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说,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唐太宗《帝范》说,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一个国家,一个人,在发展之中,对标的对象,奋起直追的目标,学习的榜样,羡慕的标杆,战争的劲敌,竞争的对手,往往极大影响着这个国家,这个人的“前途”和“竞争力”。
如果一直对标、奋起直追、学习大国强国,一直在跟大国强国竞争,那么这个国家实力和地位大概率不会差到哪里去。
历史上的俄罗斯,大概就是这样。
01
882年刚建立国家的基辅罗斯,一直憧憬南方的拜占庭帝国,跟它进行商业贸易,学习接见它,虽然贸易很少,接触不多,但基辅罗斯一直特希望跟拜占庭帝国建立官方联系,建立长期直接贸易关系。
907、911、941、942年等,基辅罗斯几次跟强大的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大战,每一次战争后,基辅罗斯都变得更强一些.
其中几次战争后,拜占庭帝国都战败求和,基辅罗斯获得了巨大的好处,特别是贸易特权。
可以说,拜占庭帝国跟基辅罗斯之间的关系,对基辅罗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此后,后起之秀基辅罗斯还跟周边邻国强国波兰、立陶宛大公国,战争了无数次,几乎是宿敌。
波兰甚至在15世纪末,趁莫斯科公国王朝内乱时候,还扶持了傀儡沙皇,侵占了莫斯科公国大量土地,还在莫斯科城为非作歹,残酷镇压起义的莫斯科军民。
再后来,强大的波兰衰落下去后,俄国和普鲁士、奥地利直接三次瓜分了波兰,波兰被灭国。
立陶宛大公国,在蒙古入侵基辅罗斯后,占据了基辅罗斯西南部部分地区,在莫斯科公国崛起的过程中,那也是不断压制,后来双方也是不断战争。
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这两强国大概成为俄国更为强大的“磨刀石”和“垫脚石”。
03
莫斯科公国的南部,有蒙古后裔建立的克里米亚汗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两个强大国家,一个是莫斯科公国的南部边境邻国,一个是黑海霸主。
克里米亚汗国一直滋扰莫斯科公国,甚至几次攻打莫斯科,烧城几个小时,还掳掠大量居民当做奴隶贩卖出去。
直到几百年后,到了18世纪中后期,俄国终于找到机会,吞并了克里米亚汗国。
对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早期时,莫斯科公国处于防御地位,到了18世纪中后期,俄国发动对这个帝国的几次战争,最后成功取胜,夺得了黑海北部沿岸地区,获得了出海口,成为黑海霸主。
至于俄国北部的强国,波罗的海霸主瑞典等,俄国也经常战争,打个不停。
在16世纪中后期,俄国沙皇伊凡雷帝发动了长达25年的立窝尼亚战争,跟神圣罗马帝国的立窝尼亚骑士团等大战,其他欧洲不少大国强国也纷纷卷入。
俄国初期占据了大量立窝尼亚地区,但基于沙皇贪心太大以及其他因素,俄国最后战败了,“吐出”了所占领的地区,没能夺得出海口。
但俄国跟这些大国强国战争,打出了俄国军队的威名和气势,让欧洲各国无法小觑俄国。
04
到了18世纪初,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带着使团去欧洲特别是西欧,访问考察学习了一年。
回国后,他就对俄国大刀阔斧的改革,欧化改革,让俄国国力大涨,军事势力大涨。
随后,1700年,他发动了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最终打败了波罗的海强国瑞典,夺得了出海口,成为波罗的海新霸主,也打开了通往西欧的窗口,让俄国更加欧化,跻身欧洲强国之列。
由此,俄国也不再是一个陆地帝国,而是海陆帝国。
在17世纪,特别是18世纪之后,俄国跟英国、法国、普鲁士、奥地利等大国强国也交手不断,战争不断。
19世纪初,俄国还跟基本一统欧洲大陆的拿破仑统治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大战,打败了拿破仑的远征。最后,以俄军为主的反法同盟军攻入巴黎,拿破仑退位,被流放了。
俄国由此成为欧洲新霸主。
直到1853年,为争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巴尔干地区,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俄国对决英国、法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
俄国最后战败,由盛转衰。
但大概二十年后,俄国经改革,国力又提升,在跟英国法国等大国强国的周旋之中,又恢复了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去的黑海驻军权等。
05
纵观俄罗斯的历史,俄国一直主要在对标大国强国,在跟大国强国竞争,甚至不断战争,“混迹”在大国强国的圈子里。
如果俄国混在小国圈子里,得过且过,躺平摆烂,他还会是后面那个样子,那个国际地位吗?
甚至俄国这个国家,还能“活”下来吗?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公众号主页
"走过,路过,不错过,点个喜欢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