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下半叶,传统老牌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已摇摇欲坠,风雨飘摇了。
巴尔干半岛各民族自我意识,都在不断增强。
1870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做出了让步,使得保加利亚拥有“大主教”,再后来,又能拥有自主教会。
再后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的部分领土或附属国逐渐脱离了,比如1875年的黑塞哥维那。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欧洲可能真要不行了。
巴尔干半岛危机重重。
1876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控制的保加利亚发生了起义,反抗帝国统治。
但结果,保加利亚遭到了残酷镇压。
在英国等协调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依然拒绝国内改革呼声,拒绝承诺的各项改革等,拒绝外国的指手画脚。
俄罗斯民众对保加利亚的东正教徒的悲惨恶劣遭遇也极为愤慨,舆论汹汹。
这种强烈的宗教诉求,最后使得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决定援助保加利亚。
但俄国真实的隐藏目的是什么?
1877年4月,俄国向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宣战。
1877年7月,英国内阁决定,如果俄国占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英国将对俄国宣战。
1877年底,俄国不断胜利,占领君士坦丁堡指日可待。
1878年1月,英国明确表示加入战争,派舰队游弋在达达尼尔海峡入口。
1878年1月底,俄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签署临时和平草案。
1878年2月,奥匈帝国建议召开欧洲大会。
英国同意参会,但要求俄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平条约的每条都要各大国来讨论。
1878年3月,俄国迫使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签署了《圣斯特法诺条约》,俄国能最终控制巴尔干地区,完成既定目标。
十几天后,条约才给英国看。俄国强硬的说,看看是可以的,问问题也是可以的,但俄国是否接受就不一定了。
几天后,英国决定召集后备军,调动印度的军队,要占领塞浦路斯和亚历山大勒塔。
最后,印度后备军也实际抵达了马尔他。
英国如此强硬,让俄国等欧洲各国大为震动。
俄国刚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大打一战,还要跟英国再来一战吗?
俄国那时候已比较困窘了,军队战力也减弱,不大愿意跟英国战争。
结果,1878年7月,英国、德意志帝国、法国、意大利、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共同签署了《柏林条约》,特别是废除了俄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签署的对俄国极为有利的《圣斯特法诺条约》,严格限制了俄国的势力范围。
经过艰苦的战斗,在付出20万人伤亡的惨痛代价心爱,俄国战胜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将保加利亚成功的解放了出来,还占据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大片地区。
如此重大的胜利果实,付出惨痛代价换来的,那就应该坚决维护,不能轻易再失去。
结果,胜利果实却在最后的和谈里,烟消云散,没了。
这个外交和谈结果,被称为俄国最大的外交失误。
在柏林会议中,以英国为主的欧洲列强本质上是担心俄国的胜利会让俄国在巴尔干半岛地区站稳脚跟,所以他们联合起来“强迫”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接受了限制俄国扩大势力范围的条款。
结果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还真被“唬住”了。
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内推行了不少自由化改革措施巷,结果保守派恨他,自由派觉得开放的不够,两方似乎都不满他。
在对奥斯曼土耳其战争逐渐接近尾声的时候,俄国国内反对亚历山大二世统治的情绪日益高涨。
亚历山大二世几次遇刺,幸好无恙。
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最终还是被暗杀导致身亡。
亚历山大二世的儿子继位为新沙皇,即亚历山大三世。
亚历山大三世鉴于父亲自由化改革导致身亡极为愤怒,拒绝改革,俄国大为倒退,重回残酷的专制时代。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公众号主页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点个喜欢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