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杀日本丰臣秀吉,最高封赏是什么?明朝真是大手笔,霸气啊



倭寇,可以说是明朝东部沿海的一大祸患。
这些日本海盗跟远遁到漠北的蒙古部落,一直困扰着大明王朝。
到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等时候,倭寇才得以被大范围剿灭,沿海稍微安定。到万历年间,日本又大规模两次入侵朝鲜。明军援助朝鲜,抗击倭寇,并最后取得了胜利。
到明朝末期,日本建立了德川幕府统治,开始闭关锁国。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明朝军队及沿海百姓抗击倭寇,剿灭倭寇,也是能拿到赏格的。
赏格是指悬赏所定的报酬、赏金。
明朝通过不断调整赏格,来保证这种重要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和活力,更好的刺激鼓励抗击倭寇。
那这种赏格一般是多少呢?

明朝主要是以斩杀的敌人首级来确定功次赏格。
明朝初年朱元璋时,就已有初步的防御倭寇的赏格。
1396年,朱元璋就确定擒获倭贼升赏格:“凡各卫指挥获倭船一艘及贼者,佥事升同知,同知升指挥使,仍赏白金五十两,钞五十锭。千户擒获者升指挥佥事,百户擒获者升千户,其赏俱与指挥同。在船军士能生擒及杀获倭贼一人者,赏白金五十两。将校、军士与倭贼陆地交战,能生擒或杀获一人者,赏白金二十两,钞二十锭。”这样看下来,升官、赏钱等方式都有。其中船上水兵生擒或杀敌一名的,能赏银50两,陆地士兵则是20两银子+钞20锭。
到了朱棣永乐年间,倭寇之前被打击的比较厉害,没那么猖狂。
赏格大概没有变化。
到了嘉靖年间,倭寇又非常严重了,尤其是嘉靖三十年代,倭寇之患大概达到了巅峰。
1553年,嘉靖皇帝调整赏格,而且制定的很细,对各种不同的情况,都有不同的赏格。
比如,“擒斩真倭从贼一人,赏银十五两,次从贼首,二十五两,渠魁五十两。 ”
如果是用火器杀舵工贼首,逼退倭寇的,或者在倭寇船还没靠近就击破对方船的,大舟赏银二十两,次者十两,小者五两。
如果还能献妙计并最后获得大胜等这种,虽然没有斩杀首级,但仍旧论功行赏。
在抗倭战斗中,如果明朝这边有人受伤或阵亡,怎么办?
“临阵被创者,给银一两,被杀者,给银五两,复其家。有先登陷阵而死者,给银二十两。”
在嘉靖年间的这个赏格规定里,还将倭寇分成不同的等级,比如贼首、次剧贼首、船主渠魁等,各有不同赏格:“抢斩漳寇、海寇为从者,赏银三两,次剧贼首,五两,船主渠魁,二十两,酋首为众所服者,五十两。其夺获贼艘大者五两,中者二两,小者一两。”……
到了1556年,嘉靖皇帝再次调整发布了御倭赏格:
比如,“凡水、陆、主、客、官、军、民、快临阵擒斩有名真倭贼首一名颗者,升实授三级,不愿升者,赏银一百五十两。获真倭从贼一名颗并阵亡者,升实授一级,不愿者赏银五十两。获汉人胁从贼一名颗者,升署一级,不愿者赏银二十两。 ”
如此丰富的赏格,说明明朝那时的倭寇非常严重,需要高额赏赏格有望评定。
1560年,淮扬地区赏格:“凡海中迎斩新倭一人,即给银二十五两以示优异”
这赏格有所变化,有所下降,反映出沿海倭寇没以前那么严重了。

万历年间,明朝多次调整赏格。
比如,1576年将赏格分成三个等级功次。“若贼徒分伙疏劫及败遁零星,擒斩者列为第三等。内获有名真倭贼首一名颗者,赏银二十五两,不愿赏者,升署一级。获真倭从贼一名颗者,赏银五两。凡阵亡者,升一级,获功另叙。 ”
到了万历十二年,1584年,明朝再次调整赏格制度,并且最终定型。
比如,“定贼七八百人至千人,船十余只至二三十只,擒斩有名大贼首
一名颗,升实授三级,不愿升,赏银一百五十两。擒斩真倭从贼一名颗,升实授一级,不愿升,赏银五十两。”
到了万历中期,日本丰臣秀吉两次率兵大规模侵略朝鲜半岛。
中国明朝援助朝鲜抗击倭寇,平定战争。
明朝1592年调整赏格:“有能擒斩关白平秀吉,妖僧玄苏者,赏银一万两,封伯世袭。”“其斩平秀如、平秀忠、平行长、平义智、平镇信、宗逸者,赏银五千,世袭指挥使。若海外各岛头目有能擒斩各贼来献,许即封为日本国王,仍加厚赉。”
明朝这次调整赏格的力度非常大,规模空前,特别是对日本权臣丰成秀吉的首级悬赏,高到以册封日本国王为筹码,希望能让日本国内火并,从而从朝鲜撤兵或战败。
从以上可以看出,倭寇严重时,赏金就高,反之,赏金就低一些。
涉及到大规模战争的,那赏金就更高了。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公众号主页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点个喜欢呗!"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