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历史上的农奴制,历史很悠久,影响也深远。
俄国农奴制度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俄国专制的表现形式之一。
01
俄国农民大体分为地主农民、国家农民和皇室农民。
其中地主农民占主要,地位也最低,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也最深。
俄国的农奴制基本是以契约农为基础。
俄国的农奴制最主要的特点,那就是广大农民被以人身依附的关系束缚在土地上。
农民的一切劳动成果,全都归属农奴主。
那农民有什么人身自由吗?
当然没有。
农民没有人身自由,也没有任何的政治权利。
农奴主是农民的主人,对农民的生死去留可以随意决定。
这跟奴隶有什么区别?
所以地主土地上的农民被称为农奴。
另外,俄国还有什么国家农民之类,这些人相比地主农民,倒是享有更大的自由。
02
其实俄国早在13世纪之前的基辅罗斯时期,就有农奴了。
不过那个时候,农奴更多是战争俘虏。
这个并不是俄国真正农奴制度真正形成基础。
基辅罗斯时期的契约农,还是有人身自由的。
到了14世纪,农民如果把农奴主或地主的债务清偿之后,还是能获得人身自由的,也能自由迁移的。
但是到了15世纪下半叶到16世纪上半叶,大概是莫斯科公国摆脱蒙古金帐汗国统治后,莫斯科公国对外疯狂扩张时,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性已加强了。
随着俄国相关规定的出台,大部分农民已无法清偿对地主的债务和赔偿金,也难以迁移,农奴制的人身依附关系已十分牢固了。
03
17世纪初,俄国又规定贵族和地主可以无限期追逃逃亡的农奴。
到了17世纪上半叶,农奴阶级最终形成了,而且还通过国家法律确定。
这个时候,农奴制度之下的农民,就是贵族或地主所有的农奴了。
这些农奴也得交税。
到了18世纪彼得一世时,无户籍的农民和地主的家奴,全部被归并到农奴阶级里去了。
农奴买卖也很常见,地主可以处罚和流放农奴。
到了18世纪中后期,叶卡特琳娜二世甚至颁布法律,地主有权任意买卖、赠送、惩罚农民,甚至还可以把农奴子女与父母分开对外出卖。
与此同时,俄国还规定了禁止农奴出走的各种制度。
俄国的农奴制,基本上扩展到全俄境内,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同样都有。
04
可怕的是,农奴是一种世袭的依附关系。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男农奴,那么你的后代都是农奴。
如果一个孩子的父亲是农奴,母亲是自由民,那这个孩子依旧是农奴身份。
农奴能告发地主吗?
当然不能。
05
1856年,俄国因为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失去了大量权益,俄国由盛转衰。俄国沙皇才开始国内改革,经过内部纷争之后,最后才在1861年废除了农奴制,农民摆脱农奴依附关系,有了人身自由。
在这之后,所谓的农民这个称呼才成为俄国国家层面比较通用的一个说法。
到了19世纪末,地主农民才跟国家农民或皇室农民有了同等的地位。
不过,农民阶层和其他阶层之间的巨大差别,在短期内依然难以缩小。
1861年废除农奴制之前,俄国农民大概占人口比重高达87%。
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农民阶层也开始后了分化,开始分为了富农、中农和贫农。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公众号主页
"走过,路过,不错过,点个喜欢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