于6个小时,他们的技术水平还不如在武馆里每周练几次的孩子,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显然以时间来界定也太过牵强。
本人访谈了几个曾经在省队、国家队以及民间的武术习练者,其回答各不相同,有的提到“参与专业比赛的叫专业队队员,否则就是业余的。”有的认为“长久坚持,锲而不舍的叫专业队员”有的觉得“能够获得国家认可的就是专业的”。上述的回答与各自的立场都有着天然的接近,都是站在自身的角度来考量这个问题,而并没有真正地以“他者”的视角给予一个合理的逻辑解释。当然,对于从运动员的身份认可区分专业与业余的人占主要的百分比,但是不难发现这种回答更多的是受到竞技比赛和国家体育制度的影响。
在网络之上,以“专业、业余、武术界定”等几个关键词来查找,虽然有着诸多的格斗方面的业余与专业习练者的区分,但是这种区分也并不严谨,而对于武术的业余与专业来讲并没有一个合理的答案。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似乎又不不好回答。那么,该怎么界定武术的专业与业余呢?
特别说明: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