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吕不韦在赵国邯郸见到当人质的秦异人,立即认定“奇货可居”,开始对异人全方位“投资”,并帮他“竞选”秦王。
异人后来当了秦王,吕不韦也荣华富贵,权倾一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因此,对一国的国君的“投资”,大概是最大的投资。
风险越大,意味着损失可能越大,但风险越大,收益也可能越高。
01
1733年,波兰的国王奥古斯特二世去世了。
波兰国王意外空悬,没有人立即继位为新国王。
于是,波兰这个王位继承问题立马就演变成了国际性大问题。
哪个大国都想插一脚。
俄国自然最关心了,因为俄国占领了乌克兰东部地区以及白俄罗斯,但乌克兰的西部地区还在波兰手上,而且波兰是俄国连接西欧各国的桥梁,也是俄国和西欧各国的缓冲地带。因此,俄国必须保证波兰新国王是亲俄的。
俄国跟波兰老国王奥古斯特二世的关系还不错,所以波兰跟俄国关系也还不错。
奥地利跟俄国是同盟,因此赞同亲俄派贵族担任新国王,反正不能让亲法派成为新国王。奥地利一直向西扩张,和法国矛盾尖锐。
法国作为欧洲大国,压根就不想波兰继续在俄国的控制之下,要将波兰变为反奥地利、反哈布斯堡王朝的工具,因此要求必须亲法派出任新国王。
普鲁士自然也高度关注,能有亲普的势力出任波兰新国王最好了,这样有利于普鲁士谋夺俄国西部地区了。
02
随后,俄国支持老国王奥古斯特二世的儿子(奥古斯特三世)继任波兰国王,奥地利和普鲁士最初支持其他人选,不过最后还是赞同了俄国的主张。
三国达成一致,候选人要能代表三国利益,避免波兰威胁三国利益,不允许亲法派获得波兰王位。
法国则支持列申斯基继任波兰国王,这个列申斯基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岳父,对俄国十分敌视。在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发动的对瑞典的北方战争期间,瑞典曾经攻下波兰首都,废黜老国王,扶持列申斯基当新国王,但俄国打败瑞典后,这个列申斯基就逃亡了。
法国为了这个列申斯基重新继任波兰新国王,费了不少心思。
法国国王甚至遣使到俄国,想说服俄国女皇同意。
也不知道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咋想的。
俄国怎么会同意?
让俄国同意一个对自己极度仇恨的新国王上台?
给自己找罪受呢?
俄国女皇立即把法国使臣驱逐出境了。
法国则想,你不同意算了,不找你,我想其他办法,找其他国家去。
03
1733年,波兰议会选举了法国支持的列申斯基为波兰国王。
随后,波兰爆发叛乱。
于是波兰王位继承战爆发。
俄国和奥地利为主的一方,支持奥古斯特三世,而法国和西班牙为主的另一方,则支持列申斯基。
战场分成两个战场同时进行。
俄国和奥地利联军进入波兰,帮助老国王奥古斯特二世的儿子奥古斯特三世占领了华沙,推翻了列申斯基。奥古斯特三世登上波兰王位。
列申斯基最后逃亡法国。
法国看到波兰大势已去,就先不管波兰了,而把战争目标对准了奥地利,阻止奥地利向西扩张。
于是法国和西班牙转头攻打奥地利。结果奥地利接连失败。
1734年,法国和奥地利签署了和约,波兰奥古斯特三世继任波兰国王,但列申斯基获得洛林公国,但这个列申斯基去世后后,洛林公国并入法国。
在这场波兰王位继承战中,各国对波兰的要求大概有所满足,俄国和法国大概获利更多,而奥地利反而地位下滑。
波兰也由此成为俄国的附属国。
经此一役,波兰的国际地位严重下滑,成为欧洲各大国“宰割”的对象。
到了18世纪后期,波兰就被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分三次彻底瓜分了,其中俄国大概瓜分到了60%以上的波兰领土,剩余的乌克兰地区也归属了俄国。
波兰也被灭国了。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公众号主页
"走过,路过,不错过,点个喜欢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