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一支军队,常规编制是多少人?
几万?还是几十万?
有人说,十万人为军,勒为五军,军二万人。
在商朝时,军队分为左军,中军和右军。
最基本单元的军队建制是十人,正所谓“古者士有什伍,车有编制”
西周时,战争以战车为中心,一战车为一乘。
一战车配备士兵25个人,其中有甲士10人和徒卒15人。
比如武王伐纣时,革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这加起来,得有四千人上下。
西周中央军队大概有西六师,殷八师,成周八师。
在师上面还有军的建制。其中,制军编制,12500人。周天子有六支军队。大诸侯国有三支军队,次国二支军队,小国只有一支军队。
再往下,2500人为师,师的统帅为中大夫,500人为旅,旅的统帅为下大夫。100为卒,卒长都是上士。25人为两,两的司马都是中士。五人为伍,伍皆有长。
很明显,西周军队已开始有了军、师、旅、卒、两、伍的成型编制了。
军队的最基本单元是伍,伍伍递进,这就是所谓卒伍,队伍。
自西周以来,军、师、旅、卒、两、伍这种编制就成为一种传统,五人为伍,五五递进。
到了春秋时期,又开始有了上军,中军和下军。
西汉时,就已出现伍、伙、队、官、曲、部、校、裨、军这种编制。五人为伍,二伍为伙,五火为队,后面几个全是2进制,比如二官为曲。
唐代时,就已出现了团、旅、队、伙这种编制。
一团200人,一旅100人,一队50人,一伙10人。
明代,又有千户、百户、总旗、小旗。
千户120人,百户120人,总旗50人,小旗10人。
古代这种军队编制组织每朝每代或多或少都会改变,但基本的形式还是延续到清末。
近现代出现的军、师、旅、团、营、连、排、班,也是在古代军队编队组织上发展而来的。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公众号主页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点个喜欢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