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
来看看明代看病贵吗,要多少钱?
反映明朝社会经济生活的小说《金瓶梅》就记载了西门庆一家几次看病费用。
有一回潘金莲头痛恶心,茶饭不思,来看视的刘婆给了两服黑丸子药,潘金莲给了三钱药钱,折合大概2000元。
又有一回,李瓶儿的小孩官哥被猫吓着昏厥,吴月娘又请刘婆来看,刘婆给一丸金箔丸,又针灸了五蘸,月娘给了五钱银子,折合大概3000元。
再一回,吴月娘的小孩孝哥发烧,又请刘婆来看,刘婆留了两服朱砂丸,得了三钱银子,折合大概2000元。
刘婆其实不是正规的医生大夫,估计也就岁数大了,啥都略懂点的巫婆。
西门庆更信太医,但吴月娘就信这个刘婆,啥病都找刘婆来看。
明代大部分生药材价格,一斤一般在一两银子以下,又得甚至只需要一两钱银子,看似不贵。
但相对老百姓的收入来说,看病买药花费也是非常沉重的
明朝老百姓的收入普遍较低。
万历皇帝年间,1619年,内阁次辅徐光启就说:“都下贫民,佣工一日,得钱二十四五文,仅足给食;三冬之月,衣不蔽体。”一个月也只能赚个一两银子,大概600元,生计非常困难。
嘉靖年间,一个普通河工,一天工钱是三分银子,月收入大概540元。
崇祯末年,物价更是高涨,二十文钱大概也就能买五、六个烧饼,温饱都解决不了。更别说看病买药了。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哦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诗意初夏】公众号主页
目前微信推送机制有所改版
为避免错过最新文章推送
请将“诗意初夏”设置为星标关注
这样能更及时接收最新文章