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开启一种极简生活


「2024年6月15日摄于甘肃省天水市」
最近恰巧赶上搬家和读《极简生活:断舍离的艺术(2版)》,对自己的欲望、需求等又重新审视了一番。
记得我来北京第一次搬家,从西三旗到回龙观,我直接打了一个出租车,一个书包,一卷床被,轻松就出发了,也不用楼上楼下多跑。后来随着在北京年头越来越久,加之结婚生子,东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害怕搬家了。
《极简生活:断舍离的艺术《2版)》并不是一本值得人人都去读的书,也并不是一本经典,它只是作者对于自己生活历程的一种梳理,书里其实有很多口语化的东西,容易理解也贴近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我在微信读书读了一遍,后来又听了一遍。
其中对我影响最深刻的观点是,“我们很少花钱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这说的不就是被各种购物App、直播带货、满减优惠、双11、618等“培育”起来的我们么。但这真的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吗?我们到底是在为梦想买单?还是在位商家贡献销售额,为他们的梦想买单?
毫无疑问,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梦想买单。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打算开启属于我的极简生活方式。于我自己而言,极简生活并不是节衣缩食,而是希望能够达到真正掌控生活,把握生活,有计划地去生活。
当然,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尤其是当下,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都被商品、广告和营销轰炸,“京东618,全民搞批发”的口头禅言犹在耳,生活中稍有不如意,我们便用购物、吃喝去消遣。购物和吃喝,使我们快乐。
美国禅学导师阿迪亚香提说,“每当我们买下或者得到一件心向往之的物品,我们得到了短暂的快乐和满足。但这种快乐的理由并不是我们得到了我们想要的,而是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们停止了渴求,从而感受到了平静和快乐。”
只是,这样的平静和快乐,着实有些低级了。内心丰盈、情绪稳定、心态平和才是高级的快乐。这些高级的快乐,我想应该和购物、吃喝关系并不那么大。
所以,尽量减少那些不必要的购物吧,“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亦或者在购买新物品前,该好好思考购买的必要性。如果只是冲动性的需要,在购买前多问几次,便有可能就不会下单了。
对我自己来说,开启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有几件事是需要经常做的。分别是关闭个性化推荐、定期整理账单、重塑消费观。接下来我展开说一说。
关闭个性化推荐
个性化推荐是算法推荐时代的核心。张一鸣的字节跳动便是依靠算法推荐起家,如今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知名的企业家之一。字节跳动能够依靠算法推荐成功崛起,实则是抓住了用户的关键需求。
字节跳动成功后,基本上能叫得上名字的APP,都有个性化推荐管理的入口。众所周知,这个板块也是企业广告营收的重大组成部分。
个性化推荐是被动获取信息的方式,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不好好设置一番,迎面而来的信息便会不断侵蚀我们的时间,长此以往影响我们的认知判断,影响我们的记忆力、视力等等。
所以,我在下载新APP之后的第一时间里,会在设置里找到关闭个性化推荐管理的选项。如此设置一番,整个界面看起来便会清爽许多,瞬间也不让人那么焦虑了。
不接受被动的信息侵扰,我通过RSS订阅等方式,主动去获取信息。我订阅了一些频道,在此前的《我获取信息的渠道》一文中做了简要的说明,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在新闻媒体的这么几年经历告诉我,不下载新闻APP,不关注新闻热点和热搜,不知道某些人物,丝毫不影响日常生活。
除了关闭个性化推荐管理选项外,我关闭了大多数应用的通知,只留下了天气(我使用的是彩云天气),日历(Google Calendar是YYDS)和Gmail.com,微信语音和视频的声音通知。其他诸如快递、又有新用户关注我了等通知,我都一概屏蔽掉了。
定期整理账单
定期整理账单,对于我来说是断断续续坚持,有断断续续放弃的一件事儿。
断断续续放弃是因为,这件事儿很难坚持下去。而断断续续又坚持在做,是因为我一直相信这件事儿是十分有益的,对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是特别有帮助的。
只是我一直没做好。
我记得差不多是2018、2019年,我下载了各种记账软件,包括随手记、鲨鱼记账、挖财和支付宝、微信支付的账本等,甚至有段时间还使用Notion自己做账本,我可真是折腾,但却没做出个所以然来。
所以,到现在我的财务状况还是一塌糊涂的境地。我一直执着于追求有一款记账软件能让我坚持记账这个行为。但好像追求这个APP也没什么必要,因为最重要的是开源,去赚钱,不断赚钱吧。挺纠结的。
当然,我在财务状况上也并非没有亮点可言。差不多也是2018、2019年那会,我开始了基金定投,截至目前我定投了三到四支基金,每个月都会把固定收入的固定部分定投进去,虽然到现在都处于亏损状态,但因为不着急赎回,并且还会一直定投下去,所以也并不担心目前的小幅亏损。
后续有机会,我可以说一说我定投的基金和定投理念,如果有兴趣,也请您持续关注我。
除了整理账单外,定期整理自己的所有物品也十分有必要。定期扔东西可以从厨房、冰箱开始,再到自己的书桌、衣柜去。
我在整理物品时的核心逻辑是,如果不确定这个东西要不要,那就是不需要。一般情况下,我会把这类物品单独放置在一个地方,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外还没有使用过,那我就放置二手或者直接扔掉了。
但有个习惯我一直保持着,那就是购买比较贵重的物品的盒子、说明书等附着物,我一般都会留存。哪怕有一天要闲置出二手,看起来也好像比较光烫。看似是这么个理,但好像确实也没必要。就当是个洁癖吧。
另外,我觉得收纳盒是一个伪概念。去各大电商平台看关于收纳盒的广告词都是“让生活变得更整洁,更美好”,但仔细一想,如果不整理,收纳盒是不会让家里变得更整洁的,要是像我家里还有小孩,那收纳盒就只能当做他们的玩具了。
也有人说收纳盒可以把同一类物品放置在某个固定的地方,让它整齐也让我们知道它的位置,以便下次使用时能够更高效快速找到。这也是痴心妄想的诳语。如果个人养成了使用过后重新放到原来的位置上,那完全是不需要收纳盒这个东西的。
重塑消费观
经过这么些年的买买买,我逐渐养成了自己的消费观,即“只买最合适的,只买最需要的,不囤东西”这三大观念。
只买最合适的,在这个观念养成之前,我当时花费将近3000人民币购买了一台Sony品牌的新款头戴式耳机,到现在这一台耳机我还在使用中,将近6年多了。按道理说已经值回票价了,但我内心还是不平衡的,因为这个需求并不适合我。
有一次收到了某米品牌的一款入耳式耳机,我插到电脑上便能够方便、快速满足我的需求。价格也就不到50块钱,质感也不比Sony差多少。从那会儿起,我觉得买东西一定要找到合适自己的那一款,就行了。
只买最需要的,这又是一个层面的进步和升级了。当下,我们的生活被各种节日带来的仪式感,各大平台的购物推荐,以及各种需要烧脑使用的优惠券等裹挟。很多人会主动跳到这个“陷阱”里去。殊不知,这些需求都是产品方们苦心积虑、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用来提高转化想到的办法而已。如果你上钩了,那他们就成功了。
我想,单凭这点,我绝不上钩。我使用各大电商APP,都是有需求直接去买,很多时候不会使用那些优惠券,看似是损失了什么。但如果经常在APP里购物遨游,使用乱七八糟的优惠券购买来各种并不必需的东西来,钱乱花了,东西也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这完全就是双输的行为。
不要囤东西,我觉得也十分必要。在这次搬家后,我愈发觉得囤东西的坏处了。搬家过程中,有较多的物品是洗衣液、卫生纸、沐浴露等快消类的生活用品。我这样吐槽囤货,那边京东、淘天等APP肯定是偷笑的。因为他们的年中大促和年终大促都实打实的见效了,而我则被绑架了。
这些生活用品确实十分有必要,每时每刻都会用到,但我想可以一点一点买,价格也不会贵多少。囤那么多既占地方,搬家时又劳心费力,确实必要性不大。如果囤了太多货,反而会让我们养成尽快用完,反正家里还有的铺张浪费的习惯。
当然,这些生活用品都是老婆在囤。而我囤的则是实体书。这次搬家,其实搬运的大多数Zlibrary的书,我自己也有一些,但并不多。
……
以上,就是目前这个阶段,我想要开启极简生活,所要去做的事儿,其实更多是关于我自己生活的一些碎碎念。但我认为,这些碎碎念背后的生活方式很多时候也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他的为人处世、喜好性格等。
希望极简的生活方式能让我们更专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