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很多时候大概就是一个“无序”丛林。
利益,唯有利益,大概才是永恒的。
在这种无序丛林里,如何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捍卫自己的利益,最可能减少损失?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难题,需要高超的能力和高明的手段。
01
19世纪中后期,为争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利益,争夺巴尔干地区的控制权,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俄国和土耳其战争爆发。
随后,为了维护自己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重大经济利益或者要抗击俄国,谋取其他利益等,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瑞士、波兰等先后派出军队,攻击俄国,支持土耳其。
普鲁士和奥地利也实际支持土耳其。
在关键战场,克里米亚战场,俄国战败,丢失了塞瓦斯托波尔港口,克里米亚半岛也丢了,亚速海到黑海的海峡也丢了……
俄军被迫撤回俄国腹地。
在败局已经定,无法挽救时候,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不堪重负,意外猝死。
1856年,战争各方召开巴黎和平会议,开始和谈。
俄国作为战败一方,面对英国、法国、土耳其、普鲁士、奥地利等战胜国一方。
和谈一谈就谈了一个月多。
02
如果不是法国“积极帮助”俄国,俄国大概要“万劫不复”,丧失大片土地,支付巨额赔偿金等等。
面对如此悲惨境地,俄国充分利用英国和法国的矛盾,极力“主攻”法国,拉拢法国,“讨好”法国,希望建立法俄同盟。
要知道,法国自拿破仑战争之后,就一直被英国等压制,还被驻军监管,避免法国再次革命,威胁欧洲传统君主制统治。
1815年,英国和俄国、奥地利、普鲁士缔结四国同盟条约,确定定期举行首脑会议,讨论欧洲重大事务,确保大家协调一致。这就是欧洲大国协调机制会议。法国当时作为战败国,没资格加入。
虽然多年后,法国“表现”良好,各国也撤回驻军,法国后来也加入了欧洲大国协调机制会议,恢复了“正常国家”地位,但外交层面总是很被动。
法国一直想找机会恢复自己的大国地位,变外交被动为外交主动。
法国非常不想英国在欧洲大陆“称王称霸”,法国内心还是不大想过分削弱俄国,毕竟俄国被踩入尘埃,那英国在欧洲大陆不就成为新“霸主”或占据更优势地位?
那个时候,普鲁士正在谋划德意志统一,跟英国“眉来眼去”,想联合对抗法国。
奥地利跟英国也走的挺近。
所以,法国也希望联合俄国,重塑欧洲霸权。
因此,法国和俄国就算不建立同盟,但相互配合、帮助,对法国有很大好处,对俄国也有好处,尽量降低损失程度。
03
在巴黎和平会议期间,俄国的原则是,对俄国和法国之间的矛盾,俄国都作出让步,但对英国和法国的意见分歧之时,俄国还是支持法国的,不同意英国的要求。
俄国如此“上道”,法国也不能不“有所表示”。
最后,各方签署了巴黎和约。在法国的帮助下,俄国很多利益都得到了保障,俄国实际上并没有受到严厉的惩罚。
当然了,俄国作为战败国,而且面临那么多战胜国,不可能不付出一些代价。
但如果不是法国帮助,俄国在面对这么多战胜国,付出的代价那可能要远远超过和约所约定的。
根据和约,在领土方面,战胜国将所占领的俄国黑海军事要塞塞瓦斯托波尔港口,以及所占领的其他城市和港口,包括亚速海到黑海的海峡等全部归还给俄国。
俄国只是将几十年前获得的南比萨拉比亚这块小地区割让给摩尔达维亚而已。
不过,俄国还丧失了在土耳其的优势,也丧失了在黑海驻军的权力,黑海被中立化,禁止各国军舰通行。
另外,和约竟然并未要求俄国赔款,这在以前可从未发生过,比较罕见。
这次和约,英国获利最大,成为近东地区的霸主。
但英国还是有些“不爽”,因为英国在战争期间,就想彻底击溃俄军,“肢解”俄国。
对于法国而言,法国再次成为欧洲外交龙头,国际地位得以大幅提升。
04
不过,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总体还是由盛转衰了。
在法国、英国等国家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时候,俄国还是沙皇专制制度,还是农奴制,军备武器等都已比较落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已落后于西欧国家了。
同时,俄国在西欧的扩张侵略受阻,其扩张重心就转向了东方。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公众号主页
"走过,路过,不错过,点个喜欢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