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西伯利亚,苏联算什么?二战日军有多狂妄



二战时,日本曾经把苏联作为主要假想敌,计划以日本陆军为主导,以中国为基地,要向西伯利亚扩张,消除北方苏联的威胁。
这就是日本的北进战略。
日本还有一个南进战略,那就是以海军为主导,主要假象敌是美国,向东南亚地区扩张。
1937年7月,日本全面侵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日本以为中国会很快屈服,结果中国军民浴血抗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
1938年6月,日本从苏联叛逃的一人那里,了解到苏联“大清洗”的一些具体情况,于是认为苏联军队战斗力估计下降很多。
毕竟苏联成立后,对外似乎还没真正打过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战争。
膨胀的日本认为还是有希望战胜苏联红军的。毕竟苏联红军也是俄罗斯人,日军以前又不是没打过俄军,还最终胜利过。
于是,1938年7月,日军挑起张鼓峰事件,在张鼓峰附件对苏联发动了战争。
结果,出乎日军意外,日军一败涂地。
日本把失败归咎于自己正在集中精力对中国战争。
但日本哪能放弃对西伯利亚的扩张想法呢?
日本再次评估了下苏联红军战斗力。
1939年5月,好好准备了的日军再次对苏联发动战争,引发了诺门坎事件。战争规模很大。
在这场战争中,日本和苏联投入的兵力达到了20万人,大炮都达到了500多门,飞机都有900多架。
至于坦克、装甲车那都上千辆。
可以说,这已不是传统的陆地战争了。
这大概是亚洲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全方位的立体式的机械化战争了。
也是日本拿出自己看家本领的“炫耀”,想一举打趴苏联红军。
但结果,日本依旧战败,遭受重大损失。
具体损失多大,难以确定,但仅仅从日本公布的情况来看,日军阵亡人数有七千多人,受伤的有八千多人,还有一千多人不知所踪。
日本悲叹说这是日本陆军历史上最大的一场败仗。
经过这一战,日军还得往更高的水平去评估苏联红军的战斗力。
这也致使日本的北进战略一直难以真正推进。
在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北进又难以推进情况下,日本转而推行其南进战略,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扩张方向直指东南亚地区。
直到二战结束,日本基本再没有主动发起北进西伯利亚的大规模行动,对苏联也没怎么主动发起大规模战争。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公众号主页
"走过,路过,不错过,点个喜欢呗!"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